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雯
【摘要】供應鏈金融是處理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新興模式,最重要的就是抓住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相關公司和商行之間的合作,這種結合金融商品和物流服務的方式,有利于處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但是,現在我國的供應鏈金融還在初步階段,缺乏完善的體系,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主要針對其中3個問題進行闡述,分別是流動評估體系不健全、銀行之間低質競爭和不完善的信用體系。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 信用體系 流動評估體系
一、流動資產評估體系不健全
供應鏈金融業務涉及到動產的抵押機制,所以對動產的評估極為重要,不完善的動產評估系統會增加商行的授信風險,使可避免的損失出現,想要高效降低供應鏈金融中的風險,就必須研究透徹,建立健全的動產評估體系。
就以廣發銀行對錦旋工業動產質押風險一事為例:2008年,錦旋工業從廣發銀行獲得授信1650萬元,擔保模式是把錦旋自有庫存鋼材2400萬噸作質押擔保。但是,在同年6月,錦旋營業收入受損,公司雖有損失不過不太明顯。然而事情開始變糟,最后在8月,公司倒閉,法人攜款逃跑。廣發銀行最終承擔了損失,原因是當做抵押物的鋼材存貨,廣發本應得到2400萬噸,但真正切合要求的僅有1000多萬噸,銀行因為抵押物價格下降而承損。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我國現在對供應鏈金融的了解程度比較低,流動資產作為銀行授信的判斷條件和物流監管的重要憑據,無論是其運行模式、具體流程,還是風險大小都沒有應有的概念。連監管部門都依然遵循過去的方式進行監管,沒有和動產評估系統評估的需求同步,導致了廣發本應收到的2400萬噸材料,真正切合要求的僅有1000多萬噸,可見監查部門的失責。
在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時候,是肯定要用到流動資產的抵押系統,可是對動產評定時,不完善的動產評估體系讓商行深受其害,商行的授信風險大大加強。美國的流動資產質押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70%,是該種規定最健全和供應鏈金融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可見動產評估體系的不健全注定成為了供應鏈金融成長路上的一大絆腳石。
二、銀行之間競爭低質
和發達國家的供應鏈金融商品比較,我國的供應鏈商品的創新能力還有著一定的差距,對市場的研究依舊不透徹,研發的商品和企業融資需求還不能完全匹配。對一些已上市的商品,商行也未充分施展供應鏈金融的服務長處,反而接著使用應付賬款融資、信貸融資等授信服務的商品。
同時,我國缺少金融業專業知識所有權的政策和法律,使各個商行的經營方式輕易就能被拷貝,商業銀行整體同質化競爭的情況極其明顯。另外,即使是商行和物流公司合作,對商行運營的高效也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幫助。我國在擔保方面,像應收帳款融資服務發展較好,比較成熟;存貨質押融資業務雖然這段時間成長較好,可該業務在質押物選擇方面還有限制,對于這個業務,我國當前主要是對流通型企業提供服務,所以對存貨的管理形式主要是公共倉儲。深發行提供的貿易融資商品就是最典型的商品,它包含提供企業預付、存貨及應收資產抵押的結構性短期融資服務。這類服務,是在企業自身評級基礎上給予的傳統貿易融資,也是在單筆債項評級基礎上給予的自償性貿易融資。其他商行的業務基本和此商品大同小異,缺少與眾不同的特色。
當前盛行的供應鏈金融商品盡管能夠處理供應鏈中資金不夠的困境,不過因為利率還未市場化,它最高的利潤也幾乎沒法多過商行的傳統盈利方式,把商行當核心的供應鏈金融創新能力還不夠強。所以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爭奪方式是通過價格競爭,這時公司在選擇不同銀行提供的相同服務時處于主動的地位,導致有些商行考慮到業務量,對企業授信過多甚至多頭授信,大大增加了自身的授信風險,很可能使銀行承受不必要的損失。
三、不完善的信用體系
和以往的商行信貸模式對比,供應鏈金融最顯著的不同是它的授信方式的變化。商行過去的信貸服務授信方式是以資產負債表等財務報表為主要參考對象,再對申請對象具體情況的判定進行信貸決策,但供應鏈金融不是這樣。商行在供應鏈金融中減輕了申請對象財務報表的分量,不是只關注于對象所在的行業范疇、不動產價值、財務指數和擔保形式等,而是看重對象的單筆交易情況和供應鏈核心公司的綜合實力和信譽等級,這意味著商行要判定的是供應鏈整體的信譽水平,需要對供應鏈進行風控。供應鏈每個步驟潛在的風險皆得進行辨識與控制,管理成本大幅提升。
針對中小企業信用評定模式的變化,商行必定需要創建一個新的信用評級體系,應用在供應鏈金融服務里,對授信對象開展信用評定。目前,我國社會信用征集系統、信用中介機構的建設還剛剛起步,中小企業的資料特別缺乏。中小企業的資料無法被有效收集和準確評級,將會給商行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拓展帶來難度并且還會帶來極大的信用風險。同時,失信懲戒的機制也還沒建立。
以某石油化工公司為例,該公司大小在國內燃油經銷行業首屈一指,大宗燃油進出口交易是主要營業業務,即購買國外的燃料然后在國內銷售。2008 年,因經濟危機波及,大宗產品價位普遍下跌,燃油價格也是同樣,這對國內經銷行業是一個極大的沖擊,收入降低,行業的經營業收入一片黯淡。不過該石油化工公司的財務公告表示,公司2008年依舊有盈利,獲得的信貸金額呈升高趨向,并且其授信銀行的數目已然超出了六家,此中三家的授信金額多達數億元。根據調查,此公司能輕松融資的原因是此公司在和商行業務來往中,信譽較好,能按時清償債務,并且在燃料行業中名聲較好、聲譽較高。商行等金融機構在對該公司信貸資金的監管較松,對它的業務稽查也比較寬松。此外,銀行也因為自身實力受限,不能及時了解公司的日常資金交易。
沒過多久,此公司因為運營問題而破產清算了,其中3家商行受到波及,未能及時收回信貸款項而遭受巨大虧損。事后通過調查了解,此公司利用推遲開票、押后記賬等方法,掩飾經營虧折、捏造失實利潤,來騙取其他公司的信任后獲取大批信貸資金。
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我國目前供應鏈金融服務中信用體系十分不健全,商行在挑選授信企業時缺少完善的規章制度,且沒有針對授信對象的跟蹤調查機制;貸款放出之后,也并未對融資對象的資金動向及時監控;商行在接待一部分被稱為“大企業”的公司時,極易被它們的名譽影響,主觀的評定它們的交易背景,對它們真實經營情況的調查程度不足。大企業的信用體系尚不完善,更何況中小企業的情況更是不容樂觀,因此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陳展.中國供應鏈發展研究[D].河海大學,2013.
[2]李金龍,宋作玲.供應鏈:金融理論與實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115.
[3]祝文峰.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與對策建議[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0,(4).
[4]湯曙光,任建標.銀行供應鏈金融[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85-86.
[5]周偉麗.銀行供應鏈金融產品及風險分析[D].南京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