摘 要 鑒定意見是一種法定的證據形式,證據分類上屬于言詞證據,與實物證據相區別,同時鑒定意見與其他言詞證據在基本特征上又有明顯差異,對案件事實的認定有著重要的作用。與之相適應,鑒定意見質證有著其自身獨特的特點,它的質證程序不同于實物證據,也不同于證人證言等普通言詞證據。鑒定意見沒有預定的證據能力與證明力,它和其他證據一樣,需要經過嚴格的質證程序,才可以作為定案證據。《刑事訴訟法》中,對于鑒定意見的相關修改,使得鑒定意見的質證再次為人所關注。但現行鑒定意見質證程序仍存在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可以從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庭前證據開示制度等方面不斷完善鑒定意見的質證程序。
關鍵詞 鑒定意見 質證 程序
作者簡介:楊明,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研究方向:民商事審判。
中圖分類號:D918.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048
一、引言
鑒定意見涉及的領域具有很高的專業性,鑒定意見的內容具有復雜性,鑒定意見的質證僅僅依靠普通的法律知識以及經驗往往是不夠的。也造成了鑒定意見的質證不同于實物證據、普通言詞證據等其他的證據的質證程序。用“鑒定意見”取代了“鑒定結論”的表述,表明在司法實踐中法律對待鑒定意見的態度——視其為證據的一種,不再視其為結論,鑒定意見不具有法定的證據能力,它也不具有優先的證明力。要通過控辯雙方嚴格的質證程序,最終由法官形成內心確信確定其證明力,確定其是否可以為定案證據。
二、鑒定意見的證據屬性與質證的必要性
一直以來,在刑事訴訟中,鑒定意見有著不同于其他證據的獨特證據地位,此次將“鑒定結論”修改為“鑒定意見”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鑒定意見有著自己獨特的證據屬性,需要經過嚴格的質證才能作為定案依據。
(一)鑒定意見的證據屬性
1.鑒定意見的言詞證據屬性
將“鑒定結論”改為“鑒定意見”,是鑒定意見言詞證據屬性的回歸。鑒定意見作為一種言詞證據,和其他證據相比,鑒定意見并沒有更高的權威,也沒有證明力上的優先性。鑒定意見是由鑒定人作出的意見性證據,雖然是以書面形式呈現,但表達的內容是言語性的意見,是鑒定人對于專門性問題的個人主觀的判斷。并且在當事人有異議并提出申請,法庭認為有必要時,鑒定人需要出庭作證。鑒定人通過主觀的理解,判斷,并以口頭表達的方式接受質詢。作為“專家證人”,鑒定人所做的鑒定意見,具有言詞證據屬性。
2.鑒定意見特殊性
鑒定人的特殊性。鑒定意見是具有專業知識的鑒定人,通過其專業知識,利用科學技術等方法對專門性問題進行辨析判斷,最后做出的具有專業性的一種意見。鑒定人須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并且具有相關資質、專業能力能夠勝任鑒定工作,并經聘請才可進行鑒定。鑒定意見對鑒定材料的依賴性。 鑒定意見是由鑒定人根據鑒定材料所做出的科學性,專業性的判斷。因此鑒定意見不同于其他的證據,它與鑒定材料有著很密切的聯系。鑒定材料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直接形成鑒定意見的依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鑒定意見的準確與否。
(二)鑒定意見質證的必要性
1.鑒定意見本身并非絕對的正確
(1)“訴諸權威”的非理性。訴諸權威是指以專家或者一些權威人士作為支持論據的理由,是一種邏輯謬論。鑒定意見是由有專門知識的專家鑒定人所作出,雖然表面看是極具有權威的,但是并不代表直接可以將其作為是定案的依據。鑒定意見具有雙重性的,它是鑒定人依據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的主觀活動,那么主觀性活動必然會導致它的結論也存在著主觀性。同時鑒定材料是客觀的,因此鑒定意見的形成有其客觀性的依據。由于鑒定過程中鑒定人的主觀認識與具有客觀性的檢材之間的關系具有較大的變異性,使得鑒定意見本身的科學性、合理性方面具有更大的變數。
(2)感知方式的間接性可能造成的誤差。鑒定意見的質證不同于其他的證據。鑒定意見則是依據鑒定人的專業知識,鑒定人并非親身經歷,所以具有間接性。這里的間接性表現在:表述工具、方式、證人的陳述、鑒定的時間、環境等等方面。鑒定意見存在的間接性,也使其不可避免的可能出現錯誤。同時還有鑒定人自身主觀能力的限制,每一個鑒定人的鑒定活動都肯定會受到其主觀能力的影響。
2.鑒定意見并非當然的定案根據
鑒定意見是我國法定的證據種類之一,法條中也明文規定證據需要經質證查證屬實后才可作為定案的依據。所以鑒定意見作為我國法定證據種類中的一種,它與其他證據一樣需要經過質證程序才可能成為定案的依據。鑒定意見作為法定證據形式的一種,在法律中對于鑒定意見并沒有賦予其當然的證據能力和優先的證明力,它需要經過嚴格的質證程序,來明確它的證明力的有無以及證明力的大小。因此,對于鑒定意見的質證是十分必要的。
3.有利于實現程序正義
程序正義理論認為:法律程序是為尋求公正的結果而設計, 同時也是為保障一些獨立于判決結果的程序價值而設計的。現代法治理念不僅僅是要實體正義,同時也十分注重程序的公平與公正,程序公正的實現是實體公正實現的前提。經過控辯雙方嚴格質證的鑒定意見, 才可以從程序上保證控辯雙方的相關權利,保證鑒定意見得到雙方的認可,不會因為不信任等原因而去重復鑒定,從而在節約司法成本同時保證訴訟較高效進行。
三、我國的鑒定意見的質證模式
(一)我國現行鑒定意見質證制度的基本內容
現行法律明確了鑒定意見的言詞證據屬性,它需要經過嚴格的質證才可以作為定案的證據。同時也為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提供了理論的基礎,使得鑒定人出庭制度能夠有效的貫徹實施。
《刑事訴訟法》第58條規定:證據必須經過當庭出示、辨認、質證等法庭調查程序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證據。鑒定意見作為證據的一種,因此它同樣需要經過嚴格的質證,才能作為定案證據。在《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中,關于鑒定意見的審查與認定中規定,應當對鑒定機構和鑒定人是否具有相應的資質、鑒定人是否存在應當回避的情形、檢材來源取得保管、鑒定意見的形式是否完備、鑒定意見的過程方法是否符合規范等等。進行嚴格的質證,通過質證來確定鑒定意見能否作為定案依據。
確立鑒定人出庭作證規則。《刑事訴訟法》第187條規定,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依據。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的確立,在促進了鑒定意見的有效質證的同時也提高了其作為證據的可信度,也對鑒定人、鑒定機構產生了潛在的督促作用,提高出庭作證率。
確立專家輔助人制度。《刑事訴訟法》第192條:鑒定意見質證時,控辯雙方可以申請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以專家輔助人的身份對鑒定意見提出專業性的意見。對控辯雙方在鑒定意見質證時提供專業意見,進行有效的質證,同時也為法官審查判斷證據提供相應參考。對當事人而言它可以彌補其在專業知識方面不足的缺陷,使庭審中的質證能夠更加順暢、有效的進行。對于法官而言,專家輔助人制度的確立也是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法官的相關專業知識不足的缺陷,使得在審判中,能夠正確的判斷鑒定意見,從而做出是否采信作為定案依據的判定,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
(二)當前鑒定意見質證中存在的問題
1.鑒定人出庭作證情形規定不明確
《刑事訴訟法》第187條第三款規定,鑒定人的出庭作證是經當事人申請,法院認為有必要時,鑒定人要出庭作證。最終的決定權掌握在法院手中。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對于哪些情況下鑒定人需要出庭作證,接受質詢,法條中并未做細化的規定。鑒定人、當事人、法院對于鑒定人是否需要出庭俊美而又明確的標準,從而造成鑒定意見的質證不夠充分的情況。
2.鑒定信息缺乏有效的公開制度
我國的司法制度并未有完善的庭前證據開示制度。然而,有效質證的前提是控辯雙方對于鑒定意見以及鑒定的相關材料的充分了解、熟悉。只有充分的了解了鑒定信息,才可以發現鑒定意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質證。因此,在質證之前獲得充分的與鑒定意見相關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3.缺乏完善的保障機制
應當確立對鑒定人的相關保障制度來解決鑒定人的“后顧之憂”。第一,刑訴法中并未出現對于鑒定人的完全保護制度,有的僅僅是對于特殊的刑事案件的鑒定人的保護,即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而對于其他案件則沒有明確的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沒有緩解鑒定人內心對以上案件之外的一些案件的恐懼,從而鑒定人對出庭作證會有顧慮,可能不能很好地出庭作證。第二,法律并未明確規定對于鑒定人出庭作證的補助問題。這一定程度也是增加了鑒定人的負擔,也不能促使鑒定人養成在法律規定的情形下積極的出庭作證的習慣。
四、我國鑒定意見質證完善的建議
(一)健全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
在健全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上,首先需要的是形成對鑒定意見進行質證的意識。鑒定意見是言詞證據,是需要進行質證的,而不是直接的結論。鑒定意見的質證程序需要得到控辯雙方,以及法官的充分重視。
盡管《刑事訴訟法》規定了鑒定人出庭制度,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制度的規定還是有著較多不足之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
第一,明確鑒定人出庭作證的標準,確立一個相對統一的衡量標準。在這就要考慮鑒定意見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如果鑒定意見作為案件定罪量刑最關鍵的證據,那么毋庸置疑它的質證將需要十分的嚴格謹慎,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但也并不是說在一個案件中鑒定意見不是重要內容,就一定不需要鑒定人出庭作證。重點在于,考量鑒定意見在案件證明中所起作用,并靈活處置。
第二,完善鑒定人出庭作證的補助制度。現階段,我國對于鑒定人出庭作證的補助并未作規定,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鑒定人出庭作證的積極性。因為出庭作證必然會產生一系列費用,諸如交通費,住宿的費用等,同時出庭作證也是十分耗費鑒定人的時間、精力的。完善鑒定人的出庭補助制度,從而提高鑒定人出庭作證的積極性以及鑒定意見質證的有效性。具體的標準,可以參照《刑事訴訟法》中關于對證人出庭作證的經濟補償規定進行。
第三,明確鑒定人經通知后無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法律后果的法律,強調鑒定人無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法律后果,不僅僅是簡單的處罰而是刑事后果,從而在刑事上起到威懾作用,提高鑒定人出庭作證率。給鑒定人一定的壓力,加強鑒定人出庭作證率,從而使得鑒定意見的質證更加的科學,有效。
(二)增加庭前證據開示制度
當前我國還未建立完善的庭前證據開示制度,對于鑒定意見來說,沒有完善的證據開示制度,鑒定意見的質證的結果是否有效將會難以保證。庭前的證據開示制度主要是在庭審前,在法院主持下,控辯雙方將自己的掌握的證據進行展示公開。那么鑒定意見這種專業性的意見,則是更需要庭前開示這一過程。通過庭前開示才能讓當事人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并發現其中的問題,才可以在質證程序中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的提出問題進行質證。
在當前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于鑒定意見知道的最多的只是一個最終的鑒定結果,而缺乏之前的具體信息,如鑒定人、鑒定機構、鑒定的時間地點等內容。這就給當事人在庭審中有效的質證造成麻煩,對于一個鑒定的質證,不能僅僅針對最后的結果,要看他之前的材料是否合法,鑒定人、鑒定機構資質是否具備,以及鑒定的時間地點,鑒定的設備以及實施鑒定活動的基本依據、鑒定的方法等一系列的具體信息,進行全面而有效的質證。因此建立證據的庭前開示制度,可以保證鑒定意見質證程序順利進行,質證效果的良好實現。同時也對法官的采信與否,專家輔助人的更好地提出質證意見的環節有著極大的積極意義。
(三)完善相關的保障制度
首先要完善的是鑒定人以及其親屬的人身,財產等的安全。在鑒定人出庭作證時,如果是涉及恐怖犯罪等其他嚴重的暴力犯罪,或者是其他可能危及鑒定人以及其親屬安全的案件時,應當對鑒定人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在庭上,比如不透露鑒定人真實信息,不暴露其真實面容、真實聲音等方式進行作證或者是不公開質證。在庭外,應當對鑒定人及其親屬進行人身財產的保護,包括住所的實時保護,以保證鑒定人的安全。同時也去除鑒定人出庭作證的一個后顧之憂,保證鑒定意見質證程序的更加順利的進行,也保證鑒定意見質證的有效性。
完善鑒定人出庭的制度保障,鑒定機構應當準許并且支持鑒定人的出庭作證,而不妨礙、阻止鑒定人出庭作證。當然也要保證其期間的工資,福利等方面與平時相同。可以按照證人的相關保障進行參考。
五、結語
鑒定意見作為法定證據的一種,有著其本身的特殊性。在《刑事訴訟法》修改的大環境下,對于鑒定意見質證程序的探討有著積極意義。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專家輔助人制度等的修改讓鑒定意見的質證程序更加完善,更加符合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的要求。但同時鑒定意見中仍有的不足,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改進,如更加細致的鑒定人庭情形規定,證據庭前開示制度等,從而不斷完善我國的鑒定意見質證制度。
參考文獻:
[1]李瑞登.新《刑事訴訟法》中鑒定意見質證規則探析.中國檢察官.2014(13).
[2]楊進友.鑒定意見質證模式設想.人民檢察.2013(8).
[3]何軍兵.論刑事鑒定意見質證保障制度之完善——以辯護為視角.中國司法鑒定.2011(6).
[4]錢松.鑒定意見質證程序的初探.中國司法鑒定.2008(3).
[5]應秋.司法鑒定意見質證的若干問題研究.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