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莉
摘 要: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教育是就業教育,也就是通過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出校后能找一份職業、謀得一份工作,這是一種被動就業。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加強對中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已成為中職學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和人才培養的方向。因此,培養中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4-0056-02
2014年9月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可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產生的。首先,互聯網產業的不斷成熟和爆發,使創業的成本和門檻降低。這個也是目前產業升級的一個趨勢,即互聯網+。其次,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特別是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穩定性不高、就業質量也不高。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學生創業成為一種趨勢,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都不樂觀,更何況是中職生呢。最后,國家戰略需要。如何提高中國的自有創新能力,具備一系列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是以后提高中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基本條件。中等職業學校如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開拓型、事業型的學生,以便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改革的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是當前職業教育新的培養目標。
一、中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分析
(一)中職生現狀
中職院校中大部分學生是由于文化基礎差,沒有考上高中而選擇了中職學校,也有一部分學生是迫于父母的壓力,做出無奈的選擇來到職業學校的。所以,他們缺乏理想和信念,學習目的不明確,自控能力差,抗挫能力很弱;所以,剛畢業的他們面對就業,心理也是復雜多變的,對于自己未來的發展和職業生涯毫無目標和思想準備。
(二)中職生創新創業能力
由于中職生對未來的前途缺乏信心,對自己將來從事什么職業、如何創業等問題沒有過多思考,所以他們的腦海里對于創新創業沒有過多的概念,沒有市場意識,沒有務實踏實的精神,沒有濃厚的創新創業意識。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還是很欠缺的。
二、培養中職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一)培養中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1.做好創業準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業條件
(1)幫助學生了解社會,轉變就業觀念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我國的就業形勢正發生著一些微妙的變化,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認清目前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以及社會發展形勢,要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就必須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轉變就業觀念。為此,要教育和引導中職學生全面理解自主創業的深刻內涵,讓學生在特長愛好與專業之間找到恰當的結合點,鼓勵學生出去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和一些公益活動,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同時,也要學習創業的知識和技能,具備一定的創業意識和能力。
(2)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創業氛圍,增強學生創業信心
中職生自信心不足,總感覺自己沒有考上高中,低人一等。而中國的創業教育時間也不長,經驗也不是很足,所以問題較多,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要多和學生交流溝通,把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通、做透,鼓勵學生多參加創業競賽活動。要讓學生認清自己的責任,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明白創業不是一翻風順的,但是只要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也是可以成功的。利用主題班會、出版報、搞二課活動校廣播站宣傳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不斷培養學生艱苦創業的意識,以增強他們創業的信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本校畢業的創業者,對于中職生來說,對他們成功創業的學長、學姐們充滿了崇拜感,所以他們的艱辛創業歷史,無疑是對學生最具有說服力、最具感染力的教育。所以,可以定期組織畢業生到學校來演講自己的創業歷程;還可以分批組織在校生深入畢業生創業的企業實習,讓學生現場了解創業的過程,真切感受創業者的艱辛以及創業成功后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創業的興趣,樹立創業意識,從而搭建真實職業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
2.深化教學改革,提升創業素質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基礎,創業教育需要的教師是具有創業能力、創業實踐的雙師型教師。只有一流的創造性教師隊伍,才有可能培養具有創新創業品質的學生;只有創業教育教師的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需要采取多種途徑加強創業教育師資的培養,以便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2)改革教學方法
在課堂上可以考慮采用創業案例進行教學、理實融合、仿真模擬教學、工學交替的教學方法,向學生直觀、生動地展示成功創業者的創業精神、創業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創業意識以及創業精神,改變學生的就業觀念,啟發學生的創業思維,從而培養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能力和品質。同時,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開發學生的創新潛力。
(二)培養學生健康的創業心理
創業心理健康對中職畢業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影響其就業困難的承受能力與崗位與行業的選擇范圍是適應就業競爭的必經之路。創業需要較強的意志力;需要自力更生;還必須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需要養成并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但是中職生,往往缺乏信心,缺乏自立能力,情緒多變,耐心不夠。因此,要正確引導和培養學生樹立自信心,因為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也是成功創業的基礎。有必要強化心理培訓,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樹立起創業的自信心。
(三)培養學生的組織和管理能力
當今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自主管理、自主發展及自立精神的培養,學生實現自我管理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可見,要想讓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就必須加大對學生的組織和管理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們可以利用學校社團組織一些課外活動,讓他們積極參與其中,從而在參與的過程中培養和鍛煉他們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利用寒暑假組織他們到企業和工廠頂崗實習,提高和鍛煉他們的組織管理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較強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在工作中才能有所創新,在創業中才能有所成就。
(四)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
班主任還可以通過搞拓展訓練來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勇于挑戰的拼搏精神。還可以利用班會,給學生講一些成功案例的創業者來激勵他們,讓他們了解這些成功者創業過程中憑著不怕失敗、艱苦奮斗、不屈不撓頑強的拼搏精神,才達到了成功的彼岸,從而培養他們不怕吃苦、不怕困難、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的創業精神,為今后創業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五)培養學生的為人處事能力
一個人的成功主要取決于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尤其是事業上有所成就的創業者,除了具有堅強的毅力、較強的管理和組織能力外,還善于處理人際關系,敢于吃苦,具有團隊協作的精神,才贏得事業的成功。現在的中職生文化基礎差,自主學習能力差,與人難處,脾氣急躁,容易發火,可以說待人處事,與人溝通等能力有所欠缺和不足,這對于創業來說是很不利的。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創業的艱辛過程中,需要周圍身邊的親戚朋友的支持和幫助。因此,在輔導員的日常工作中,著重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以及為人處事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今后的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打造創業平臺,鍛煉創業技能
中職學校在實施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要走校企合作的模式,因為專業的實踐教學就是讓學生從課堂、學校走向實習基地的車間工廠,然后再走向社會。加強實訓的同時,要實行校企聯合,校外頂崗實習,對學生進行職業綜合能力的鍛煉。學校本身也可以創辦一些實體,如形成學校創業一條街、學生創業園等。還要組建“校內+校外+校友”三位一體導師團隊。通過創業教育的實踐活動,鼓勵廣大學生利用周末以及業余時間創立一些小的實體(像淘寶店、微商等);或者定期的搞一些作品展,讓學生自我設計產品,自我推銷產品,邁開創業的第一步。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業技能,使他們的創業技能得到訓練,也激發他們的創造力。當然,學校還要進一步做好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加強網絡化手段,充分整合和利用國內外優質資源,為廣大創新創業者提供更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為創客提供工商、稅務、融資等“一站式”服務,進而使他們自主創業。
結語
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四方面共同努力。中職學校的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業的意識,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也是當今社會就業的需要。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創造者,因此,作為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職業學校,面對新世紀的嚴峻挑戰,必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意識,努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從而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把學生培養成真正的應用型人才,最后培養出應用型職業型創業者。
參考文獻:
[1] 廖百如.中職生創新創業能力訓練[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 張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