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慶
“供給側改革”,就是從生產供給端入手,通過完善供給體系和優化供給結構,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亟需供給體系跟進調整,這時候就需要“供給側改革”來進行調節。
一、重慶中小企業的現狀
為了對重慶中小企業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并為重慶中小企業供給側改革提出較好的路徑和對策,筆者在重慶共選擇了100家中小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此次調查總計發出100份問卷調查表,回收98份,其中有效問卷調查表96份,有效率為96%。
此次對重慶中小企業的問卷調查,主要設計了產能現狀、有效供給、創新能力、管理模式、轉型升級、剛性成本等調查項次。通過對100家中小企業的問卷調查,以及查閱大量文獻資料之后,發現重慶中小企業的現狀主要有以下特點:第一,重慶中小企業的地位舉足輕重;第二,重慶中小企業的發展呈現四個特征:中小企業增加值和工業總產值實現翻番,中小企業數量和就業人員創新高,中小企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中小企業素質不斷提高;第三,重慶中小企業正面臨嚴峻挑戰。
二、重慶中小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產能過剩。由于重慶中小企業主要從事完全競爭性行業,市場競爭激烈,附加值較低,需要以規模致勝,因而不少企業都盡可能地購買土地、修建廠房、擴張生產線。但隨著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原有產品銷量的大幅下滑,從而導致生產能力的嚴重過剩。
2.有效供給不足。雖然重慶中小企業產能過剩比較嚴重,但有效供給卻不足。這是因為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需求結構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即由過去比較單一的需求結構轉變為低端、中端、高端和個性化并重的多元需求結構。而重慶中小企業的產能則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水平,這就造成了重慶中小企業中低端產能過剩,高端和個性化需求的產能不足,因而不能滿足市場的有效需求。
3.創新能力較弱。由于重慶中小企業規模較小,綜合實力較弱,擁有的技術、人才、資金、信息等資源有限,特別是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人才,因而使得重慶中小企業的總體創新能力較弱。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管理創新,重慶中小企業與東部發達的省份還存在較大的差距。2015年重慶專利申請受理量為35086件,盡管排名第9,但只有江蘇的22.69%,而2015年重慶專利授權量則被排在10名之后。此外,江蘇的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4件,重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3.24件,只有江蘇的23.14%。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重慶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較弱。
4.管理模式粗放。目前大部份重慶中小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粗放管理模式,主要表現為:一是在管理上以人治為主,缺乏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個性化和科學化管理;二是大部份企業未采用ERP、OA、CRM、BI、PLM等信息化管理系統;三是生產線、庫房布局不合理,物流所耗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較高,生產效率較低;四是生產、辦公現場管理比較混亂等。
5.轉型升級困難。在經濟下行背景下,雖說轉型升級是中小企業擺脫困境、求得新生的一條較好路徑,也是各級政府和專家、學者大力倡導的一個“藥方”,但對于絕大部份中小企業來說,無論是升級還是轉型,都非常困難。這是因為中小企業普遍受到實力較弱、規模較小、占有的各種資源有限、創新能力不足、抗風險能力較差等各種因素的嚴重制約,因而轉型或升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無不需要一個相當痛苦的過程。
6.剛性成本較高。剛性成本是指不以企業意志為轉移而必須支付的成本,主要包括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資成本、資源成本等。盡管近幾年來政府不斷簡政放權,取消了不少行政性收費項目,使中小企業的剛性成本有所降低,但目前中小企業的剛性成本仍然較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制度性交易成本較高。如增值稅按17%征收,所得稅按25%征收。二是融資成本較高。如目前各銀行抵押貸款年利率為4.6%~7.5%;擔保貸款年利率為11%~15%(含擔保費);無抵押信用貸款年利率為10%~12%;小貸公司融資年利率為20%~35%;民間融資年利率為18%~40%;高利貸的年利率為50%~100%。三是資源成本較高。現在重慶工業用水3.35元/噸;工業用電0.83元/度;工業用氣2.54元/立方米。這種收費標準與全國各地相比,還是比較偏高。
三、重慶中小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路徑
1.建立過剩產能調節平臺。由于產能過剩制約了企業的土地、廠房、資金、設備等生產要素的效率,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營,因而應建立重慶中小企業過剩產能調節平臺,以有效化解重慶中小企業的過剩產能,盤活存量資源,提升生產要素的效率。其具體做法如下:首先,由重慶中小企業局成立過剩產能調節辦公室,主要負責重慶中小企業過剩產能的調節事宜;其次,由過剩產能調節辦公室建立重慶中小企業過剩產能調節網站,以作為重慶中小企業過剩產能的調節平臺;再其次,向重慶中小企業及海內外廣泛宣傳、介紹,擴大影響,以吸引重慶中小企業發布各種過剩產能信息,吸引其他客戶發布相關的需求信息;最后,由過剩產能調節辦公室作為供需雙方的中介,負責牽線搭橋、組織現場考察、價值評估、合同公證、后期服務、執行監督等相關事務,以保障重慶中小企業過剩產能調節工作的順利進行。
2.增加有效供給。所謂有效供給,就是為市場提供真正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由于市場需求呈現高、中、低端并呈以及個性化需求上升的多元化態勢,因而重慶中小企業要增加有效供給,就應在以下方面做文章:一是解放思想。企業只有不斷地開發適銷對路的新品,才能真正滿足市場的需求。二是強化市場調研。企業應采用科學的調研方法,對市場進行全方位的深入調研,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市場。三是加大新品開發力度。四是加強市場營銷。企業應優化營銷網絡建設,強化品牌的培育和推廣。五是創造新市場。所謂創造新市場,其一,是指研發全新的產品而創造的新市場;其二,是指挖掘和拓展現有產品的功能而創造的新市場。
3.完善創新機制。要有效提升重慶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就必須完善重慶中小企業的創新機制。因此,首先,應完善以重慶中小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以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權威檢測機構為技術創新平臺,以技術創新的法律、法規為保障,以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金融支持機制為支撐的技術創新體系。其次,應完善重慶中小企業以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理論為指導,以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運營機制和信息化管理工具為重點的管理創新體系。
4.推行精細化管理。在當今各行各業都進入微利時代,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日漸加大的背景下,推行精細化管理,努力降本增效,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對于重慶中小企業來說,要推行精細化管理,首先應做到規范化管理,即做到崗位職責化、凡事制度化、業務流程化、執行表格化、工作標準化、考核機制化、運行規范化、信息網絡化、培訓系統化、管理人性化。其次,應采用精益管理模式,即應用“一個流”的原理對車間、庫房布局和其它各個環節進行優化,追求“成本最低化”和“零庫存”。再其次,應采用ERP系統,即企業資源計劃。它是基于計算機和網絡信息管理系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主要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建立信息網絡系統,對企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加以集成和綜合,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最后,應采用7S現場管理模式,強化現場的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和節約。
5.加快轉型升級。盡管中小企業在經濟下行態勢下轉型升級非常困難,但必須想方設法予以轉型升級,因為這是大勢所趨,否則,遲早將被市場所淘汰。而要想盡快實現重慶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關鍵是要找到較好的轉型升級路徑。為此,筆者特提供以下路徑供企業選擇:一是重新認識傳統產業的新特點和新需求,通過研發、制造、營銷等環節的重新定位,提升品牌價值和附加值,實現企業的整體轉型升級;二是從替代進口產品到替代跨國公司在華生產的產品,再到國外市場替代跨國公司產品,實現企業轉型升級;三是借助行業邊界模糊與產業融合,創造新產品、新需求,實現跨產業的企業轉型升級;四是加大對生產服務的投入與延伸,提升附加值,實現企業轉型升級;五是降低投入與消耗,提升環保標準與附加值,實現轉型升級;六是利用戰略聯盟和大企業的帶動作用,實現產業集群內企業整體的轉型升級;七是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以OEM(代工生產)、ODM(代工設計)、OBM(建立品牌)并存的方式,把經營領域從附加值最低的生產制造環節逐步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從OEM轉型升級到ODM甚至OBM。
6.降低剛性成本。政府應為重慶中小企業降低剛性成本,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其具體辦法如下:一是各級政府應進一步簡政放權,以降低中小企業的負擔,提高中小企業的運營效率;二是政府應考慮降低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中企業承擔的比例,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成本;三是各級政府應對中小企業在稅率優惠政策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四是政府應嚴格要求相關執法部門取消指標考核任務,為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五是各級政府應盡快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切實落實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擔保難、抵押難、融資貴和資金鏈緊張等問題,使中小企業盡可能地降低融資成本,并在轉型、升級、創新等過程中能獲得穩定的資金來源;六是政府應對長期困擾企業的各種認證、評估、中介、收費等進行清理和整治;七是政府應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進入壟斷行業的門檻,并將其落在實處;八是政府對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予以資金支持。
四、研究結論
從上述對重慶中小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革路徑的分析來看,要有效推進重慶中小企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從政府、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這三個層面同時發力,齊頭并進,才能達成目的。作為政府層面來說,主要應從阻礙或不利于重慶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供給制度、法律法規、服務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作為金融機構層面來說,主要應從經營理念、經營模式、風險控制等方面進行改革,為重慶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作為中小企業層面來說,主要應從經營、管理、制度、創新、管控等方面進行改革。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