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新++周艷萍
【摘要】:松樹的特點相對于其他樹木,有著顯著的不同。松樹自身獨特的魅力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進行展現。而正是由于這些不一樣的特性,對土壤和氣候也在種植過程中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要詳細的分析和了解其自身特點的前提下,再進行松樹的種植。同時為了保證其種植后達到預期的效果要對種植的技術要點進行掌握。
【關鍵詞】:松樹;種植特征;要求;技術要點
1、松樹的種植特征
1.1對生長氣候的要求
松樹分布的差異明顯表現于原產地不同。原產地在中國的松樹中,耐寒性最好的是新疆的偃松和五針松及廣西地區的翹首雪松及樟子樹,因此這些樹種在熱量極低的要求下也能極好的生長;紅松對熱量的要求也不高;暖溫帶和亞熱帶高海拔地區特有的油松、白皮松和赤松這些樹種,對熱量的要求比新疆的五針松要高出少許;主要分布在我國一些南方地區的馬尾松、云南松和喬松這些樹種對熱量的要求相對來說高一些,尤其是馬尾松,這一樹種廣泛分布于我國的廣西南寧,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在所有松樹樹種中對熱量的要求最為嚴格的樹種南亞松,分布在熱帶地區。就濕潤條件分析,二針松的濕度要求通常沒有五針松的濕度要求高,比如說馬尾松和赤松都屬于二針松,但是在濕度的要求上存在著明顯差異;華山松和紅松都屬于五針松,但是在濕度的要求上華山松的濕度要求沒有紅松的濕度要求高;所以濕度要求和樹種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而這些因素的影響主要在于植物地理分布隨經緯度的變化而變化。
1.2對生長土壤的要求
松樹可以在各種不同的土壤當中生長且可以與各種貧瘠的土壤相適應的原因是在于松樹有極強的適應能力以及其自身的特性。但由于松樹的生長態勢受土壤的影響,所以土壤較肥沃的地區才更好地促進松樹的生長態勢。若松樹生長的地區的水分較充足,那么酸性的土壤對松樹來說是較好的生長環境;若是特殊品種的松樹,那么堿性的土壤對松樹的生長來說是適宜的。在松樹的生長過程中也會出現菌根菌共生,即短側根。而這些短側根大大促進了植物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所以菌根菌共生對于松樹的生長來說極重要。我國南方地區分布生長較廣的馬尾松對土壤要求不太高,但由于馬尾松不宜在石灰巖風化及鈣質土中生長,所以即便能夠在沙質土、粘土和石礫土中生長,也要挑選其樹種可存活的生長土壤環境。
1.3對生長抗旱的要求
松樹的抗旱性能在生長過程中是非常強的,因為其抗旱結構非常好,這種樹既有相對于其他樹種樹葉來說較窄的葉子,角質層也是非常的發達。這種樹的葉片的體積和表面積非常小,呈現出下陷狀態的氣孔。有發育良好的相關組織。從生理方向分析,由于其特性具有較強的耐旱性和耐寒性,所以如若其損傷嚴重則問題不在于其自身的缺水。從生態方向分析,松樹也是一種較常見的旱生植物。所以其生存狀態不會受地區氣候差異的影響,這是由于很多松樹在相對較為稀薄和干旱的地區也能良好生長。通常相較于五針松的抗旱能力,二針松的抗旱能力更強些,所以若土壤中有過多的水分,則會阻礙松樹生長。
1.4耐陰性和樹種更替
從生長習性來說,很多松樹尤其是二針松這類樹種是比較喜歡光照的,二針松外形是分布相對較稀疏的樹冠,且自然整枝的能力極強。其生理上的表現主要在于補償點相較于其他樹種來說不高,在成林的生長過程中大多會長成先鋒樹種,在原始森林中這些樹種若受到外力傷害,那么會在原來樹種的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取代。而這些樹種穩定性較低,當這些樹種的生長環境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中形成,這些樹種就會被一些較長壽、耐陰性較好的樹種取代而失去自身的優勢。在松樹樹種中,相互替代的樹種往往很常見,而在這方面占據明顯優勢的是耐陰性較好的樹種。
2、松樹種植的技術要點
苗木種類的不同影響栽植造林技術。裸根苗的根部較細小,所以在起苗栽苗中苗木的根部容易受損;容器苗帶有土坨,栽植過程中由于根部受到土坨的包裹和保護不易受損,不僅成活率高且造林技術較簡單。根系的再生能力和環境條件決定著苗木的成活率,同時也受苗木的年齡、質量和栽植季節的影響生長。原生苗的成活率往往低于移植苗的成活率,那是由于移植苗的根部發達且粗壯。樹種的不同決定造林苗齡的不同。如種植馬尾松造林時,由于廣西南寧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環境較濕潤,且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用秋季播種翌年春季出的百日苗或一年生苗,而華北地區及西部地區由于春旱嚴重,造林時則選在雨水較為充沛的七、八月份。目前造林的兩種種植方法為縫植和穴植,兩種方法都要注意苗根的濕潤程度,栽植時根系務必舒展下土,覆土后將其踏實。對于過長或受損壞的側根,可在栽植前進行修剪。在造林過程中如若該地區屬于干旱地區,那么應采取各種減小地表蒸發的措施。配置苗木的數量通常是一株一個栽植點;但也有每個栽植點栽植兩到四株,這叫叢植。
由于病蟲害和火災在純松樹林中容易發生,且生產力較低,因此營造混交林在栽植或直播造林中都應注意。經過長期試驗才能確定混交類型。在我國東北地區,有紫椴、紅皮云杉等常見的幾種與紅松天然混交的樹種;在我國廣西地區,如馬尾松和云南松等樹種,由于早期生長速度較快,在達到一定數量后,五年內樹木的樹高和直徑等都出現緩慢的生長速度,這是由于該樹種出現較晚的成熟期。二十年內呈現出生長的極盛期。人工的紅松早期的生長速度顯著,樹高和直徑在十年內生長速度較慢,則十年到三十年之間便呈現出生長的極盛期;則天然紅松在五十到一百年間才能達到極盛期,到二百年內生長速度才顯著變慢,樹高的生長期則在一百年左右。
影響松樹正常生長或造成松樹枯死現象的疾病常有馬尾松赤枯病、松毛沖等,在對樹林進行預防疾病或治療疾病這一期間,要為封山育林、營造混交林等做出相應的技術措施。既要促進林中對樹木造成影響的害蟲的天敵的增加,也要阻礙害蟲繁衍生長。在蟲害面積大及成蟲密度較低的區域的分析工作后做出相應的生物防治工作;也可以利用農藥等化學方法對其進行防治。在沒有人為因素的干擾下應遵循自然規律來開展實施防治工作,應盡量不利用化學方法防治,使害蟲自然消亡。
結語
松樹的種植特點與自身的特征緊密相聯,所以在種植松樹的前提下應對其樹種本身的特性進行充分的了解后,進行合理的種植松樹的方法,這樣才可以盡最大的可能實現預期的種植松樹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劍華.松樹的特性及種植技術探析[J].中國科技博覽,2013(25):339.
[2]鄒加新.淺談松樹種植特征及技術要點[J].民營科技,2015,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