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佑國
摘要:社區教育是新農村建設人力資源培養與提高的基礎。數字化學習型社區屬于一種嶄新的模式,能夠有效實現社區教育的創新,為農村終身學習體系的建設提供數字化的保障。因此必須借助當代科學技術與理念,運用創新與跨越式的手段,以新農村建設的思路構建多元化的學習環境,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水平。
關鍵詞:新農村;數字化;社區服務
近年來,農村社區教育已經逐漸成為培養新型農民的關鍵措施。社區教育將教育延伸到基層,能夠滿足社區居民的教育培訓需求。農村社區教育屬于一種區域性的教育活動,同時也是一種組織協調社區內外力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為提高農村社區成員的素質,促進經濟文化發展的新型教育機制。其內涵是以農村發展為主,主要目標是提高農村的素質與生活質量,充分借助社區內外的資源來建設新型社區。因此,開展農村社區教育,能夠將人口壓力轉變成人力資源優勢,由此促進新新農村的建設。
一、新農村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模式及特點
(一)學習對象擴大化
目前,參與社區教育的有在職人員,也有一些已經退休的老年人。在職人員由于平時工作非常繁忙,只能在工作之余參與到學習中,而老年人則因為行動不便,無法到社區進行學習。此時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模式就為其提供了良好的學習途徑,此種學習模式打破了傳統社區教育只能在固定時間與場所開展教育活動的局限性,能夠引導社區居民借助網絡在數字化模擬的環境中學習。
(二)學習內容較為豐富
在社區教育數字化模式中,只要社區居民能夠掌握基礎的上網技巧,就能夠在網絡上隨意觀看自己喜歡的內容,開展選擇性學習。網絡學習的內容異常豐富,且可以融入到實際生活中,其形式也是非常多樣化的,有視頻課程以及電子圖書等。數字化學習領域包括了技術培訓以及文化知識等方面。此外,數字化網絡信息平臺還為社區居民提供了一些娛樂資源,如電視節目以及音樂等內容。如此便可使社區居民按照自己的興趣,與學習內容有效地結合起來。
(三)學習形式獨立
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打破了原有教育的僵化體制,采用了較為靈活的學習形式,能夠使社區居民置身于廣泛的學習領域中,擁有更加廣闊的選擇機會。社區數字化教學模式并不是按照統一的教材進行教學,每位學習者都可按照自己的情況自由選擇學習時間與學習方式。有效突出了社區教育以人為本,以休閑為主的教育特色,同時還為社區居民全程參與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二、數字化學習型社區服務新農村建設途徑
(一)優化資源環境,營造社區文化氛圍
第一,經濟環境。經濟環境是人力資源的基礎,地區的生產、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人力資源的需求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力資源的開發。
第二,政治環境。近年來,政府越來越關注人才的培養,并提出科教興國的策略,更加關注知識與人才,因此社區應當重視政治環境。
第三,人文環境。優化人文環境,創造尊重知識與人才的氛圍,才能夠創造出全民學習的文化環境,促使社區居民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近年來,我國農村取得了良好的發展,但是與城市相較,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農村地區受教育的環境與發達地區相較,較為落后。經濟環境的落后無法吸引優秀的人才,政治環境落后,則不利于人才發揮所長,而文化環境的落后則無法培養優秀的人才。因此農村社區應當增加宣傳力度,向居民傳播“終身學習”的概念,引導居民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另外,還須發揮媒體的效用,從多角度來宣傳,使居民認識到數字化學習型社區的內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增強文化的感染力。
(二)增強數字化學習中心的開放性,充分體現社區特色
“開放”是教育的核心,從理念到實踐,都需要為社會化學習服務。只有采用開放性的教學模式,數字化遠程教育才能夠展現出自身的優勢,才能夠擁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社區型數字化學習中心屬于遠程教育的一種形式,應當進一步開放,開放時還需要彰顯出社區特色,這里指的開放是對于社區居民的開放,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開放教育思想。農村社區數字化學習中心的創立應當面向現代教育,面向整個社區,以教育民主以及大眾化等思想為指導,以提高社區居民的素質為根本,為建設數字化學習型社區服務。理念的開放對于學習中心的建設來說非常關鍵。
第二,開放教育對象。在建設學習中心中,應當為需要與渴望接受教育的群體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使社區居民能夠體會到優質教育的民主性。
第三,開放教育資源。在學習過程中,應當向全社會開放各種不同的教育資源,提供多樣化的教育資源通道,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率,同時還能夠充分吸收社會中的一些優秀的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促進社區數字化學習中心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開放教育系統。建設學習型中心時,應當與不同的教育機構以及社團等合作。通過與這些組織合作,就能夠發展更多學習者。在教學與管理方面應當與組織合作,保證整個系統能夠順利運轉,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第五,開放學習方式。農村社區學習中心的建立應當提供多層次且多學科的靈活辦學形式。社區居民可以自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等,由此使社區教育惠及更多民眾。
(三)改善社區學習中心的運行機制
數字化學習型社區的建設按照地區的特點與不同領導部門選擇恰當的運行機制,并將其貫穿于整個學習中心的建設過程中,這對于數字化學習型社區的建設來說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如今學習中心建設包括學校主導型、政府主導型與企業主導型等。建設數字化學習型社區,應當以政府為主導,各級政府需要從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及建設學習型城市入手,在建設學習中心的決策以及政策支持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在政府的引導下,社區落實了數字化學習的建設,便可充分提升工作效果。此外,政府還可委托電大系統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加上政府開展的數字化學習平臺建設以及人員培訓服務等工作。
社區的數字化學習中心的建設還需要政府的支持,在政府的引導下融入市場機制,將二者有效地結合起來,構建長效運行機制,這也是數字化學習型社區的方向。在學習中心引入市場機制,深入挖掘各方面的人力與財務資源,激發居民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實現良性循環。在實際生活中,社區學習中心的建設假如僅依靠政府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解決一些基礎設置問題,而社區委員會無法解決中心場地與技術方面的問題,這就需要介入其他資源來滿足居民的學習需求。此時,再引入市場機制,就可引入社會力量,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構建學習型社區。另外,學習中心在開展社會化社區學習服務的階段內,引入市場機制,能夠提供一些開放的有償服務,如此便可滿足社會的學習需求,使不同的學習服務更加有效。隨著終身學習理念的普及,一些地區的學習中心已經開始嘗試市場運作機制,并取得了一些有效的經驗,同時也得到了社區與居民的認可。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社區教育發展緩慢,近年來才開始運用數字技術開展社區教育。可以說數字化學習型社區是社區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隨著數字時代的發展,社區教育的發展特征也會更加明顯。想要有效提高農村居民文化素質,就必須開展社區教育,更需要結合時代發展建設數字化學習型中心,如此便可逐步提高居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葉軍,劉山泉,周玉蓮. 數字化學習型社區市場化運作模式初探——“奧鵬學習中心”組建的基本設想[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2,(03).
[2]高志敏,賈凡,楊振民. 展望新的征程,期待新的騰飛——關于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社區建設的師生對話(上)[J].當代繼續教育,2013,(02).
[3]陳國玲,陳云,王信芳. 學習型社區建設現狀的調查研究——以南京市為個案[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2).
[4]杜君英,王凱雄,林月梅. 社區教育課程的實踐與思考——上海市“樂學書畫”聯合課程教研室的運作[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