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陜西省高校體育場館管理的三種主要管理模式,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演繹法等研究方法,從保證體育教學、保障訓練競賽、提供社會體育服務等層面進行分析研究,以了解陜西省高校體育場館管理模式的利弊,為高校體育場館管理部門進一步做好體育場館管理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陜西省;高校;體育場館;管理模式;利弊;研究
中圖分類號:G8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4-0177-02
關于高校體育場館管理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種:傳統式管理模式、專業化管理模式、混合式管理模式。保證體育教學、保障訓練競賽、提供社會體育服務是高校體育場館的最重要功能。本文主要針對傳統式管理模式、專業化管理模式、混合式管理模式從保證體育教學、保障訓練競賽、提供社會體育服務等層面進行分析研究,以了解陜西省高校體育場館管理模式的利弊,為高校體育場館管理部門進一步做好體育場館管理提供理論參考。
一、高校體育場館傳統管理模式分析
傳統式管理是指體育場館由體育部門體育系、部、組或教研室管理。一般學校的體育教學、體育訓練和開展體育活動等都是由體育部門負責,為方便體育部門使用,長此以往,學校體育場館就以體育部門管理為主。由于學校的快速發展,學校教師和學生對體育場館的需求越來越高,高規格的體育場館的建設也越來越多,學校會根據體育部門的需要而專門成立體育場館器材管理中心、體育場館管理中心等機構,而此類休育場館管理者仍是對體育部門領導負責。此類管理統歸于傳統管理模式。
(一)保證體育教學層面
體育教學是體育工作的核心。保證體育教學是高校體育場館的最重要的功能。傳統體育場館管理模式也正是在長期的發展中圍繞保證體育教學這一核心任務而形成的一種管理模式。它最大的優勢是保證了學校體育教學、方便體育教學,在時間、場地、器材等方面都能滿足體育教學;弊端在于缺乏規劃和發展,具體管理過程中往往是一種被動的滿足,服務層次較低。
(二)保障訓練競賽層面
訓練競賽是發展學校體育的重要手段。傳統體育場館管理模式可以服務性的完成好這一任務。跟保障體育教學的理念與管理方式相似,便于溝通,方便使用,靈活性強。缺點在于服務層次低、管理被動。
(三)提供社會服務層面
傳統體育場館管理模式下對體育場館管理,缺乏經營,缺乏宣傳,更缺乏高層次的管理理念和設計。在面對社會資源共享的大環境下,大部分體育場館也只停留在提供無償的低層次服務上。體育環境較差、體育文化氛圍不濃。在這種管理模式下,還有部分學校對新建的和規格較高的體育場館不對外開放,很少為社會提供體育服務。
傳統體育場館管理模式最大的優勢是保證了學校體育教學和訓練競賽,便于協調,方便使用;最大的不足之處在于,快速的社會發展對學校體育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管理模式滿足不了體育工作的多元化需求而顯得落后。
二、高校體育場館專業化管理模式分析
專業化管理是指學校設立專門職能部門來管理場館,是學校專門成立的中層管理機構,直接對校領導負責。如體育學院成立的體育場館處。體育院校的場館數量多,質量高,體育活動的專業化程度也高,對場館管理專業化的需求更迫切。同時體育院校具有學科優勢,在全民健身體育產業等方面擁有眾多專家,場館開放意識較強。
(一)保證體育教學層面
專業化的管理模式下可以根據體育教學的需求提供“套餐式”的服務。通常,教師和學生只需攜帶教學資料和體育服裝等按時到達指定的地點組織上課,體育場館和體育器材已經由體育場館管理主體提前準備完畢,課后教師和學生只需要攜帶隨身物品離開。體育場館的維修、器材配備、場館保潔等等都由專業化的管理主體負責。有不滿意的方面可以隨時與管理人員溝通協調處理。對體育教學來說,高效、便捷。
(二)保障訓練競賽層面
保障訓練競賽和保證學校體育教學相似:高效,方便。在體育場館的使用上,訓練隊和競賽的組織者只需提前與體育場館的管理主體聯系,告知管理主體具體的訓練項目、內容和時間,管理主體就可以按照體育場館使用對象的需求提供便捷的服務。缺點在于,管理主體為了追求體育場館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在時間的協調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這就要求使用對象提前規劃好體育場館的使用時間。
(三)提供社會服務層面
在這種管理模式下,管理主體重視體育場館的開發使用和提供社會服務的層次。可以為體育服務對象提供更優質的體育服務。優勢在于,有利于體育場館的高效率使用,有利于校園體育文化的提升,有利于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等。缺點在于,在經濟利益的刺激下,體育場館容易遭到過度開發使用,減少體育場館的使用壽命;對服務對象來說要有一定經濟能力,無形地限制了一定的體育人群的體育活動。
專業化管理模式下的體育場館管理理念超前,在保障學校體育教學和訓練競賽的前提下,注重社會服務,重視體育場館的開發使用,基本形成了“套餐式”的服務模式。換句話說,專業化的管理主體可以根據學校和社會的體育需求通盤考慮,服務性設計好使用套餐,服務對象可根據自身的體育需求自助享用。只是,專業化的體育場館管理模式雖容易在體育專業院校推廣,但對普通高等學校來說,不管從管理的主體、客體上,還是從方式、手段上都不好照搬使用。
三、高校體育場館混合式管理模式分析
混合式管理是傳統式和專業化兩種管理模式的綜合,這種管理形式是根據場館的使用和維護的需要將責任區分開來,分別由不同的部門來承擔。主要表現形式為綜合類大學對新建成的、投入比較大的綜合類體育館的管理,如西京學院和陜西師范大學的體育場館管理最具有代表性。西京學院的體育場館由體育部門管理和使用,而維護和保養等則有神禾公司負責。陜西師范大學的體育場館由體育部門管理和使用,而具體的維護和保養等則由后勤集團負責。
(一)保證體育教學層面
混合式管理模式下,體育教學是有保障的,主要原因在于體育場館的管理和使用權在體育場館管理部門。在體育場館的管理和使用方面混合式管理模式與傳統體育場館管理模式相似,基本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在體育設施的維護和器材設施的保養上以及環境衛生方面,混合式管理要比傳統體育管理模式要高出一個層次。
(二)保障訓練競賽層面
訓練競賽層面跟體育教學層面類似,一般都由體育部門直接負責。混合式管理模式背后的管理公司可以給體育場館使用對象提供優質的體育設施和器材服務以及干凈環境衛生。另外,在部分高校體育場館內部,后勤管理主體還給體育場館使用對象提供淋浴室、更衣室、運動飲料、運動器材等方面的服務。
(三)提供社會服務層面
混合式管理模式下的體育部門一般會在資源共享和提供社會公眾體育服務方面走在前列。一方面,管理部門的管理理念相對超前;另一方面,相應的體育場館設施配套齊全和后勤服務主體的后勤服務跟得上。優點主要在于管理理念相對超前,服務到位。
混合式管理模式下,體育教學和訓練競賽都是有保障的。在體育場館設施的維護和體育器材保養上,以及后勤綜合服務上,混合式管理模式更能體現出優越性,因為混合式管理模式背后的管理公司有著先進的服務理念和專業的服務隊伍以及高水平管理。
四、結論
通過對陜西省高校體育場館管理的傳統式管理、專業化管理、混合式管理的三種模式的分析研究表明:傳統體育場館管理模式優勢是保證了學校體育教學和訓練競賽,方便使用,但社會對學校體育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滿足不了體育工作的多元化需求,這種管理模式顯得落后。專業化管理模式下的體育場館管理管理理念超前,在保障學校體育教學和訓練競賽的前提下,注重社會服務,重視體育場館的開發使用,這種管理模式容易在體育專業院校推廣,但對普通高等學校來說,不好照搬使用。混合式管理模式下,體育教學和訓練競賽都是有保障的,在體育場館設施的維護和體育器材保養上以及后勤綜合服務上,混合式管理模式更能體現出優越性,因為混合式管理模式背后的管理公司有著先進的服務理念和專業的服務隊伍以及高水平的管理。
參考文獻:
[1] 王德法.現代管理學原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100-105.
[2] 霍建新.我國高校體育場館綜合利用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2(2):179-181.
[3] 徐廣華.普通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市場化運營機制研究——以陜西20 所高校為例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3,(2):59.
[4] 王德煒,陳永浩.陜西高校體育場館管理主體的調查研究[C]//高等學校體育教育研究——陜西省高等學校陽光體育暨科研論文精
選.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280-282.
[5] 陳永浩.西安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對外開放的現狀調查與分析[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1.
[6] 陳永浩,申秀芝.陜西省高校體育場館管理模式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7,592(2):282-283.
[7] 陳永浩,申秀芝.陜西省高校體育場館管理的基本情況分析[J].新校園(上),2016,430(12):55-56.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