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喜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計算,特別是小學階段,計算教學更是貫穿于整個數學教學之中,計算教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由于計算題枯燥無趣,小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大大降低。在做計算題時,學生普遍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造成的。換言之就是對枯燥的計算缺少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學中,我著重從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入手,從而不斷提高計算能力。以下是我培養小學生計算興趣的幾點體會和經驗,在這里來與大家分享。
一、學生計算的興趣要靠教師激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①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②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于樂,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③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興趣。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二、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
一提到計算,學生馬上會與枯燥聯系起來:簡單的符號,枯燥的運算。在日常的計算教學中,我們應想方設法創設生動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算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乘法估算》一課時,就創設了一個“助人為樂”的簡單情境。在上課伊始我問學生:你們喜歡助人為樂嗎?你做過哪些助人為樂的事情?然后我再提出:既然同學們都喜歡助人為樂,老師有這樣一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看誰能很快地幫老師搞定。然后引入教材中估算座位數量的問題。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創設一些童話故事、動畫片等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豐富學生的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學習計算的興趣
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必須通過連續的、大量的練習來達到目的,而讓學生反復做大量、單調的試題計算練習,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必須設計形式多樣,靈活多變,既有針對性、知識性,又有趣味性的練習,利用學生“好動”、“好勝”的心理,設計一些數學游戲的計算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養堅強的意志,提高計算興趣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對學生能夠長期進行準確、快速的計算,會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每天堅持練一練。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可以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在我們班每天20題的口算訓練已成為學生的習慣。通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針對小學生只喜歡做簡單的計算題,不喜歡做或做不對稍復雜的計算、簡算等題目的弱點,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小學生的思維障礙,克服影響學生正確計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過各種方法進行練習,鼓勵學生一題多解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意志。
五、培養認真演算的習慣,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從而培養計算興趣
訓練學生作題要有耐性,不急躁,認真思考,即使做簡單的計算題也要謹慎。演算時要書寫工整,格式規范。就是在草稿紙上計算也要書寫清楚,方便檢查。培養及時檢驗的習慣。檢查時要耐心細致,逐一檢查。一查數字符號,二查演算過程。概括為“一步一回頭”的計算習慣,在計算時做一步回頭檢查一步。檢查數字、符號抄寫是不是正確,得數是否準確等,并要求學生根據各種相應的計算法則耐心細致地計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培養巧妙估算的習慣。一是系統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估計出得數的范圍;二是系統計算后進行估算,可判斷出得數是否正確合理。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如:解題教學,審題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板書簡明,重點突出。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時,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統一辦法與要求,堅持不懈,一抓到底。
六、總結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培養小學生計算的興趣,提高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