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國家治理體系以及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調整治理體系,在復雜的社會發展背景下進一步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從而更好的適應國家現代化發展的實際需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與當前社會發展、民主進步以及國際競爭的需要相適應,因此,本文認為必須要從多個角度以及方面著手,使國家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現代化能夠順利實現。
關鍵詞 國家 治理體系 治理能力 現代化
作者簡介:楊岳,中共蘭州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法學。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062
黨的十八屆三種全會中首次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將其作為深化改革的總體目標,這對于我國發展以及建設而言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國家制度以及制度的執行能力通過國家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展現出來,通過政治、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等形成統一的結構。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也就是治理制度與時代發展需要相適應。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以及能力是滿足國家實際需要的,但是其中不乏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順利推進。
一、國家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與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相適應
我國目前的國家治理體系還有很濃的計劃經濟韻味,雖然經過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由于改革過程中系統性、整體性不強,出現了碎片化的現象,常出現多部門管理,勞而無功的情況 。盡管我國近些年來改革發展呈現出一定的進步,但是目前治理體系的能力也逐漸弱化,與當前的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不相適應,因此必須要對國家治理體系進行優化和重構,使得國家的治理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為市場經濟發展服務。
(二)滿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要求
民主是一種自由的制度化的保障,是依據平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對國家事務進行共同管理的一種制度。民主注重尊重和保護少數人的權利。市場經濟的發展會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盡管現階段我國的民主政治實現了一定的發展進步,完善了選舉制度,實現了基層的民主自治,但是從總體上分析,人民群眾參與民主的需求也需要進一步提升,民主參與渠道的暢通性有待提升,時常會出現矛盾激化,發生危害社會發展的事情,因此就必須要努力實現國家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的提升。
(三)與社會治理需要相適應
市場經濟的發展會使民主意識不斷被催生,民主意識的出現對于公民的社會成長是極為有利的。當前我國公民的民主意識逐漸增強,呈現出多元化的利益訴求,黨和政府也就面臨著更多的公共服務提供需要。原有的國家治理體系在處理這些問題時顯得有些吃力,如果不注意甚至會產生激烈的社會矛盾。因此,國家治理理念需要實現服務性的發展 ,實現多元化的合作與互動,實現國家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滿足社會治理的實際需要。
(四)與國際接軌,滿足國際競爭需要
當今世界具有很強的開放性,競爭與合作是并存的,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加深,逐步形成統一的世界性市場,很多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各國國家密切合作進行處理。治理在全球層面上應用的是比較多的,并且治理理念也在實踐中得以體現。在世界發展中,我國應積極學習各國先進的經驗以及成果,找準自己的位置,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二、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面臨的問題
(一)單一的治理主體,權力監督不到位
我國的權力運行監督管理力度不強,對于體制內的監督而言,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也只存在著會議召開期間,加之政府對于法院以及檢察院的限制,使得監督力度并不強。對于體制外的監督,主要是監督制度的完善性有待提升,社會民眾以及媒體等不能參與到權力運行的監督工作中。雖然近些年來,我國開始召開聽證會、記者招待會等,但是與民眾日益提高的參政議政意識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體制外的監督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我國的治理主體是比較單一的 ,政府依舊在社會結構中處于主導地位,對市場經濟以及社會活動等的干預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性,市場以及社會的自我調節以及修復能力也會隨之減弱,不利于多元化治理主體的發展。
(二)治理體系均衡性差,治理能力急需優化
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注重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生態等各方面體制的發展,但是由于不同體制的建設時間不同,因而國家的重視程度也是存在差異的,使得體制的完善程度也不同。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中,經濟、政治體制比較完善,文化體制相對完善,而社會以及生態體制是并不完善的。治理體系不均衡,相應的治理能力也會受到影響。我國經濟、政治領域的治理能力相對較高,但是在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方面治理能力還繼續加強,對于社會中的突發事件以及民生問題等不能有效的處理和應對,比如公共危機、養老、環境保護以及教育公平等問題 。
(三)治理體系制度化、治理能力法治化水平有待提升
國家治理體系的制度化水平不高主要是結構體系的制度化水平不高,缺少必要的促進治理體系協調發展并發揮效力的設計,此外,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制度化水平不高。具體的體系缺乏操作性,在中觀層面上制度規定相對模糊。國家治理體系制度化水平不高使得權力部門的制度化約束就會減少,自由裁量權在運行權力時就會被自動放大。法治化以制度化作為基礎,治理體系的制度化將對治理能力法治化產生影響。此外,治理主體缺乏法治化的觀念,治理中不能依據相關的法律制度開展,法治化治理的理念與方式不相適應。
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一)健全權力運行監督機制,實現多元化的治理主體
完善權力運行監督機制就需要完善體制內的監督,將司法與人民代表大會獨立出來,使其對行政機關有效的監督約束。同時完善民眾監督政府機制的建立,使民眾參政議政的渠道得以拓寬。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實現新聞媒體的自由。與此同時,努力實現多元化的治理主體,沒有任何制約的權力是十分可怕的,要加強政府、社會以及企業等的治理能力 ,使其在各自的領域中發揮作用,實現有效的交流與互動,促進多元化治理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保證國家治理工作的順利推進,全面促進國家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建設。
(二)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協調發展
國家治理體系中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治理體系5個方面,彼此之間是相互影響和聯系的。但是目前我國的社會以及生態治理體系的完善性還有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治理體系的完善。所以要積極的推進社會以及生態治理體系的完善,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的全面協調發展。治理能力以治理體系為基礎,因此還需要提高社會以及生態的治理能力,促使國家治理能力的均衡進步,進而做到國家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的協同進步,這是國家治理體系以及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前提和基礎。
(三)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制度化水平
法治是通過法律以及制度對國家進行治理,有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我國一直都通過法治治理國家,并且在努力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的制度化以及治理能力的法治化建設。國家治理體系的制度化就是使用科學的系統論方法,站在全局的角度,對國家治理結構體系進行制度化建設。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體系建設。國家治理體系的制度化建設給國家治理能力法治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治理主體需要依據相關的程序內容等開展治理工作,并全面提升治理主體的法治意識能力,使國家治理能力法治化順利實現。
(四)改革國家治理體制,強化國家治理能力
國家治理體系中包含一系列的國家治理機制以及體制,體制會對治理體系的發展以及性質產生決定性的作用,而機制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只是輔助性的一種制度,相對靈活。體制改革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 ,而機制調整是時常發生的。我國需要結合社會發展的具體情況對國家治理體制進行適當的調整與改革,使國家治理體系實現科學化的發展,也為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結合實際情況調整國家治理機制,使治理主體能夠在遇到問題后使用科學的治理方法對問題進行處理和控制,實現高水平的治理能力,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促進國家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順利實現。
四、結語
國家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是沒有先例可以借鑒的,必須要結合我國發展的具體情況,完善各項制度,運用法律治理國家,提高國家的治理能力以及水平,使國家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
注釋:
鄭言、李猛.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2).5-12+171.
莫紀宏.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法治化.法學雜志.2014(4).21-28.
吳德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路徑探析.科學社會主義.2014(2).38- 41.
辛向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三大路徑.江西社會科學.2014(2).5-9.
武志紅.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困境及路徑探析.社科縱橫.2014(7).65- 68.
胡洪彬.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回眸與前瞻.學習與實踐.2014(6).55-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