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增輝
摘 要:拴馬樁作為關中地區農耕時代的傳統器物,早已失去了最初自身的實用價值。但其豐富多樣的形態,古樸、祥瑞的象征,使其成為陜西關中地區獨特的民俗符號。作為關中傳統民俗文化的遺產,在進行現代關中風格建筑裝飾設計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運用拴馬樁進行設計元素的提煉、應用,能夠有效地將關中傳統民俗文化融入現代建筑空間裝飾中,展現關中地區人文與歷史的傳承,還能以此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拴馬樁;民俗文化傳承;建筑裝飾
中圖分類號:F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4-0155-02
引言
拴馬樁石雕藝術是陜西關中地區所特有的民間石刻,在農耕文化為主的關中平原有大量的遺存。拴馬樁是關中莊戶人家用來栓馬、驢、騾子等牲口的實用性傳統器物,多以青石雕刻,由樁頂、樁頸、樁身三個部分組成。拴馬樁常設置在農戶大門兩側,既方便農耕出行使用,又展現出戶主的富裕殷實。
關中地區是中國文化起源地之一,對拴馬樁設計元素的分析發掘及建筑裝飾應用,能夠促進傳統民俗文化傳承的多樣化,增強建筑裝飾空間地域特色,將現代人對空間的精神需求與傳統文化相融合,促進民俗文化傳承發掘與再利用。
一、拴馬樁設計元素的提取
從先秦時期開始,廣沃的關中平原奠定了農耕文化的基礎,拴馬樁的創造、運用及普及是關中地區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如今,挖掘傳統民俗傳承設計元素已經成為地域建筑裝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對拴馬樁藝術元素的提取、變異、重組,運用現代藝術創作手法,結合人們對建筑裝飾空間的需求,將其運用在建筑空間裝飾中,形成有傳承、有內涵、有特色及情感的關中風格裝飾組成。在拴馬樁設計元素的提取過程中,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部分展開。
(一)造型結構
拴馬樁的整體形體結構可以概括為“上圓下方”,上部采用圓雕手法對刻畫內容進行夸張的藝術處理,題材多樣,胡人奴獅、騎馬、獅子戲球及各類瑞獸較為常見,雕刻相態飽滿、生動,獸爪下鏤空留作栓繩之用。下部為長方柱體,柱體石材保留鑿刻痕跡,更有精細者用浮雕手法表現各類藤蔓及祥瑞圖案。受益于樁頂的圓雕造型,拴馬樁四面皆有不同,整體比例協調,渾然天成,樁頂主題突出,高度恰處視覺中心,樁頂曲線與樁體直線實現了剛柔的高度契合,給人帶來高度的視覺享受。
(二)視覺肌理
關中地區拴馬樁都采用石材制作,包括灰青石、黑青石,細砂石等。拴馬樁樁體石材肌理質感粗糙、質樸,光下不同的角度看去,呈現不同的視覺體驗,整體給人帶來返璞歸真的感受。拴馬樁肌理展現出成熟的雕刻技藝,樁頂圓雕、浮雕技法嫻熟,刻畫人物瑞獸生動飽滿,樁身保留原始刀刻痕跡或線刻紋理,呈現出自然刀斧的美感。長期使用的拴馬樁栓繩部位細膩沉穩、精光內斂,暗含關中人樸實無華的勞動精神。除了石材貼近自然的屬性外,還能夠傳遞三秦大地文化傳承的厚重。
(三)色彩光影
拴馬樁所用色彩都為石材原色,呈灰青、黑青。在關中地區,受早期秦漢歷史文化影響,色彩重黑、紅,與拴馬樁灰色調一樣,都偏重于厚重的色彩感受。古代,拴馬樁立于屋前兩側,就像侍從守衛,構成房屋區域的界限,斜陽下拴馬樁與地面投影相映,美輪美奐。
(四)符號
拴馬樁從頂視圖來觀察,“外方內圓”與印章形體保持一致,從正面觀察,“上圓下方”,暗含天圓地方的意思。樁體基本一致,樁頂各有不同,是為“大同小異”,樁頂的圓雕內容,從早期的胡人馭馬,祥瑞獅獸,逐步加入和合二仙、騎獅、獅子繡球等吉祥題材。拴馬樁從形制到題材處處都滲透出中國傳統思想的文化精髓。
(五)氣質元素
拴馬樁又稱為“看樁”“望樁”,在關中地區還被稱為莊戶人家的“華表”。無論是“看樁”“望樁”又或是“華表”都可以追溯到人類祖先對于圖騰的崇拜,拴馬樁上圓下方的造型同時又暗含男尊觀念的隱示。由此,拴馬樁體現出關中傳統文化中,人們對力量的崇尚、勞動力的尊重及殷實富裕生活的向往。
二、拴馬樁設計元素的應用
拴馬樁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清。民國后,在關中平原農村,依舊有大量留存。拴馬樁在近現代已經不再用來安置牛馬,而是大量的被收集在各類博物館中,還有一部分被運用在各類關中民俗文化主題的民俗村中,譬如袁家村、馬嵬驛、崇泉古鎮等地,增強景區的地域文化特色。
對拴馬樁設計元素的挖掘及裝飾空間應用可以提高關中民俗風格在建筑裝飾領域的影響力,提高關中地區城市的形象識別,提煉關中民俗設計元素,將關中風格融入到現代建筑裝飾設計中,系統、科學地為創建關中民俗風格建筑裝飾提供理論及實踐依據。
在現代建筑空間裝飾中,拴馬樁需要突破傳統形制及使用局限,不僅僅用來陳列,而且需要在構思、造型及情感傳遞進行延伸,將現代人對空間裝飾舒適、情感、鄉情的需求與拴馬樁設計元素相結合,達到古為今用、雅俗共賞的目的。對于拴馬樁設計元素在建筑裝飾空間的運用,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空間平面的藝術表現
建筑裝飾的平面空間包括室內各界面、隔斷、地面分隔等二維平面。拴馬樁豐富的表現形式和圖像語言可以運用在現代居室裝飾中,電視背景墻、沙發背景墻甚至地面都可以運用拴馬樁的圖形元素進行平面填充、平面空間劃分、視覺傳達節點、標識及布局。胡人馭馬“望”的深切、獅子繡球的頑皮等元素是關中傳統拴馬樁文化的重要組成,拴馬樁的柱體肌理、整體的輪廓在平面空間的劃分重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支持。當然,在元素使用過程中,需要運用藝術手法對其進行處理,避免生硬的照搬,要與裝飾空間的需求相結合,在完成主題營造的過程中,兼顧空間功能需求。平面空間的拴馬樁元素導入能反映出關中民俗傳統文化特色與關中人質樸的氣質,豐富空間的視覺效果。
(二)建筑空間元素應用
建筑室內空間,裝飾元素應用集中在門窗、玄關、各類洞孔、空間陳列及箱柜家具等部位。無論是拴馬樁頂部祥瑞元素的二次運用,還是整體柱型在空間內柱體的擬態使用都有用武之地。拴馬樁整體輪廓線條四面皆有看點,通過輪廓抽象化、柱體殼化作加減法等處理手法加強設計元素的延伸,能夠運用在各類小品擺設件的設計中,如花盆、筆筒、斗柜、矮凳等。建筑室外空間除了運用相應元素進行建筑外墻界面裝飾外,還可以利用其陣列的空間氣場營造庭院空間的景觀布局,隔墻立柱的點現結合進行空間劃分。
(三)精神元素的傳遞
拴馬樁體現了關中地區勞動人民的才智與情感,傳遞著關中地區農耕牧馬文化的民俗傳統及審美。拴馬樁盡管已經沒有了實用功能,但其作為關中民俗傳統文化遺產,是民間傳統造型藝術的延續,在精神層面上展現了關中勞動人民對勞動趣味及生活富裕的美好訴求。在進行拴馬樁元素與建筑裝飾的融合過程中,元素所攜帶的精氣神也會融入在裝飾空間中。通過拴馬樁元素及承載器物的排列組合、空間構建,形成風格統一、氣息相容的作品,達到協調舒適的空間裝飾效果。
在拴馬樁設計元素設計應用中,需要充分研究不同形制拴馬樁的造型特點、裝飾紋理及寓意,合理地將其轉化為符合裝飾空間需求的設計元素,逐步調整完善,形成具有關中傳統民俗文化特征的裝飾主題。
三、拴馬樁設計元素帶來的經濟效應
和我國其他優秀傳統民俗文化一樣,陜西關中拴馬樁以其突出的文化歷史內涵和豐富的藝術魅力進入到建筑設計裝飾當中,以設計元素的形式豐富了建筑裝飾的元素類型,提升了建筑裝飾的文化內涵和美學內涵,在合理利用之后還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產生相應的經濟效應。具體來看,拴馬樁設計元素在建筑裝飾應用帶來的經濟效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打造民俗文化主題旅游景點增加旅游創收
拴馬樁設計元素被廣泛應用在建筑裝飾當中,對于陜西當地民俗文化立體展示而言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我國西部內陸地區,關中平原當地的地理優勢不足、自然資源相對匱乏,但豐富的傳統民俗文化是取之不盡的寶藏,能夠借助于傳統民俗文化實現文化帶動經濟的效果。就拴馬樁設計元素而言,充分挖掘、整理并實現與現代建筑裝飾理念的強強結合,能夠使得傳統民俗文化煥發光彩,為打造當地的民俗文化主題旅游景點提供豐富的元素和理念基礎。極具當地特色和傳統文化內涵的旅游景點能夠吸引更多的其他地區游客涌入,通過景點的票務和旅游產品、旅游服務實現經濟創收,進而帶動當地其他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建筑建設品質提升促進建筑裝飾行業發展
作為我國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瑰寶,拴馬樁作為設計元素應用在建筑裝飾當中,不僅可在當地文化旅游景點建設中發揮作用,還能經由專業設計師的提煉,將其應用在其他設計領域當中,對于建筑裝飾行業的整體發展而言也能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將裝飾元素應用集中在門窗、玄關、各類洞孔、空間陳列及箱柜家具等部位,或者實現拴馬樁頂部祥瑞元素的二次運用,使得現代城市建設更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提升建筑裝飾品質,讓業主和客戶更加滿意,實現建筑裝飾行業在經濟效益提升上的不斷進步。
(三)文化設計理念輸出實現帶來更多對外收入
文化設計理念作為一種軟實力,能夠為我國的建筑裝飾行業應用,也能夠在本土發酵創新之后實現文化價值的不斷提升,進而輻射到國外乃至全球,成為建筑裝飾甚至其他設計領域的理念源泉。經由我國建筑裝飾設計師的提煉運用,既具有傳統民俗文化魅力又符合現代人們審美取向的設計理念逐漸成熟,會讓其他國家在全球化大浪潮下感受到該設計理念的設計魅力,從而進行資本引入,把我國的拴馬樁設計元素引進到當地。文化過渡到經濟,是文化本身的經濟價值的最終實現,對于關中地區而言不僅是文化魅力的傳播,也是同步獲得經濟效益的自然完成。文化設計理念的成功輸出,所獲得的對外收入也是拴馬樁設計元素在建筑裝飾應用后獲得的二次經濟效應。
結語
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不是單一的照搬、復制,在拴馬樁的設計元素應用中,要充分分析拴馬樁的造型、肌理、符號、氣質,發掘其內涵氣息,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空間裝飾相融合。拴馬樁只關中傳統民俗文化的一個縮影,關中平原千年農耕文化孕育的不僅是這片土地上的人,更有這群人所特有的精氣神。傳統文化的傳承也不僅僅是器物的傳承,還有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通過對拴馬樁的設計應用,將傳統文化融入在空間裝飾中,可以展現關中地區人文與歷史的傳承,獲取應有的經濟效益,充實關中地區建筑裝飾風格的研究與應用。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類項目“關中民俗文化設計元素分析及‘關中風格建筑裝飾設計研究”(16JK1167)”
參考文獻:
[1] 季新民.渭北“拴馬樁”石雕藝術論[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1).
[2] 王焱.淺析室內設計中的中國傳統元素[J].中國科技縱橫,2010,(9).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