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鵬 李祺
摘 要 文章首先簡明扼要的對法醫鑒定結論的含義,以及所具有的司法價值進行了闡述,然后又通過類比、比較、聯系實際等敘述方法,深入分析并探討了對法醫鑒定結論產生影響的因素,最后結合相關專家和學者所提出的構思,針對法醫鑒定工作開展的現狀,有建設性的提出了保證法醫鑒定結論所具有司法價值完整呈現的手段,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 法醫鑒定結論 司法實踐 價值體現
作者簡介:羅鵬,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武陵分局;李祺,湖南省懷化市公安局。
中圖分類號:D918.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049
作為通過公安機關聘請或是指派的方式,運用相關技術對案件中尚未證實的事實和問題進行鑒別,并通過書面的形式得出最終的結論和意見的活動,法醫鑒定的內容主要包括人體損傷程度、死亡時間和具體原因等。法醫鑒定結論最突出的屬性為客觀性和科學性,正是因為如此,作為能夠對案件事實進行如實反映的法醫鑒定工作,在案件偵破過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
一、 法醫鑒定結論的概述
(一) 含義
法醫鑒定是對人體受傷害的程度、死亡原因以及精神狀態所具有的同一性進行認定的工作,因此,法醫需要通過對案發現場進行勘查以及對尸體或活體進行檢驗的方式,對與人身傷害具有關聯性的生物學檢材進行提取和鑒定,并且為案件的偵破和定罪提供科學、可靠的參考依據。例如在某起案件中,當事人在原因不明的情況下突然死亡,此時法醫鑒定所得出的結論通常能夠成為確定案件性質的關鍵性因素,如果當事人是因為中毒而死,那么該案件就可能屬于刑事案件;如果當事人是因為疾病而死,那么該案件通常被歸為非刑事案件;如果當事人是因為和他人進行爭吵時情緒激動導致疾病突發或其他原因而死,那么該案件極有可能屬于民事糾紛案件 。除此之外,法醫鑒定還能夠對致死原因中死亡誘因和疾病分別占據比重進行確定,為案件定罪和量刑提供參考依據。
(二)所具有的司法價值
案件事實、法醫鑒定結論和案件證據之間具有的關聯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在對案件證據的真實性進行證明時,需要將法醫鑒定結論作為輔助因素,用來完成證據的印證。例如,被害人的陳述、證人的證言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三者是否完全契合,能否作為對案件進行認定的決定性證據,又例如,在對案發現場進行勘查時收集到的文件、物品和各類痕跡是否和案件存在某種特殊的關聯性,都是需要參考法醫鑒定結論來確定的。
二、對法醫鑒定結論產生影響的因素
(一)相關資料是否真實
法醫在對傷情進行鑒定時,需要有大量資料作為支撐,其中包括在案發現場所提取的生物學檢材、病歷資料等,只有保證資料真實,才能提高最終鑒定結論的可靠性。而鑒定所需資料在發現、收集、移交和保存過程中是否科學規范,以及資料是否存在被損毀或污染的可能,都能夠對最終鑒定結論產生直接影響。除此之外,病例資料對于法醫鑒定工作的開展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病歷資料中存在不真實的因素,那么以此為基礎所開展的鑒定工作,最終得出的結論也必然不具備科學性。在任何性質的案件中,傷者首先都會被送往就近醫院進行治療,那么在對傷者的傷情進行鑒定時,必然會存在部分損傷已經愈合,或是在醫生治療過程中被破壞的情況,在對這些損傷進行鑒定時,法醫必須以醫院所提供的病歷資料作為主要參考依據,如果資料缺乏客觀性和全面性,就會在無形之中誤導法醫的鑒定方向,最終導致鑒定結論錯誤 。當然,在案發現場所提取物證是否充分完整也是對鑒定結論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法醫對案發現場以及當事人所進行的檢查是獲取鑒定所需生物學檢材的主要來源,無論使用多么先進的檢測設備或儀器,如果無法對相關物證材料進行及時的發現,必然無法得出真實、有效的鑒定結論。
(二) 法醫技術水平是否過關
作為具有較強主觀性的專家意見,法醫鑒定結論受法醫技術水平、所應用技術有效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現階段,我國還沒有針對法醫鑒定工作建立相關的職業準入制度,導致在各法醫鑒定機構認知的法醫水平能力參差不齊。在公安院校或是醫學院校畢業的大學生能夠通過考試直接進入相關系統任職法醫;在醫院任職并兼任法醫鑒定相關工作的醫生,在退休或是辭職之后可以前往社會法醫鑒定機構任職。但是在檢察院內部任職的法醫,普遍存在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甚至存在部分剛剛畢業就前往檢察院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正是由于這種現象的存在,因此,法醫鑒定工作的質量始終無法得到保證 。法醫在從事鑒定工作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始終恪守職業道德規范,貫徹落實“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職業要求。然后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對自身技術水平進行有效提升,保證鑒定工作的高效開展。最后還應當具有強烈的上進心和事業心,在對資料進行收集和鑒定的過程中,始終嚴格遵守司法鑒定的相關要求。
(三) 鑒定機構條件是否滿足鑒定要求
作為開展法醫鑒定工作的主體,法醫鑒定機構在設立的過程中,必須以現有法律法規所提出的要求為主要參考,保證所配備硬件設施,以及所應用專業技術均與相關要求相符合。另外,法醫鑒定機構還應當隨著社會的發展對相關設備和技術進行實時的更新,保證法醫能夠通過對相關設備的準確應用,得出科學、可靠的鑒定結論。科技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法醫鑒定過程中所應用儀器和設備的發展,相應的,鑒定結論所具有準確性與客觀性也有所提高。例如,過去法醫對鼻骨的粉碎性骨折、肋軟骨的骨折等傷情進行鑒定的準確率較低,其中不乏應當被判定為輕傷甚至是重傷的傷勢,被法醫鑒定為輕微傷,而隨著MRI及薄層cr掃描加三維重建這一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針對上述傷勢所開展鑒定工作結論錯誤的情況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由此可以看出,法醫鑒定機構應當隨著科技的發展,對相關設備和技術進行不斷完善。
三、保證法醫鑒定結論所具有司法價值完整呈現的手段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發現,能夠對法醫鑒定結論所具有司法價值的呈現產生影響的因素有法醫的能力、素質,鑒定資料是否真實、全面,檢測技術與手段的科學性等。因此,想要保證法醫鑒定結論所具有司法價值的完整呈現,需要以以下幾個方面作為切入點:
(一)與各大醫院和相關院校進行資源的共享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我國在法醫鑒定過程中需要應用到的多項先進技術和設備往往存在與各大醫院和院校之中,也就是說,法醫鑒定機構普遍存在技術落后、資金不足的問題。針對這一現狀,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有針對性的制定相關措施,保證法醫鑒定機構與各大醫院和院校進行資源的共享,通過對法醫鑒定機構所具有技術含量的提高,保證鑒定結果的科學性。現階段,我國已經有部分地區將法醫鑒定機構與政府所指定醫院進行了結合,通過對醫學專家進行特聘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對法醫鑒定的效率和最終質量進行了提高。這對以基層偵查機關為立足點所建立的法醫鑒定機構而言,是可行性極高的模式 。基層法醫實踐經驗豐富,專家學者理論基礎深厚,將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不僅可以加快我國法醫鑒定行業的發展進程,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做出貢獻。
(二)提高法醫整體的素質和水平
法醫的素質和水平是對鑒定結果是否存在爭議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現階段,我國法醫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參差不齊,這在很大程度上對法醫鑒定結論所具有的不確定性進行了增加,雖然現有法律法規已經針對法醫從事司法鑒定所需條件和要求進行了規定,但仍舊存在一部分法醫與相關要求存在出入。
由于到目前為止,我國仍舊沒有針對司法鑒定這一職業所需標準制定科學、系統的制度,這在很大程度上對法醫鑒定結論所具有的可信度造成了影響。法醫中的大多數長期在偵查機關的一線奮斗,能夠親自接觸的案例極少,并且由于工作性質很難定期外出培訓,上述種種原因都導致了法醫鑒定結論存在爭議這一現象至今無法被有效杜絕。在基層偵查機關就職的法醫還承擔對尸體進行檢驗和物證的提取等工作,但由于人手緊缺,導致分工不明確,這對法醫專業水平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眼前的當務之急就是對法醫職業的準入、登記、培訓等制度進行完善,通過對法醫整體素質和水平的不斷提升,保證法醫鑒定結論的科學性,使其所具有司法價值能夠被最完整的呈現出來。
(三) 將法醫鑒定機構進行完善與發展
想要從根本上將法醫鑒定結論所具有的公正性和客觀性進行提升,首先需要保證法醫的中立性。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法醫鑒定機構均是以偵查機關作為立足點所建設的,由此可以看出法醫屬于偵查人員。作為從鑒定人的角度出發,對案件存在問題進行客觀、系統判斷的活動,法醫鑒定的結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案件發生的全過程進行再現,因此,想要保證對案件原貌的重現,先入為主的觀念應當被徹底摒棄 。法醫需要在保證自身獨立性的前提下,開展鑒定工作,從根本上避免社會輿論或是行政干預等因素對鑒定結果產生影響的情況出現。
另外,在鑒定過程中,法醫應當保證所使用技術標準與規范的統一性。在對人體傷害案進行鑒定時,雖然針對輕微傷、輕傷和重傷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標準,但是例如在對處于臨界點的傷情進行評判時,如何保證結果的客觀性,又例如如何對皮膚出現裂傷的起始點進行確定,到目前為止仍舊沒有相應的規定。在對尸體進行檢驗時,將尸體出現腐敗情況這一客觀因素排出在外,如果尸體存在多臟器病變、外傷或相關誘因時,法醫又該如何判斷致人死亡的真正原因。上述種種案例都是在當今社會較為常見的,較易對鑒定結論引起爭議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將法醫鑒定機構進行完善與發展,保證其權威性的樹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對存在爭議的案例進行鑒定時,可由法醫鑒定機構以當事人所具有訴求為基礎的前提下,提出相應的專家意見,而法院可以根據法醫鑒定機構所提出的意見保證判決的合理性。這樣做不僅降低了辦案所需的成本,還保證了社會的安定和團結。
四、結論
綜上所述,上文主要從影響因素和保證司法價值呈現兩個方面,對法醫鑒定結論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首先對資料是否真實、法醫技術水平等對鑒定結論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進行了闡述,然后以資源共享、法醫水平提升和鑒定機構完善作為切入點,針對法醫鑒定結論所具有司法價值的呈現,提出了相應的意見,為加快我國法醫鑒定行業的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
注釋:
徐紅星、王有民.法醫鑒定傷病共存案例司法實踐探析.中國法醫學雜志.2013(S1).72-73+132.
耿延利.檢察法醫如何做好技術性證據審查工作.決策探索(下半月).2014(10).71.
吳松.論我國醫療損害鑒定制度的沖突與解決.華東政法大學.2015.
米秀利.法醫學司法鑒定改革內容初探.中國法醫學雜志.2016(S2).310.
寧娟.眼外傷司法鑒定醫學檢查技術應用及鑒定標準研究.華東政法大學.2015.
敖志謹.法醫病理司法鑒定糾紛產生的原因及其防范.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36).2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