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鄭挺穎
12億冊中小學教科書實現綠色印刷 中國綠色印刷穩步推進
◎本刊記者 鄭挺穎

6月1日,江蘇省舉辦了“綠色印刷宣傳日”活動。自2017年起,江蘇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將每年的6月1日,定為全省“綠色印刷宣傳日”。2010年9月14日,當時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環境保護部簽署《實施綠色印刷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我國推進綠色印刷戰略的正式啟動。時至今日,全國的中小學教科書已全部實現了綠色印刷。
6月2日,就綠色印刷的話題,中環聯合認證中心客服部副部長邢紅霞接受了 《環境與生活》 雜志的采訪。
《環境與生活》:據了解,目前中國12億冊中小學教科書已經全部實現了綠色印刷,有環保專家認為,這不僅為削減污染物排放作出貢獻,還有利于在全社會樹立綠色消費理念。據說綠色印刷也是通過中國環境標志(俗稱“十環”)進行認證的,這方面您能重點介紹一下嗎?
邢紅霞:2010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環境保護部共同簽署了《實施綠色印刷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揭開了我國綠色印刷發展的大幕。2011年3月2日,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印刷 第一部分 平版印刷》,由環保部批準正式頒布實施,從此,綠色印刷有了明確的準入門檻。
2011年10月8日,新聞出版總署與環保部又聯合發出《關于實施綠色印刷的公告》,明確了實施綠色印刷的指導思想、范圍目標、組織管理、綠色印刷標準、綠色印刷認證、工作安排及配套保障措施等。
我們也參與了一部分標準的編制,當時來自我們中心、中國印刷協會、印刷界的龍頭企業和北京印刷學院的專家們,組成了一個團隊,給大家培訓,介紹了環境標志標準編制的一些基礎規則。
《環境與生活》:制定這個標準,主要是看什么指標呢?
邢紅霞:主要還是污染源分析。一般人以為印刷企業用的就是墨與膠與紙。結果,我們實地看才發現,有的還要用鍋爐,還要沖版、洗版,會產生廢水;切紙會造成廢邊,產生固廢;還有廢油墨、廢油墨桶與廢膠桶等,這些都屬于危險固廢。更要命的是,當時很多企業對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是沒有意識的。印刷過程中產生大量噴粉,老機器也沒有回收裝置。我們圍繞整個生產過程的環境、產品本身的環境指標以及對各個生產環節中產生污染物的治理,最終形成了《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印刷 第一部分 平版印刷》這樣一部國標。

2015年11月3至4日,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司長王巖鑌(右一)、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胥樹凡(右二)、中環聯合認證中心總經理張小丹(右三)出席2015年北京綠色印刷產業促進商務交流會。
《環境與生活》:這就是說,綠色印刷不僅產品本身是綠色的,它的生產過程也必須是綠色的?
邢紅霞:我們說“綠色”,不是單純這兩個字兒,而是用數據呈現給大家真實的“綠色”。它的“綠色”包括,生產過程中的廢水、廢氣和固廢要處理,不能直排,得達標排放,里面的危廢必須單獨處理。
《環境與生活》:我國的綠色印刷推進得很迅速,成果不小。那么下一步要怎么推進?我們注意到,現在很多書籍包括兒童讀物的封底都印有“中國環境標志”的十環圖標了。
邢紅霞:印刷行業涉及的面實在是太廣了。教材只是其中一種,現在推廣到票據、教輔等。未來包括課外讀物、玩具,都可能涉及。中國環境標志與綠色印刷結緣,其實和中國環境標志在社會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有很大關系,與中國環境標志多項標準的技術儲備有直接關系。比如從印刷產品生產過程的環保要求來看,原來用的油墨是溶劑型,后來逐漸提升到膠印油墨,再后來又有了更加綠色的水性油墨。膠印油墨HJ 2542-2016本身的標準就比國標嚴格很多,而有一批環境標志認證的企業,在這個方面更是走在前邊,用上了水性油墨。
《環境與生活》:用更綠色的水性油墨,印刷成本是否會大大提高呢?
邢紅霞:水性油墨更環保,因為是以水為基礎,就像大家刷墻用水性漆一樣,刷完當天進去都沒味道。要是用油漆,那味道就濃厚了。最早的時候,水性油墨至少要加上30%多的成本,因為量小。現在生物油墨和水性油墨已經漸漸形成趨勢,產量上來成本就降低了。例如以前都是用化工類的合成油墨,各種顏料加上溶劑。現在用大豆油做生物油墨,肯定更加綠色。
《環境與生活》:綠色印刷對紙張有什么要求?
邢紅霞:在紙張方面,原來的經銷商和家長都極力追求越白越好,但是現在綠色印刷追求本色紙、環保紙。越白的紙,熒光增白劑就用得越多,這其實對孩子不好。還有,紙越白越發亮,我們看書時,反射的光錢對眼睛有刺激。我們認證要求的是低白度的紙張,白度不能超過85;環保紙要求不會有反光。
《環境與生活》:墨和紙都有標準了,那膠水呢?
邢紅霞:印刷和裝訂用膠有不同的種類,像厚書的背膠用的是顆料膠,也叫熱熔膠,一般是合成的膠;精裝的要用白乳膠等。中國環境標志原來就有一個膠粘劑的標準,是《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 膠粘劑》(HJ/T 220-2005),簡稱220,現在已經被HJ 2541-2016代替。我們要求,綠色印刷過程中的書膠要滿足220文件標準的要求,這樣往上倒推,墨廠、膠廠、紙廠,一一比較,各個企業的差距就出來了。大企業的合作伙伴相對來說在設備、原料方面都更先進一些。此前,印刷企業一般都是中小企業,類似各種校辦工廠,材料哪兒便宜就在哪兒買。但如果不符合中國環境標志的認證要求,那對不起,您就別認證了。
《環境與生活》:綠色印刷也是對印刷行業的一個洗牌,是不是會淘汰掉一部分落后產能?
邢紅霞:絕對是大洗牌。有些地方的印刷廠很落后,他們的產品價格比別人低,因為環保沒有投入,沒有成本。我們去審核時一看到污水直排的就停止審核了,要按照環評要求整改后再申請。有些印刷老廠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最早的我見過1948年的廠,設備雖然也更新了,但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一些發達國家淘汰下來的、當廢品賣的設備到了我國,修修補補還在用。當時,我問他們設備有沒有噴粉回收,他們就不知道。其實,新的設備都有噴粉回收裝置。
《環境與生活》:中小學教材的綠色印刷,是屬于倡導性還是強制性?
邢紅霞:剛開始是倡導性,后來發現效果特別好,所以發展到強制性。現在綠色印刷企業,全國有一千多家。中國環境標志認證剛推出時,給企業會增加一些壓力和負擔,使用的原材料等比現在要受限制很多,確實會增加一些成本和困難。但是隨著取得中國環境標志之后,慢慢地都在維護這項榮譽。現在,不少企業都以獲得中國環境標志認證為榮,自己也大力地宣傳。企業從最初的有壓力,到慢慢理解,再到積極配合,最后能主動宣傳中國環境標志,這是一個可喜變化。
(吳燕芳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