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田田,馬 沖,周 超,路興濤,孔繁華
(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植物保護研究所,山東泰安 271000)
◆農藥應用◆
3種植物源殺蟲劑對韭菜遲眼蕈蚊的毒力測定和田間藥效評價
張田田,馬 沖,周 超,路興濤,孔繁華
(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植物保護研究所,山東泰安 271000)
為篩選對韭菜遲眼蕈蚊防治效果好的環境友好型殺蟲劑,開展了蛇床子素、苦參堿以及印楝素3種常見植物源殺蟲劑對韭菜遲眼蕈蚊的室內毒力測定和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采用胃毒觸殺聯合毒力法,藥后72 h苦參堿、印楝素、蛇床子素的LC50值分別為36.94,99.95,197.07mg/L。田間試驗中,藥后21 d,0.3%苦參堿水劑3 000,2 000倍液校正防效分別為72.85%、79.54%;0.5%印楝素乳油3 000,2 000倍液校正防效分別為69.10%、76.29%;0.4%蛇床子素乳油3 750,2 500倍液校正防效分別為65.14%、70.04%。
植物源殺蟲劑;韭菜遲眼蕈蚊;毒力測定;防治效果
韭菜遲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俗稱韭蛆,屬于雙翅目(Diptera)眼蕈蚊科(Sciaridea)遲眼蕈蚊屬(Bradysia),是蔥韭蒜類蔬菜重要的地下害蟲[1]。其幼蟲群集在韭菜鱗莖及嫩莖處取食,引起韭菜根部腐爛,甚至造成整株死亡,嚴重地塊可減產50%以上[2]。因韭蛆為害隱蔽,防治較為困難,菜農頻繁使用大量高毒農藥進行防治,影響韭菜質量安全并對環境造成污染[3]。如何安全有效地控制韭蛆為害,實現韭菜無害化生產,是韭菜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日益重視和有機農業的發展,植物源農藥在經濟作物上的應用更加具有優勢。植物源殺蟲劑的活性物質主要為具有殺蟲活性的某些植物組織器官或植物相應的有效成分提取物,包含次生代謝物質、植物抗逆誘導劑等[4]。昆蟲對其不易產生抗藥性,且其低毒或無毒,對環境友好、安全,植物源農藥成為韭蛆生物防治的一種有效手段[5]。結合植物源殺蟲劑在甘藍、煙草、茶葉等作物上的應用,進行了室內毒力測定和田間防治試驗,旨在探討不同植物源農藥在韭菜上的應用效果,為利用植物源殺蟲劑防治韭蛆提供依據[6-8]。
1.1 供試藥劑
10%蛇床子素母藥、0.4%蛇床子素乳油,湖北天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苦參堿母藥,赤峰中農大生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20%印楝素母藥、0.5%印楝素乳油,云南光明印楝產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91%辛硫磷原藥,南京紅太陽股份有限公司;0.3%苦參堿水劑,河北沃德豐藥業有限公司;70%辛硫磷乳油,濟南綠霸農藥有限公司。
1.2 對韭菜遲眼蕈蚊的室內毒力測定
室內毒力測定及田間防治試驗在2015年進行。韭菜遲眼蕈蚊于2012年采自泰安市汶口鎮陳家石墻村。幼蟲置于鋪有濾紙的培養皿(直徑9 cm)中,飼喂新鮮韭菜假莖(長0.8~1 cm),試蟲飼養在人工氣候箱(RXZ-430C,寧波江南儀器廠)中,溫度(25±1)℃,相對濕度80%。成蟲羽化后,置于鋪有濕潤濾紙的交配盒中進行交尾,雌成蟲產卵后將濾紙轉移至培養皿中,繼代繁殖,并建立穩定種群。
毒力測定挑選實驗室飼養多代的韭菜遲眼蕈蚊3齡幼蟲作為試蟲,采用胃毒觸殺聯合毒力法[2]。將原藥用二甲苯、DMF和二甲基亞砜等有機溶劑配制成母液,再用0.1%吐溫-80水溶液按照預設比例配制7個濃度的藥液。用移液槍準確吸取配制好的藥液2 m L,緩慢滴加到鋪有濾紙的培養皿中。取0.8~1 cm長的韭菜假莖,浸入相應濃度的藥液中10 s,用吸水紙吸干表面水分后放入培養皿內作為食料。每皿接入試蟲30頭,每處理重復3次,同時設溶劑對照,培養條件同上。每天加水保持適宜濕度,并補充未用藥劑處理的新鮮食料。藥后72 h觀察并記錄死蟲數。用毛筆尖輕觸蟲體,不動者視為死亡。
1.3 對韭菜遲眼蕈蚊的田間防治試驗
試驗地點設在泰安市汶口鎮陳家石墻村。供試作物為韭菜,品種為平韭6號。試驗設0.3%苦參堿水劑2 000,3 000倍液、0.5%印楝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0.4%蛇床子素乳油2 500,3 750倍液、對照藥劑70%辛硫磷乳油500,1 000倍液、空白對照,共9個處理。小區隨機排列,4次重復,每小區面積20m2。灌根施藥,施用藥液量為4 500 L/hm2。
受害株率調查:施藥后3,7,14,21 d調查每小區中心2行各10穴(墩)韭菜,統計健株數與受害株數(以葉尖黃、軟、倒伏為準)。施藥前與藥后21 d分別調查小區中心區5穴(墩)韭菜,統計鱗莖內外活蟲數。
1.4 數據處理及分析方法
采用DPS 7.05數據處理軟件對室內試驗進行統計分析,田間數據計算在Excel 2007中實現,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分析差異顯著性。

2.1 不同植物源農藥對韭菜遲眼蕈蚊幼蟲的室內毒力測定
藥后72 h,殺蟲劑對韭菜遲眼蕈蚊的毒力順序:辛硫磷>苦參堿>印楝素>蛇床子素(見表1)。辛硫磷對韭菜遲眼蕈蚊的毒力最高,LC50值為1.48 mg/L,其毒力是蛇床子素的132.87倍。苦參堿和印楝素次之,LC50值分別為36.94和99.95mg/L,毒力分別是蛇床子素的5.34和1.97倍。

表1 不同植物源農藥對韭菜遲眼蕈蚊室內毒力測定結果
試驗中苦參堿處理后試蟲體節局部加粗、癱瘓;印楝素處理后,韭蛆活動緩慢,體節拉長,出現水腫;蛇床子素處理后,初期試蟲身體劇烈扭動,隨著時間延長,試蟲體節皺縮,后身體液化死亡。
2.2 不同植物源農藥對韭菜遲眼蕈蚊幼蟲的田間試驗效果
幾種植物源農藥對韭菜遲眼蕈蚊的田間防效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植物源農藥防治韭菜遲眼蕈蚊田間試驗結果%
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苦參堿、印楝素、蛇床子素對韭菜遲眼蕈蚊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藥后3, 7,14,21 d,0.3%苦參堿水劑3 000倍液保株效果分別為70.83%、73.27%、76.92%、78.94%,2 000倍液保株效果分別為81.39%、81.28%、84.15%、85.28%;0.5%印楝素乳油3 000倍液保株效果分別為65.54%、69.72%、70.60%、72.32%,2 000倍液保株效果分別為75.16%、74.15%、76.27%、78.30%;0.4%蛇床子素乳油3 750倍液保株效果分別為43.82%、52.00%、57.65%、61.53%,2 500倍液保株效果分別為56.29%、61.64%、66.18%、67.88%。苦參堿對韭菜遲眼蕈蚊幼蟲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優于常用植物源殺蟲劑印楝素和蛇床子素。
與對照藥劑辛硫磷相比,植物源殺蟲劑對韭蛆的室內毒力相對較低,而田間防效與對照藥劑差距縮小,其原因可能與藥劑在田間的施用時間、方法、劑型、環境條件等因素有關。辛硫磷為低毒有機磷殺蟲劑,能抑制膽堿酯酶活性,以觸殺和胃毒作用為主,適用于防治地下害蟲,但其使用量大,殘留高,抗藥性加劇。而植物源殺蟲劑為植物提取物,含有植物抗逆和天然昆蟲信息素等活性物質,不僅表現出胃毒、內吸毒殺作用,還可能對有害生物有驅避、抑制生長發育等作用,能夠殺蟲抑蟲。
苦參堿是以喹嗪啶類為主的生物堿,具有觸殺、胃毒作用[9]。苦參堿防治韭蛆的藥效平穩,持效期在20 d以上,與張文學等[10]研究結果一致。印楝素是從印楝樹中提取的植物源殺蟲劑,具有拒食、驅避、內吸和抑制生長發育作用[11]。袁永達等[12]2005年田間試驗表明,0.3%印楝素乳油在6 000m L/hm2劑量下,藥后14 d蟲口減退率防效在70%左右。蛇床子素是從傘形科植物中提取的香豆素類化合物,通過作用于昆蟲神經系統而表現出殺蟲活性。趙學平等[6]研究指出,蛇床子素對菜青蟲防效好,并且持效性較長。本研究表明,蛇床子素、苦參堿、印楝素防治韭菜遲眼蕈蚊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苦參堿的保株效果和防蟲效果優于印楝素及蛇床子素,防蟲效果均在70%以上。與傳統化學殺蟲劑相比,多數植物源殺蟲劑具有低毒,易降解,不易產生抗藥性,對天敵和哺乳動物安全等優點,符合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促進韭菜安全生產有重要的實踐意義[13]。3種植物源殺蟲劑防治韭蛆的具體應用技術還需進一步研究。
[1]楊集昆,張學敏.韭菜蛆的鑒定遲眼蕈蚊屬二新種(雙翅目:眼蕈蚊科)[J].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5,11(2):153-157.
[2]張愛菊,楊花蓮,胡冠芳,等.幾種低毒殺蟲劑防治韭蛆田間藥效試驗[J].甘肅農業科技,2003(4):48-49.
[3]司升云,李芒,潘鵬亮.蔬菜主要害蟲2013年發生概況及2014年發生趨勢[J].中國蔬菜,2014(3):1-4.
[4]焦樂.溫度對韭菜遲眼蕈蚊生態學特性的影響和蛇床子素對該害蟲的生物活性[D].山東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4.
[5]李娜娜,楊建平.植物源農藥對韭菜遲眼蕈蚊幼蟲的室內毒力測定和田間防治效果[J].山東農業科學,2012,14(7):101-103.
[6]趙學平,王強,吳長興,等.蛇床子素防治菜青蟲藥效試驗 [J].浙江農業科學,2005(4):310-311.
[7]潘悅,曾凡海,張有偉,等.4種植物源殺蟲劑對煙蚜的藥效及其對異色瓢蟲的毒力測定 [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3,28(3): 302-305.
[8]文兆明,韋靜峰,彭有兵,等.幾種植物源殺蟲劑防治茶小綠葉蟬效果比較試驗[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1):379-383.
[9]魏善明,周圍,李利平.高效、環保、新型殺蟲劑——植物源殺蟲劑[J].現代農業科技,2006(10):60-62.
[10]張文學,盧巧英,郭為龍,等.不同藥劑對韭菜遲眼蕈蚊幼蟲的防治效果[J].陜西農業科學,2007(1):19-24.
[11]徐勇,郭鑫宇,項盛,等.植物源殺蟲劑印楝素研究開發及應用研究[J].現代農藥,2014,13(5):31-37.
[12]袁永達,洪曉月,王冬生,等.上海地區韭菜遲眼蕈蚊的發生與防治[J].上海農業學報,2006,22(3):43-46.
[13]慕衛,丁中,何茂華,等.韭菜遲眼蕈蚊的生測方法及防治藥劑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2,17(增刊):12-16.
(責任編輯:柏亞羅)
Toxicity Determ ination and Control Effect of Three Botanical Pesticides Against Bradysia odoriphaga
ZHANG Tian-tian,MA Chong,ZHOU Chao,LU Xing-tao,KONG Fan-hua
(Institute of PlantProtection,Ta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Sciences,Shandong Tai'an 271000,China)
In order to screen efficient pesticides for controlling Bradysia odoriphaga,the toxicity determination and field trials of osthol,matrine and azadirachtin were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C50values of matrine, azadirachtin,ostholwere 36.94,99.95,197.07 mg/L,respectively.On the 21st day,the control effects ofmatrine 0.3% AS 3 000,2 000 times liquid were 72.85%,79.54%,respectively.The controleffectsofazadirachtin 0.5%EC 3 000,2 000 times liquid were 69.10%,76.29%,respectively.And the controleffects of osthol0.4%EC 3 750,2 500 times liquid were 65.14%,70.04%,respectively.
botanicalpesticide;Bradysia odoriphaga;toxicity;controleffect
S 433.89;S 481+.9
A
10.3969/j.issn.1671-5284.2017.03.013
2017-01-11
泰安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1440774-24B)
張田田(1984—),女,山東省新泰市人,農藝師。研究方向:作物病蟲草害監測與防控技術。E-mail:zhangtian_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