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嬌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前陳中心小學)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重要位置,而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兒童文學占據著較大篇幅。學生通過學習有趣的寓言故事以及朗朗上口的兒童詩歌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學到有用的語言知識。
關鍵詞: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學;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必然有很多生詞新句需要學生掌握,語言點多、信息量大成為實際教學中的難題,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學還要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掌握人生道理。兒童文學無疑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工具。本文筆者將主要探討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雖然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占據了很多篇幅,并且作為教材使用的時間已經很長,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但目前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筆者將對此進行簡要介紹。
1.教材不完善
第一,文章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不緊密,部分內容脫離實際。第二,部分教材內容與學生年齡不相符,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年齡發展需求。第三,教材文章選材單一,涉及知識面窄。第四,部分文章內容抽象難懂,缺乏童趣,缺少涉及民族傳統文化的知識。第五,過度注重教材的教育性,造成教材生硬難懂,不夠生動。
2.教師重視程度不夠
根據調查顯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不重視教材中兒童文學的部分,他們大都只注重在課堂上講授基礎知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師對于兒童文學沒有充分認識和理解并且沒有足夠的兒童知識儲備,另外,教師沒有認識到學生在閱讀和學習兩方面的感受差異。
3.沒有根據兒童文學的特征進行教學
由于兒童文學不同于成人文學,其具有自己的特征,而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經常沿用講授成人文學的方式,過分強調字、詞、句的讀寫與掌握以及文章結構的分析和思想內容的歸納,而忽視了對于兒童文學中童真童趣的理解。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兒童文學作為小學語文課本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在新課改下,兒童文學的作用也愈加突出,在介紹了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后,筆者將在下文中結合具體教學實例對兒童文學的作用進行分析,希望以此讓教師能夠愈來愈認識到兒童文學的重要性,科學地在課堂上運用兒童文學,更好地啟迪學生。
1.兒童文學是教導學生人生哲理的重要媒介
兒童文學是專門為兒童教育所創作的作品,所以文章大都從兒童的角度出發講述故事,抒發情感,具有通俗易懂、易被兒童所接受和理解的特點,其中寓言故事、成語故事以及童話故事在具備引導學生學習基礎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在文章中蘊藏了很多有用的人生哲理與做人的道理。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能只注重字詞的講解,還應將文章中所蘊含的道理剖析給學生。
例如,教師在講授《坐井觀天》這一篇成語故事的時候,要告訴學生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就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是目關短淺、孤陋寡聞的。在聽到小鳥描述天空廣闊無垠時,青蛙堅持認為小鳥是錯的,而自己看到的就是整片天空,因此,青蛙是夜郎自大的。青蛙一直居住在枯井中卻從沒想過跳出井口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它又是安于現狀的。教師也要告誡學生不要像青蛙一樣坐井觀天,要多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增長自己的知識。
2.兒童文學是教學的重要資源
由于兒童文學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包括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科幻故事、詩歌等,其中既包含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字、詞、句等語言基礎,也講述了很多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充滿童真童趣,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還蘊含了發人深省的思想哲理,教師經常將兒童文學作為開展課外活動的素材,教師在組織開展課外活動時經常運用兒童文學的故事背景,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含義。
例如,在講授《美麗的小路》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情景表演活動。教師選取幾位學生讓其分別扮演故事中涉及的人物:兔姑娘、鹿先生、鴨先生。為提高學生參加活動的興趣也可以事先讓學生準備自己動手制作的兔耳朵、鹿角等裝飾在頭上。之后讓學生按照課文內容進行表演。這種課堂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令學生對課文內容記憶深刻。
3.兒童文學有利于提升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講授兒童文學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得以提升。目前,在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逐漸成為教育培養的核心。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期間,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還要重視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于兒童文學而言,其涉及的知識范圍廣泛,并且其描述事物、敘述故事的語言生動易懂,其中講述的事物與現象可以幫助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此外,兒童文學能滿足學生的心理特征需求,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兒童文學的作用,為小學語文課堂提供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王瑟英.解析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8).
[2]王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作用[J].學周刊(C版),2014(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