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苑基榮 ●本報記者 杜海川 蘇靜

中印邊界再起風波,不過這一次有兩個版本:印度方面說,“中國軍隊越界進入印度領土,并毀壞了兩座地堡,引發中國軍人與印度軍人之間的推擠”;中國外交部和軍方則駁斥說,兩軍沖突的起因,是我方在擁有主權的領土上進行道路施工時,遭到印軍越線阻攔。出于安全考慮,中方暫停了印度香客從乃堆拉山口進入中國西藏進行朝拜的活動。英國廣播公司(BBC)負責南亞地區的編輯安巴拉山稱,這似乎是“兩國近年來邊界沖突最嚴重的一次升級”。美國《新聞周刊》稱,印中邊界沖突,增加了人們對“新亞洲戰爭”的擔心。正值印度總理莫迪訪問美國之際,美印相互借重以“平衡中國”的論調甚囂塵上。2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中方對發展中印友好關系是有誠意的,同時中方維護自身主權權益的立場也是堅定不移的,要求印度方面“立即將非法越界進入中國境內的人員撤回邊界線印度一側”。
中方駁斥印方說法
26日,印度“編輯大餐盤”網站率先報道了中印軍隊在邊界對峙的情況,并稱印度陸軍參謀長比平·拉沃特即將短暫赴錫金視察,處理當前形勢。隨后,《印度時報》網站傳出一段未注明日期的視頻顯示:中印軍隊在邊界巡邏時發生了對峙,隨后發生肢體沖突,但雙方都沒有帶武器。
據《印度時報》27日報道,10天前,中國軍隊在印度錫金、不丹和中國西藏交界處的洞朗地區“越界進入印度領土”,“并摧毀兩個掩體”。消息稱,“在此過程中兩國軍人有些沖撞、推搡和扭打”,“印度軍隊組成人墻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進一步前進”。報道還說,事后,印度軍方曾提出舉行會議解決爭端,“兩次遭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拒絕”,“終于在6月20日兩國邊境部隊高級軍官舉行了一次會議,但由于中國堅持立場,最終不歡而散”。
2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就此發表聲明稱,近日印度邊防人員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過邊界線進入中方境內,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在洞朗地區的正常活動。為此中方已采取相應應對措施。
中國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也在26日表示,事件的起因是中方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時,遭到印軍越線阻攔,“中方修建上述道路完全是在自己領土上的主權行為”。
《印度斯坦時報》等印度媒體紛紛在27日報道了中國外交部和軍方對此事的表態,《印度斯坦時報》稱,中國解放軍暗示是印度軍隊首先引發麻煩,導致兩軍局勢的改變,從而停止了印度香客赴中國朝圣。《印度時報》稱,該報接觸的印度軍人拒絕對此事予以評論。
盡管在2000多公里的印中邊界上,兩國軍隊越界和面對面對峙不時發生,但在錫金段邊界,這種情況相對很少。過去幾年里,印度軍隊在錫金段的中印邊境大規模建設新碉堡,并對一些舊碉堡進行了升級改造。
開放香客,印度須創造條件
錫金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1975年被印度吞并,與中國西藏、不丹和尼泊爾接壤。2003年,印度承認西藏是中國一部分。2005年4月后中國出版的地圖上就不再把錫金標示為主權國家。陸慷27日在記者會上稱,根據1890年簽訂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印軍越界地區毫無疑問位于邊界線中方一側”。
乃堆拉山口位于中國西藏日喀則地區與印度錫金邦的交界處,是中印之間條件相對較好的陸路貿易通道,也將印度境內的印度教和佛教圣地連接起來。但由于最新的中印邊界風波,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6日表示,“出于安全考慮,中方不得不暫緩安排印度官方香客團經中印邊界錫金段乃堆拉山口入境朝圣,并已通過外交渠道通知印方”。
印度內政部長27日表示,至今有兩批共約100名香客仍未獲準通過乃堆拉山口進入中國朝圣,第三批香客則因未獲中國簽證,還未從新德里出發。每年通過乃堆拉山口進入中國的印度朝圣者大約有400人。《印度時報》27日稱,從上周起,印度外交部就一直在向中國交涉印度香客赴中國西藏朝圣事宜。
27日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中方何時恢復印度香客入境,陸慷回應說:“當然是需要印度方面首先采取必要措施緩解由于非法進入中國境內造成的安全緊張,為印度官方香客經乃堆拉山口赴藏朝圣創造必要條件。”
中國南亞學會常務理事錢峰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錫金段其實是中印邊界少有爭議的地段,所以這次印度軍方的行動“讓人詫異”。他分析說,不排除這件事是印度一線指揮官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的決定,并沒有完全得到新德里的授權。
莫迪“熊抱”特朗普
與此同時,莫迪訪美,26日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了會晤。《今日印度》27日報道稱,特朗普發現莫迪“是一個擁抱者”。在簽署兩國聯合聲明時莫迪和特朗普來了兩次大擁抱,第二次還將頭緊緊貼在特朗普肩上,這張圖片迅速在印度社交媒體上熱傳。
從目前可知的信息看,莫迪訪美行程中并沒有涉及第三方,然而印度、美國和其他國際輿論觀察莫迪訪美卻大量地從“制衡中國”的角度分析。
“當莫迪與特朗普會晤時,中國是房間里800磅重的大猩猩”,美國“warontherocks”網站26日評論說,1949年,當印度總理尼赫魯與美國總統杜魯門第一次見面時,中國是他們的主要話題之一。近70年后,當特朗普主持與莫迪的會晤時,中國再次成為美印領導人議程上“一個或明或暗的主題”。
美國《紐約時報》27日報道稱,在會見來訪的印度總理莫迪時,特朗普盛贊對方是一位“真正的朋友”,在打擊腐敗和減稅問題上不遺余力。莫迪則“投桃報李”,稱贊特朗普成功的商業經歷,還邀請特朗普女兒伊萬卡前往印度參加企業家會議。《紐約時報》說,這種熱情至少有一部分是針對中國的。目前來看,美印在遏制中國的“海洋野心”上存在共同利益。莫迪訪美前夕,傳出特朗普政府批準對印度出售22架無人偵察機,印度可以用這些無人機監控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活動,“這款無人機之前從未賣給非北約國家”。
據《印度時報》網站27日報道,特朗普支持印度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及加入核供應國集團,“中國對此都給予反對”。新德里電視臺27日稱,盡管莫迪給特朗普一大熊抱,但印美關系的動力更加復雜,特別是中國因素。特朗普早些時候熱情款待中國領導人是出于朝核計劃的尷尬,莫迪加入上合組織、抵制“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明確表達了對“中國擴張”的擔憂。但相比他的前任,特朗普在亞洲權力平衡或加強盟友關系方面缺少興趣。
在評價兩位領導人的私人關系時,《紐約時報》稱,兩人有驚人的相似點:都對社交媒體抱有極大熱情;都曾發表反穆斯林言論;都對本土制造業保持民族主義式的關注。不過,兩人也有非常不同的地方:莫迪是一個虔誠的宗教禁欲主義者;而特朗普則因為對待女性的態度和奢侈的生活方式遭到廣泛批評。
經貿領域也起摩擦
正在中印邊界沖突再起之時,兩國在經貿領域又產生齬齟。據印度《先鋒報》27日報道,印度人民黨的右翼組織國民志愿團分支機構“國民覺醒論壇”28日將發起大規模抵制和焚毀中國商品運動。該運動將從印度北方邦比哈爾邦的瓦拉納西開始,這是總理莫迪的選區,9月25日在印度人民黨意識形態理論家烏帕德哈亞的誕生地伯利亞結束。
“我們將焚毀一切影響我們貿易的中國貨。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想傳達這樣一個信息,我們要提升印度制造。”“國民覺醒論壇”北方邦東部區組織者庫馬爾表示:“今天中國的產品不僅阻礙了我們的生意,也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他還引用印度財閥塔塔的話稱:“印度不發展制造業,亞洲就會消失。”
國民志愿團把2017年定為“抵制中國貨年”,計劃舉行為期一年的全面抵制中國貨和中國投資運動。5月,該組織還要求印度頂級板球管理機構取消與中國手機制造商OPPO簽訂的合同。
不僅如此,印度還發起了對中國的反傾銷。印度反傾銷和聯合稅收總局26日表示,已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從中國進口的聚酯高強力紗線存在傾銷現象。印度近年來已成為向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比較多的國家之一。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在中國遭遇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中,立案數量最多的國家是印度,達到21起。
錢峰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上述邊界和貿易沖突事件對原本已處于復蘇期的中印關系產生了負面影響。中印領導人剛剛在上合組織領導人會議上見過面,中方也對印度加入上合組織表示了支持,金磚國家第九屆峰會今年也將在中國召開,這都是推動中印關系改善的好契機。中印作為亞洲最大的兩個國家,發生任何問題,對兩國都有弊無利,希望新德里能夠認識到這一點。▲
環球時報2017-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