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大數據的發展,“數據新聞”在實踐領域熱度不減,近年來人們對數據化信息的接受程度持續增高,數據新聞或可成為打破科技新聞與受眾之間距離感的有力嘗試。本文擬就數據新聞的發展探討其在科技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及創新傳播路徑。
【關鍵詞】科技新聞;大數據;數據新聞;創新傳播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280-01
科技對社會的價值與之被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密切相連。但是,面對中國轉型社會中公眾對科技知識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面對眾多與科學知識相關的危機公共事件,當前我國科技傳播的現狀不容樂觀。
一、數據新聞開創科技傳播新格局
大數據時代為科技傳播的創新提供了契機,數據新聞是大數據時代下一種跨學科、跨領域的新聞呈現方式,它通過數據挖掘,探尋隱藏在大數據背后的新聞,并利用圖表和交互式多媒體等形式將新聞內容視覺化呈現??萍紓鞑ゾ褪怯嘘P科學技術知識的傳播,其核心目標是把科學知識以更高的效率與更好的效果傳播出去。數據新聞在科技新聞傳播中的應用,使數據與科技的關系更為密切。但要在大數據時代把握科技新聞傳播的機遇,還面臨著諸多挑戰。
二、科技新聞數據化傳播面臨的挑戰
(一)專業的數據分析和可視化人才不足。數據技術普及率低、實際操作難度大等問題給大數據在科技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帶來不小的現實障礙。雖然科技新聞工作者對技術的接受程度較高,但他們作為非技術人員,對于大數據的實際了解和掌握程度十分有限。新聞單位缺乏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而其數據新聞生產的實際操作者——記者和編輯又缺乏熟練的大數據相關技能,這使得數據新聞生產存在實際操作者不懂技術運用,而懂技術的人又不懂內容編排的現實困境。
(二)缺乏對數據的深度挖掘。在各個行業、領域,信息正以數據存儲的方式高速增長著,海量信息這筆寶貴的財富仍有待開發和挖掘。雖然大數據在總體上蘊含著巨大的價值,但其本身卻有著價值密度低的特點,也就是說單位數據的價值量并不高,如何充分挖掘其價值,成為科技新聞工作者的又一大挑戰。
(三)科技新聞選題內容不夠貼合受眾的實際需求。目前國內的數據新聞仍然處于嘗試發展階段,特別是傳統出身的新聞從業者,對其理念的接受度及實踐操作熟練度都有待提高,很多時候還是按照傳統的自上而下宣傳的思維進行科技傳播,只是頂著數據新聞的帽子,換湯不換藥,同樣不能起到很好的傳播效果。
三、科技新聞數據化的創新傳播路徑
(一)堅持開放的理念。大數據時代的科技傳播應具有更大的開放性,即盡可能有效地向社會開放。同時科技傳播體系內部不同傳播方式和傳播媒體之間應具有包容性,即口耳傳播、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所有傳播方式都能在同一個社會環境中有機會整合,使科技傳播得以不斷完善。
(二)組建專業化團隊。數據新聞的表現形式以其獨特的工作流程,對從業者的專業技能有一定要求。特別是對于科技類的數據分析,其對專業性的要求更高。結合國內外的數據新聞實踐的角色分工,一個完整的數據新聞團隊應該包含以下幾類專職人員:團隊負責人、數據記者或編輯、數據技術人員、可視化設計師。
(三)擴展數據來源,深度挖掘數據價值。在制作數據新聞時,有的數據是已經公開發表的,媒體可以直接從相關渠道獲??;有的數據則不是公開發表的,必須采用一些特殊的獲取方法才能得到。對于公開發表的數據,可以通過網絡在線搜索、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或權威數據庫資源獲取數據。對于并未公開發表的數據,或是與報道主題相關的數據只是散見于不同的信息源中的情況,可通過采訪相關人員,或直接向有關部門、機構或個人提出數據檢索請求;策劃實行對相關新聞事件和話題的問卷調查;還可以通過發起用戶眾包等方式來采集所需要的數據。
(四)營造個性化敘述。傅愛軍在《中國科技新聞十大百姓化趨勢》中寫道:“科技新聞中一些頑疾之所以難以克服,是由于沒有在一個百姓化的大環境中去解決,沒有放在社會化的坦途去考察,因而不好下手?!贝髷祿r代的科技新聞,應當注重數據新聞內容的信息化、故事化、個性化以及人文化,從而引發受眾的自主傳播。
(五)注重與受眾的互動??萍紓鞑ナ紫纫谛畔⒌男纬缮象w現互動性,即在科技傳播中,要設計互動環節來增加受眾對科技傳播的參與性。與受眾的互動還體現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傳者與受者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模式。
參考文獻:
[1]彭蘭.“大數據”時代:新聞業面臨的新震蕩[J].編輯之友,2013(1).
[2]盛毅韜.數據可視化在科技傳播中的應用——以BBC與《紐約時報》埃博拉病毒報道為例[J].科技傳播,2014(10).
[3]解瑩.大數據在科技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J].科技傳播,2015(11).
[4]傅愛軍.中國科技新聞十大百姓化趨向[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8.
[5]何蘇六,張國平主編.科技與傳播策略及創新研究[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蒲虹宇(1991-),女,四川巴中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傳播學專業,研究方向:科技新聞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