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如今,培養閱讀能力越來越成為小學生語文教學的一部分,但由于我國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較深,教師習慣于將自身所理解的作者和文章的思想主旨傳授給學生,而學生也被迫接受。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遲遲得不到提升,而所提升的也僅僅是僵硬的理論知識。本文介紹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在此之上,深入分析了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路徑,希望本文的建議能夠為建設良好的語文閱讀教學體系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路徑
語文課程是小學的基礎課程之一,而閱讀課文則是語文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探究方法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良性的發展。但隨著我國的小學語文課程的逐步發展,難以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問題,而教師所應該做的是逐步完善教育體系,從而促進小學生語文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小學生對于基礎知識點的掌握
每一種語言都有它特定的含義和表達形式,而組成每句話的詞語和語法也都有特定的使用規范性。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在無形中讓小學生養成對一些詞語的使用,一些語法的規范利用。這有利于小學生積累一些基礎知識,并在此之上對于文章進行清晰的剖析和理解。這也成為了在語文整體考核中衡量學生對于語文的掌握之一。
(二)有利于鍛煉小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包括寫作表達和口頭表達,而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具有優秀的表達能力的基礎因素。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文章的闡述和分析,并在此之上激發學生進行表達,在表達中逐漸熟練掌握一些語言技巧,通過循環性的鍛煉,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形成自己的表達特點,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寫作表達。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路徑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并且在小學階段,學生沒有對學習沒有一個意識上的理解,因此,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一些有趣的教學方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閱讀能力。教師可以采用設置有趣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并在閱讀文章過程中尋找答案,從而使學生進行有效的,有目的的進行閱讀。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置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教師可以為學生在虛擬的情景中設置虛擬的角色,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文章的氛圍,切身的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情感,進一步理解課文。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使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課文內容具象的表達出來,符合小學生理解形式,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二)培養良好的閱讀方法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升閱讀能力的必要因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培養預習,積累素材,復習的閱讀習慣。學生應該堅持每天都要閱讀,并將好的語句和詞語記下來。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在上課之前對閱讀課文進行預習,對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詢工具書或者詢問教師,也不要盲目的閱讀,除了對文章的理解,還要對文章出現的語法和詞句用法進行積累,了解。上課時,學生對于不理解的地方要注重聽講,對于教師講解,自己沒注意的地方要記住,在復習時要著重看。
(三)加強閱讀的字句練習
詞組成句,句組成段,段連成文。能夠讀懂文章的詞語和語句,那么閱讀一篇文章便不是難事。因此,學生要對詞和句要有充分的積累和了解,教師也要指導學生對于詞語和語句的準確利用,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在閱讀時,教師要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反復閱讀,對于其中代表性的語句和詞語,更是需要學生進行熟練掌握。而在此基礎之上,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文章所表達出的真實情感,并能夠具有表達自身情感的能力。
(四)引導學生將課文續寫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可以使用一些最簡便,有效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在講解完文章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對于課文的理解,充分發揮想象力,將文章進行續寫。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要進行過多的干涉,不要要求學生該寫什么樣的,不該寫什么樣的,學生有疑惑的地方可以詢問教師。作品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選取幾篇優秀的文章在班級進行共同賞析,讓學生分享在續寫文章時的想法,為什么這么想,最后想啟示什么,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五)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
課堂時間是十分有限的,想要在短暫的課堂時間有效的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要堅持下去。而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不要求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難度過大,可以是課內閱讀課文的延伸,幫助學生豐富深化閱讀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特點,給學生推薦一些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還能彌補課內文章的不足。通過閱讀優秀的課外文章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但是現在的書籍很雜,教師要教導學生仔細分辨好書,閱讀一些具有思想性,文藝性的,難度不高的文章,可以是寓言故事,名人傳記等。
三、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無論是學習或者是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續寫文章,加強語法和詞句的訓練,教師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方法,教師采用設置問題,多媒體技術,情景教學等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師只有不斷的探究閱讀教學方法,有目的的,有形式的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在語文閱讀方面得到長足性發展,從而提升語文整體素質,并為之后更深度的語文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滕春友,余琴.從賽課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觀全國第八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課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1,(03):53-55.
[2]徐敏.踐行“行知”思想培養創新能力——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1):31-33.
[3]謝幼如,郭琳科,黃詠瑜,肖玲,楊陽,吳利紅,黎慧娟.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6):71-73.
作者簡介:
陳書嫣(1991.11—),性別:女;籍貫:福建廈門;最高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新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