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埃及、美國特派特約記者 韓曉明 孫衛赤 本報記者 李曉驍
國際油價6月份以來一直處于頹勢。據英國《金融時報》22日報道,國際原油價格21日跌幅超過2%,在震蕩交投中觸及10個月低位,美國WTI輕質原油價格徘徊在約每桶42美元的低位,布倫特原油一度跌破45美元/桶的整數關卡。路透社稱,截至21日,國際原油價格今年上半年已經累積下跌了20%,跌幅創20年來最大,因美國產量增長,中國煉油活動減少,增添了對全球供應過剩的局面持續的憂慮。伊朗與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之間的糾葛也給油價走勢增添變數。
產油國各有盤算
路透社稱,歐佩克和部分非歐佩克產油國在5月25日達成一致,將現有的減產計劃延長到2018年。但由于美國、尼日利亞和利比亞的產量增加,石油價格大幅下滑。尼日利亞和利比亞被豁免減產。這兩個國家此前由于動亂,原油生產受到影響。而伊朗的產量上限被小幅提升,以讓其重獲因西方制裁而損失的市場份額。
然而歐佩克是否真能下定決心減得更多,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除非伊朗接受減產計劃,否則不會實施。伊朗表示,歐佩克成員國正在考慮進一步降低石油產量,但將等到目前減產的影響明確后再采取行動。彭博社援引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的話稱,明年原油供應過剩將再次加劇,除非歐佩克加大力度減產或將限產協議延期到2018年年底。
美國頁巖油是導致油價陷入泥潭的“罪魁禍首”。在全球石油供應過剩之際,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卻提高了產量。美國CNBC網的報道稱,自歐佩克去年11月宣布減產計劃以來,美國石油產量上升7.3%至930萬桶/天,石油鉆井平臺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00%。通過專注于優質油田以及技術改進,部分頁巖油商甚至在油價低至40美元/桶時也能盈利。
美國油價迎來1時代
根據美國汽車俱樂部的介紹,自6月2日以來美國汽油價格每天都在下跌。目前美國全國汽油的平均價格為每加侖2.28美元(約合0.6美元/升),比本月初下降了10美分。汽油最便宜的州南卡羅來納,平均價為每加侖1.96美元。包括俄克拉荷馬、阿拉巴馬和密西西比州,都將在幾天內出現汽油價格低于每加侖2美元的情況。此波汽油降價,被認為是美國近12年中夏初最為便宜的汽油價格。
在美國,夏初通常不是廉價汽油的季節,人們開車出行更多,汽油需求上漲;另外,加油站需要出售一種稱為夏季混合型的特殊類型的汽油,這種汽油的煙霧少,但也推高了價格。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達拉斯油氣公司BreitlingEnergy首席執行官福克納的話稱,除非颶風打破墨西哥灣沿岸石油生產或煉油業務,否則汽油價格將保持整個夏季駕駛季節的廉價,預計汽油的平均價格仍會低于每加侖2.50美元。
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隋曉穎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夏季傳統消費旺季應該是美國駕車出行量的高峰,但全球最大原油消費國美國的消費量不及預期,成品油消費總量以及汽油消費量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缺乏持續上漲支撐
對于國際油價后市走勢如何,中國能源網首席研究員韓曉平22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國際油價的走勢短期看投機,中期看供需,長期看技術。從短期看,美聯儲加息和縮減資產負債表,市場對美元升值的預期增加,對國際油價形成壓力;中期來看,國際市場上的供給比較強,而且美國頁巖油革命使得美國的供應能力不斷增強;至于長期的技術,美國頁巖油技術大幅提升,二疊紀層開發技術的突破也讓石油開采成本大幅降低。而特斯拉等電動車技術的發展,也替代了對石油的部分需求。因此,國際油價沒有持續大幅上漲的有力支撐。
另外,韓曉平認為,中國的共享經濟對石油的依賴程度產生重要影響。中國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等,為民眾解決了最后1公里的問題,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大幅提高。在中國農村地區,三輪、四輪低速電動車快速發展,傳統的汽油、柴油車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這些都降低了中國對石油的依賴。
據統計,截至去年,石油占我國經濟整體對能源依賴比重的18%,韓曉平認為,中國作為石油進口國,國際油價下跌對平衡外匯儲備是有利的,另一方面也會降低出行和運輸成本,但幅度較為有限。而如果持續下跌,產油國收入減少,也會導致這些國家減少從中國的進口,對中國的出口企業造成壓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由于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有傳導效應,國際油價的下跌,有利于我國控制PPI過快上漲,從而能夠將CPI控制在合理區間。另外,低油價能夠降低民眾的用車成本,降低石油中下游企業的生產成本。▲
環球時報2017-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