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學學生學理論課題項目組
摘 要:如今,互聯網快速發展,國家對創新創業大力扶持,創新創業已成為許多大學生走上社會的重要選擇。在新的形勢下,高校團組織也被賦予了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做好服務的光榮使命。為此,通過分析大學生的雙創環境和共青團在雙創中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了高校團組織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創新服務方式,切實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團組織;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4-0048-02
一、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環境分析
“雙創”作為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為高校創新創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內部環境,而高校作為“雙創”的基本載體,其科研環境、教育水平、學術發展的信息資源程度高低都影響著是否能為創業創新提供良好的有力的保障。
從現有“雙創”環境的背景來看,互聯網作為“雙創”戰略的跳板正在逐步推動著整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發展。從國家為“雙創”打造了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的“四眾”平臺,到推出“互聯網+”11個領域行動計劃等政策舉措來看,無疑是有力助推了創業創新高潮的蓬勃興起。在全國“雙創”開展如火如荼、創業創新成果豐碩的基礎之上,在2015年,國家對于雙創的投資已經達到將近2 000億元,由此可見雙創在我國近幾年的發展勢頭還是突飛猛進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政策和社會現狀也都為高校“雙創”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機遇,雙創環境較為良好。
在高校雙創環境較為良好的情況下,高校雙創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高校開展“雙創”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具備創新意識、思維及能力的創新型人才,鼓勵其積極參與科研活動。而部分高校自開設“雙創”課程以來,高校學生便缺少對創業課程的系統且完整的學習,所學課程基本都是選修課,并不能使高校學生從源頭和根本上理解創業創新對于未來產業發展的作用,致使盲目創業和輕視創業成為了高校學生創業過程中極易出現的極端現象。
此外,中國對于創業教育的理念提法相比世界其他國家較晚,這直接導致目前高校創業創新教育并不能形成完整可靠的理論體系。完善的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管理機制對于高校“雙創”的開展來說著實具備重要的基礎作用。但目前的高校也都只是依靠校級團委、學生社團組織的素質擴展型活動、創業比賽或較短時間的創業培訓講座等來培養學生的“雙創”意識。
二、共青團組織的傳統職能和角色
(一)共青團的發展歷程及其在歷史中的作用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發端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當時的中國面臨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共青團積極地團結廣大青年群眾,向他們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組織、發動學生投身革命。新中國建立后,共青團于1957年在北京正式成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引領青年群眾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參與國家建設,努力捍衛革命成果。改革開放后,中國進入了新的全面發展的歷史時代,在新的背景下,團組織一面努力引導青年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一面對青年群眾加強思想引導,帶領他們投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幫助他們建立健康良好的積極心態。
(二)對共青團傳統職能的分析
從共青團在歷史中所起的作用來看,共青團的職能不但在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但“大力發展團組織,為中國共產黨培養和輸送新鮮血液,使共青團真正成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這個職能貫穿了共青團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培育黨的接班人,輔助黨的工作既是共青團的責任,更是它的義務;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始終是共青團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共青團是黨與青年群眾溝通的橋梁。為了使這座橋梁更加穩固,共青團一面積極地團結、組織青年,一面盡力地為青年群眾排憂解難。共青團在給青年群眾帶去服務的同時,也利用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對青年群眾進行著良好的教育和引導。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技術被廣泛應用。互聯網技術信息量大,信息交換迅速,信息交換趨向于個性發展等優勢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這些優勢又與大學生心理預期與心理特征相契合。所以,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高校團組織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它給團組織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服務,但也使得高校團組織在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高校共青團的職能也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更新。
三、共青團組織服務雙創的機遇和挑戰
(一)機遇
1.共青團組織自身優勢明顯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在其組織長期發展過程中,從多個方面體現出了自身的優勢:政治、平臺與陣地等。在當前較為完備的宣傳系統下,高校共青團能夠依托網絡新媒體凝聚廣大青年,切實做好創業創新思想的教育和引領工作,積極建立競爭平臺,做好項目指導工作,正確引領大學生和服務大學生。
2.互聯網信息交互快,創業創新方式多樣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源源不斷地更新著,互聯網平臺的創業環境更為寬松,互聯網信息的媒介更加多樣化,這一現狀更有利于共青團對大學生更好地起到組織協調作用,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讓大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與所學理論的結合來提高創業能力,讓互聯網的創新思維成為活的“源泉”。
3.青年大學生素質水平高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青年學生認知水平已同之前教育水平下的學生大不相同,他們的應用網絡技術能力較強,思維活躍,敢于挑戰,同時他們的職業觀發生了重大轉變,更多的大學生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價值選擇創業。高校共青團有效引導大學生主動參與到大學生創業學習、創業活動中,這在不久的將來甚至可以在全社會掀起一場“高素質的創業風”。
(二)挑戰
1.共青團工作滯后,大學生對團組織意識淡漠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運轉,大學生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而高校共青團組織卻無法在第一時間了解和把握市場的動態信息,高校團組織的作用在逐層地被弱化。
通過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在第三屆青少年發展論壇的主題演講中列舉的數字來看,共青團對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大減弱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面對大學生對團組織意識日漸淡漠,如何及時做出行政調整、政策變化將是團中央需要考慮的難題。
2.企業競爭激烈,小微企業環境惡劣
我國市場經濟現處于產業結構調整階段,多樣性的營銷渠道和充足的運營資金大大影響了市場發展的走勢。高校共青團盡管能鼓勵青年的創新創業,但在市場上的眾多金融大鱷面前經驗不足、運營資金不夠等問題造成小微企業上市面臨的風險重重,是否能夠平穩發展成了巨大挑戰。
四、互聯網時代高校團組織服務創新創業的實現路徑研究
(一)共青團組織要轉變創新創業指導思維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創新創業的發展,積極鼓勵國民進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而高校大學生是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主要群體,高校共青團組織創新創業的指導思維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選擇和后續的發展。在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發展都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相融合,他們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共享性、無地域性、高效性等優勢來進行創新創業,而共青團組織以往的創新創業的思維已經跟不上市場的信息技術的發展,逐漸轉變創新創業的指導思維是高校共青團組織的首要任務。
(二)共青團組織建立創新創業培訓體系
從2010年到2014年連續五年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一直呈上升趨勢,到2014年中國創業大學生在中國大學生畢業生中占2.9%。雖然創新創業的人數在增加,但學生創業的成功率還是較低的。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高校共青團組織應該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創業培訓方式。在實踐方面,高校應該根據校內各專業的具體情況開展相應的創新創業實踐訓練課程,來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經歷和實踐經驗的獲得;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建立網上創新創業培訓的理論課程和相關的知識講解,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理論指導。
(三)共青團組織加強網絡創業信息平臺的建設
在高校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體系中,共青團組織對創新創業的信息宣傳的力度對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對創新創業信息的了解,共青團組織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功能作用,加強網絡創業信息平臺的建設,在創業信息平臺上實時公布國家提出的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和一些創新創業的相關就業信息,并通過網絡隨時與創新創業的學生進行互動,為他們進行疑難問題的解答。
(四)共青團組織為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資金的支持
國家越來越重視創新創業相關活動的開展和政策的制定,而共青團組織和高校都是創新創業活動進一步開展的推動力量。共青團組織應該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的優勢,動員社會各界的力量,為高校創新創業活動和課程的開展提供資金和就業支持,利用籌到的資金進一步開拓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比賽的類型,讓高校大學生加入到創新創業的比賽中,加強大學生們的創新創業的思維和意識。
參考文獻:
[1] 鄭丹.淺析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與培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6,(7).
[2] 朱曉東.我國大學生雙創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應思路[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3).
[3] 張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職能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4] 李華忠.高校共青團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路徑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7).
[5] 辜勝阻,曹冬梅,李睿.讓“互聯網+”行動計劃引領新一輪創業浪潮[J].科學學研究,2016,(2).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