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國新
走軍民融合之路 建協調發展之橋
■ 邱國新
進入新時期,特別是十八大來,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擔任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主任,統一領導全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工作,提出了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的總要求。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長期堅持的國家戰略,并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建國初期,以毛澤東為領導的第一代領導人提出“軍民兩用”的戰略思想,指導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改革開放之初,以鄧小平為領導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提出“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發展方針,為兩大建設協調發展奠定了基礎;進入新時期,特別是十八大來,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擔任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主任,統一領導全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工作,提出了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的總要求。
中央政府各有關部門、中央軍委各部委、各軍工集團公司以及各省、市(區)地方政府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戰略部署,在組織上、行動上采取有力措施,著力推進軍民融合工作取得成果。廣大民口、民營企業積極響應踴躍參與,多渠道、多方式表達參軍愿望。從形式上看,國內已經形成軍民融合發展熱潮,各種會展、論壇、研討、培訓如雨后春筍;各種對接交流、戰略合作、園區規劃項目層出不窮。但是,我們應當看到軍民融合發展是一個重大命題,從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主任這一點看,足以說明實現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軍民融合發展任務的重要性、復雜性和長期性。
全要素融合是要在國家層面整合軍地資源,最大限度地促進軍民資源互通互用、軍地資源兼容共享,要通過戰略規劃、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打破軍地之間的界限和利益固化的障礙,讓技術、人才、服務、資本信息、管理、標準等要素在兩個建設領域充分涌動,使有條件的各種所有制經濟、各類經濟主體的一切優勢資源在深度融合中發揮最大作用。這方面重點需要政府、軍隊層面加強工作。
多領域融合是要不斷拓寬軍民融合的領域和范圍,使經濟社會和國防軍隊兩大系統中有交集的領域、行業都實現融合,要推進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軍隊保障、人才培養、國防動員等重點領域的融合向縱深發展。這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在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和軍隊保障領域民營企業可以大有作為。
高效益融合就是要講究融合的經濟性和有效性,優化國家資源配置,讓所有資源在其最合適的地方高效發揮作用,形成一份投入、兩份產出、多種效益。這就要求我們精心籌劃好融合方向、方法和方式,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跳出小天地、小圈圈,實現精準融合、高效融合。
當前,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還有差距和不足。一方面,軍轉民還不夠,解密制度、權益分配辦法等需要進一步改革;另一方面,雖然民參軍愿望很高,但進門還較困難,軍工系統的保密性、封閉性使軍民行業的相互了解溝通存在問題,在“四證”方面需要進一步簡化,方便民參軍。因此要求我們針對問題,積極做好推進融合的服務工作,努力搭建協調發展、融合發展之橋。
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是在民政部登記注冊的社團組織,三十年前為適應鄧小平提出的軍轉民要求而誕生。長期以推動軍轉民、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軍民融合發展為根本任務,以促進軍民技術雙向轉移,促進軍民資源互動共享,服務政府、軍隊、會員和社會為宗旨。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的領導下,在國家有關部委和軍委裝備發展部的指導下,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工作中積極發揮參謀和助手、紐帶和橋梁作用。近幾年來,在軍民融合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政府和軍隊的一致好評。2015年由協會主辦,十一大軍工集團協辦,中國軍轉民雜志社和國防科技工業雜志社聯合承辦的“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發展成果展暨軍民融合發展論壇”取得圓滿成功;2014、2016年在連續兩屆珠海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主辦的“中國軍民融合技術裝備展”成為珠海航展新亮點;2016年,協會還與有關省市國防科工辦聯合組織三批“走進軍工”活動,一批民營企業走進武漢、西安和哈爾濱的軍工企業,廣泛交流信息,洽談合作達到了預期目的。長期以來協會承擔許多政府委托項目,高檔數控機床國產化應用工作成果斐然,得到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和國防科工局高度評價,工作范圍已經擴大到儀器儀表、計量檢測等行業。協會支撐工信部軍民結合推進司編制的《民參軍技術與產品推薦目錄》,每年一期已延續多年,成為向軍工企業和軍隊推薦優質民參軍技術與產品的主要平臺。協會每年還承擔政府和軍隊各項課題研究工作,為政策制定和專項行動計劃落地提供支持。另外,協會的國防專利代理中心,每年承辦大量的專利申請代理工作;協會的會員工作部致力于開展各具特色的會員服務工作。今年2月28日,成功召開第五屆協會理事會,政府和軍隊相關部門以及十一大軍工集團主管領導擔任協會副理事長,一批民企成為協會的常務理事和理事,為協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軍轉民》雜志是國防科工局主管,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一級刊物。全方位覆蓋政府部門、軍隊機關、軍工集團、各省工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廣大民口、民營企業單位。是宣傳解讀政策、提供研究咨詢、展示工作成果的權威媒體和開拓視野、放飛思想、支撐決策的重要平臺。雜志社作為協會一個內設部門,在協會統一領導下,為推動軍民融合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雜志通過改版,計劃在每一期雜志上大篇幅開展“軍民融合省市(行業)行專題報道”,宣傳各省市、各行業軍民融合行動計劃、實踐成果和優秀企業,廣泛交流成果、宣傳典型。
在新形勢下如何按照軍民融合發展的新要求,促進民營企業和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是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如何幫助優質民營企業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在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領域做出更多的貢獻,是我們共同的心愿。協會愿意與有志參軍的優質民企進一步加強交流,共同研討有關新政策、新要求,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競爭條件,打牢參與國防建設的基礎。民營企業重點要了解進入涉軍行業和實現產品配套相關要求?哪些產品通過市場可以直接進入軍工配套,哪些產品需要取得什么資質才能“參軍”。通過積極地參軍過程,著重培養企業的軍工意識,提升企業的現代化管理能力。
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國家戰略,是我們國家全面、快速、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將繼續踐行協會宗旨,堅持為政府服務、為軍隊服務、為會員服務、為社會服務,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工作中積極發揮參謀和助手、紐帶和橋梁作用,為大力推進軍轉民、民參軍,軍民技術雙向轉移協調發展而努力奮斗。

邱國新,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