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芳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老隆鎮第一小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近幾年“微信”“微博”“微電影”等“微”樣式不斷出現,可以說進入了“微”時代。伴隨著這股“微”風的到來,教育界里的“微課”也應運而生。微課是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一種新應用,它能夠結合學生學習的需求,碎片化地給學生提供直觀的視頻資料,方便學生對于一個細節問題的學習和消化,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個體學習的需求,進而更好地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這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更加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就這一問題筆者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應用價值
語文教學強調的是教學的時效性,而每一節課的內容量相對都比較大,如果學生在聽課或者參與的過程中一旦遇到學習的困難,可能會影響知識的消化與吸收,這就意味著有些問題是需要學生再次學習的,但是課上老師對于有些問題的講解就是一遍,學生沒有再次聽課的機會,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對學習內容的某一個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而微課就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它所涉及的內容精且具體,學習的時間短,針對性強,方便學生的消化和吸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具體體現在:
1.符合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需求。相對來說,小學生上課自制力較弱,不可能一節課都能夠集中精力來投入學習,對于重點問題分開講解更有利于學生消化和吸收。
2.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要求使學生成為自我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微課短小精悍,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能夠為學生創設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利用微課,在民主、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終解決問題,獲得新的知識,同時,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也學會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逐漸形成了。
3.微課有助于減輕小學教師的重復性教學壓力
目前,小學語文教師的授課班級較多,課時量較重,特別是平行教學班級形成的重復性教學,給老師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教師難免也會感覺枯燥乏味。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利用自身學科的優勢,設計和開發小學語文微課,逐步構建較為完整的微課教學資源,讓學生利用微課開展自主學習,教師就可以從重復性的教學勞動中解脫出來,從而形成很好的教學的良性循環。
二、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設計應用
我根據現有的微課研究成果,結合自身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開展了微課教學設計、微課制作和教學應用實踐。
1.微課設計時間要短
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通常低年級的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大約為5分鐘,中高年級的時間稍長,但是一般也不超過10分鐘。因此,在設計小學語文的微課時需要選定適宜的時間。對于低年級的語文基礎知識宜安排在6分鐘之內,較難或重要的知識點也不宜超過10分鐘,力爭精練有效。
2.微課設計內容要做到精悍易懂
由于微課的授課時間很短,小學語文微課的內容就要避免過于繁雜,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堅持做到教學主題鮮明、突出,一次只需要講透一個知識點內容即可,若在5~10分鐘不能講透,則必須進行刪改或者將其細分為多個小的知識點進行講解。
3.微課設計要具體,直切重點
小學語文微課授課時間較短,也就是傳統教師授課時間的三分之一,甚至更短。所以,微課切入知識點的速度必須迅速,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不可拖沓,教師要盡最大努力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學《赤壁之戰》一課時,我給學生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在進行了精彩的導入以后,給學生出示一個含有任務驅動和問題導向的學習單。學生在看完微課視頻和學習單中的任務后,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自己的學習。這情景遠比他們自己看書自學更積極、更有目的性。后續的學習,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進度依次完成了學習單上的任務。學習單體現了任務驅動和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老師所給的問題的指引下有步驟、有重點地學習,而非隨便學,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課堂學生做主。
4.微課設計要注重情景交融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前導入階段,如果放一段與課文內容有關并且音畫都很美的視頻,不但能使學生迅速安靜下來,而且還能讓學生很快進入新課的學習中去。例如,在教學《怒吼吧,黃河》一課時,我用《黃河大合唱》的歌曲和祖國大好河山的視頻導入,那優美的旋律、壯觀的畫面一下子就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心神。學生在感慨自己祖國的美好和強大的同時,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蘊含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力量。
當然作為新生事物,微課在出現之后通過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較好地滿足學生個體學習的需求,但部分內容在視頻拍攝質量和授課內容方面還是有一定的不足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這樣才能夠真正促使學生進行自我拓展,深入學習,真正成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工具。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