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香蘭
摘 要:詩歌在我國文壇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如何使詩歌在低年級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揚,對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此,從背誦積累、培養想象力、創設情境以及閱讀教學延伸等四個方面分析了低年級詩歌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積累;想象力;情境
詩歌在我國文壇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如何使詩歌在低年級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揚,對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基于此,從背誦積累、培養想象力、創設情境以及閱讀教學延伸等四個方面分析了低年級詩歌教學的方法。
一、詩歌教學,要注重背誦積累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背誦是詩歌教學傳統而有效的方法。“童子以記誦為能,少壯以學識為本,老成以德業為重”正是強調了兒童階段記憶背誦的重要性。而在實踐教學中,許多老師正是以每日適量的詩歌作為兒童背誦任務,不但培養了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記憶能力。在培養學生語感的基礎上,打好了低年級學生博學的基礎。通過這樣的背誦積累和知識沉淀,對學生以后寫作文章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當然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死記硬背不是可選的方法,背誦的前提是要理解,只有理解了詩歌的內涵,才能記憶牢固,也能為學生的理解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完全的理解也不現實,作為老師,在實踐教學中,要逐步引導,將學生帶入廣闊的詩歌海洋中,盡情徜徉,慢慢積累。
二、詩歌教學以培養想象力的方式進行
詩歌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的開發不僅可以強化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是鍛煉低年級學生思維方式的重要途徑。要通過詩歌教學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首先要從理解內容上做起,在教學中,要逐步引導學生,將詩歌中的詞語、句子相互銜接聯系在一起,然后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對這些內容進行想象,以內容帶動學生的想象力。其次,強調認真地學,通過學帶動想象,這里的學包括學生對詩歌的語境、節奏和韻律的學習,可以采用課堂播放配樂的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整體感受,聆聽詩歌長短停頓的節奏,將自己當成詩歌作者本人,模仿感受,啟發想象力。再者,可以通過繪畫的形式,將詩歌中的意象,通過學生自我的理解描繪出來,對于老師而言,不要在乎學生畫得好壞,而要注重學生作畫過程中是否進行了思考、想象、構思。通過作畫,更能加深對語句的理解。最后,充分利用低年級學生對故事的熱愛,對詩歌進行故事重編,拓展學生的想象力,活躍思維。
三、創設情境,體會詩歌之美
創設情境的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中是重要的組織形式。同樣,對于低年級學生的詩歌教學而言,效果也十分明顯。我們以《一株紫丁香》為例,紫丁香代表了師生恩情,這種情誼最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充分創設情境,通過播放師生恩情的歌曲,渲染氣氛,老師和學生共同誦讀,烘托出學習背景,激發學生的情感需要,最終幫助學生體會詩歌中的感情。
四、閱讀教學的延伸
我國古典詩歌是文學中的精品,匯聚了古代文學家的思想精華,以簡短的文字符號蘊含了無限的情感和意境,包含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而這些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在不了解其意的情況下,無法意會詩歌的真正內涵,因此延伸閱讀,讓低年級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延伸閱讀,包括對詩歌作者的人生經歷、寫作風格、時代背景等進行拓展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對詩歌表面意義的理解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我國詩歌形式短小精悍,但內容卻豐富多彩,包羅萬象,其意蘊更是精華所在。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熱愛詩歌,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意義重大,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張坤.低年級小學生“導演—電影”式詩歌教學模式探索[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5):28-30.
[2]鄭協群.如何把握好低年級詩歌教學:《“紅領巾”真好》教學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11(28):240-241.
[3]李秀鳳.小學低年級詩歌欣賞教學庶談[J].浙江教育科學,2015(2):57-59.
[4]章麗妍.例說低年級詩歌教學[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5(12):76.
[5]成強.小學低年級如何進行詩歌教學[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