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云秀
摘 要:有效性的課堂來自于精心的準備,上課前的準備,猶如枕木之于綿綿鐵軌,基石之于巍巍高樓,是有效性課堂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證。上課前不僅要鉆研教材,確定教學目標,準備教案,還要注意自己的穿著、儀表,還有情緒。
關鍵詞:鉆研教材;明確目標;調動積極性;控制情緒
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標。要做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準備必不可少。上課前不僅要鉆研教材,確定教學目標,準備教案,還要注意自己的穿著、儀表,還有情緒,因為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影響你課堂教學、與學生的互動是否有效。有效性的課堂來自于精心的準備,上課前的準備,猶如枕木之于綿綿鐵軌,基石之于巍巍高樓,是有效性課堂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證。
一、透徹分析學情,認真鉆研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范例,教師要以課程標準為指導,正確把握教材的思想內容、知識范圍、編排特點,以及各學段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各章節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內容與教材內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備課的時候不能將教材不假思索地直接照抄到教案中,然后在課堂上照本宣科,應付了事。
首先,要尊重教材。因為教材是由教材專家、研究專家、教學專家經過反復推敲、實驗編制而成的。尊重教材就意味著要尊重研究編排的意圖,要理解教材背后所隱藏的豐富內涵。一位優秀的老教師曾經說過,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一堂教學效果良好的數學課,不是隨隨便便就得來的,要經過教師在上課前花大量的時間去認真地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對教材的系統結構及其內部關系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對教材一知半解,備課不充分,學情分析不透徹,教學目標不明確,想要駕馭全部的教學內容,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那只是空談。
其次,要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要依據教材進行教學活動,但是我們不能完全依賴教材,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加工,使我們的數學教材更具有趣味性、現實性,充滿吸引力和誘惑力,讓教材本身承載的數學思想、數學意識、數學情感、數學方法等通過教師的演繹,變成學生易于接受和樂于接受的信息。
二、明確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獨立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養成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要想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確實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前準備階段就要明確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策略,認真地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的預設方案,是教學過程的計劃書,是在明確教學目標,考慮到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它能使教學內容更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和針對性。
教案的編寫,離不開對教學目標的確立,重難點的把握和突破,可以這么說,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就沒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確立教學目標的時候除了考慮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能力基礎相適應。既要考慮到學習基礎較差的學困生,又要考慮到班級里的尖子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
三、注意儀表端莊,態度親切和藹
“為人師表”,“身正為范,學高為師”。這是強調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一名優秀的教師,在生活中是很平庸的,與普通人沒有什么兩樣,但是在課堂上他一定是光彩照人的形象,是學生關注的焦點,是學生最想親近的對象,這就要求教師要儀表端莊,談吐文雅。
首先,教師作為文化和教養的化身,其服飾也體現著你職業的特點,起著示范的作用。教師要讓學生尊敬你,佩服你,除了擁有淵博的知識,發音準確,吐字清晰,幽默的課堂語言,精彩的課堂情境創設能力之外,還要有得體的穿著,樸素的佩戴。奇裝異服,首飾閃閃,小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這些服飾上,你再怎么賣力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只是杯水車薪。
其次,教師態度行為要親切和藹、熱情大方。德國教育家阿道夫?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對事不對人,強調的是一種公平原則,一視同仁的態度。教師要盡量使用“對事”的語言,如,“作為老師,我對你上課不認真聽講,做小動作的行為很不滿”,想學生表明的是教師對作為學生的個體行為的要求,而不是對人的直接要求;避免采用“對人”語言的要求,比如“你再做小動作,我就叫你站到后面去!”“你們真是不聽話!”等這些言語,因為這些言語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不但不會改正缺點,甚至還會變本加厲,更加不遵守紀律。
四、教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
列寧曾經說過:“沒有人的情感,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實現對真理的執著追求。”作為教師我們要力求以飽滿的精神,熱情、微笑地走進課堂。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也證明:愉快、激情、適度平穩的情緒能喚起中樞神經處于最佳狀態,保證體內各系統的協調一致,充分發揮機體的潛能。然而教師的情緒總是會受到身體狀況,生活中的客觀因素的影響,比如,沒有休息好,生病了,工作壓力大,家庭矛盾或同事矛盾等都會影響教師的情緒。因此,教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消除不良的情緒,以飽滿的精神,積極樂觀的態度,愉悅地心情走進課堂。教師應該怎樣調整自己的不佳情緒呢?
首先,要求教師修身養性,樂觀處理事情。在失意的時候,不要悲觀、失望,應以活潑開朗的性格,泰然處之,把困難當作對社會自己的磨煉。其次,發現低落情緒的時候,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教師不要把不好的情緒帶入課堂,當發現自己的情緒不佳的時候,就要及時加以調整,可以采取安心靜坐,或者登高遠眺的方式,讓自己的注意力轉移,放松自己,想想美好的東西。或者向知己、朋友、親人傾訴一下內心的痛苦。在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后,以最佳的情緒狀態,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你的教學水平,保持課堂氣氛的和諧,積極與學生互動,保證授課質量,提高授課效率。
課前準備是否充分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經驗告訴我們:課前準備得充分,學生能主動參與活動,課就會上得很有效率,否則就反之。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做好課前準備,將會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加燦爛無比。
參考文獻:
[1]趙光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細節處理藝術.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1日第1版.
[2]俞正強.種子課:一個數學特級教師的思與行.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年5月1日第1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