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如
普惠金融又稱為“包容性金融”,其含義是指能有效地、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借助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提供資金融通、資源配置和金融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運作模式。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去中介化和消除信息不對稱,與傳統金融服務相比,互聯網金融的服務效率更高,交易成本低,實現了為各階層提供金融服務的可能,尤其是滿足了金融市場中的長尾部分需求。可以說,互聯網金融是實現普惠金融的路徑選擇。
一、杭州地區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實踐
1.政策與環境創新。浙江省是全國最早提出發展電子商務產業的省份,也是互聯網經濟先行省。浙江早在2003年就提出建設“數字浙江”。2015年2月2日,浙江省金融辦等多部門聯合出臺《浙江省促進互聯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暫行辦法》,明確互聯網金融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本,走新型專業化金融服務模式之路,并力爭將浙江打造成全國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杭州作為浙江的省會,目前已當之無愧地成為互聯網金融產業領跑城市。2014年11月12日,杭州市政府發布了《關于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18年,互聯網金融交易額達到100萬億元。2014年11月20日,杭州市出臺了《關于推進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國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2015年2月3日《關于杭州建設中國互聯網金融總部基地的建議》提出,在杭州規劃建設中國互聯網金融總部基地,發揮互聯網金融創新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支撐作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長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在互聯網金融相關政策不斷出臺的同時,相關組織也相繼成立。2014年5月18日,浙江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掛牌成立。2014年底,浙江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2015年1月29日,浙江省互聯網金融委員會成立。2015年9月13日,杭州市互聯網金融協會正式成立。以上種種都為杭州互聯網金融產業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2.機構與產品創新。浙江及杭州作為全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前沿陣地,其創新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尤其是在互聯網支付、借貸、理財三個方面涌現出了諸多典型案例。
①互聯網支付。互聯網支付是互聯網金融各分業務中發展最為成熟的一個業務,也是各項互聯網業務發展的基礎。支付寶是杭州互聯網支付創新的典型企業。支付寶是國內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屬于信用擔保型支付平臺,其最初的功能是用于在網絡交易中充當買賣雙方的網上支付中介。目前,支付寶的業務實現多樣化,除了傳統的網絡擔保交易、網絡支付、轉賬等網絡支付業務以外,還包括信用卡還款、手機充值、水電煤繳費、個人理財等多個領域。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支付寶還為零售百貨、電影院線、連鎖商超和出租車等多個行業提供服務。2015年,支付寶實名用戶超過3億,單日手機支付量超過4500萬筆。無論是在所有互聯網支付市場還是在移動支付交易市場,支付寶都穩居市場份額第一,為目前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
②互聯網借貸。目前,互聯網借貸企業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依托電商平臺的網絡小貸和P2P網絡借貸。前者的典型代表如阿里旗下的螞蟻小貸,后者的典型代表如微貸網。螞蟻小貸的前身為阿里小貸,是全國首家完全面向電子商務領域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小額貸款公司,產品包括阿里信用貸款、網商貸、淘寶信用貸款、訂單貸款等。阿里小貸為小微企業和網商個人創業者提供互聯網化、批量化和數據化的小額貸款服務,其成功主要體現為網絡微貸技術創新,它有效地利用了原來已經存在的電子商務平臺的數據價值,創新了小額貸款的運作模式。
微貸網由杭州銳拓科技有限公司在2010 年2 月立項,2011 年7 月8日上線,是浙江省第一家P2P 網貸平臺,也是浙江省第一家引進戰略風投的網貸平臺。微貸網主要以汽車抵押作為借貸資金的擔保,形成“互聯網+金融+汽車”的運作模式,以互聯網為主要渠道,為借款人與出借人實現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資信評估、信息交互、借貸撮合等服務。在風險管理方面,微貸網首創設立投資人監督機構,并推出“本金保障計劃”,以保護平臺出借方的權益。
③互聯網理財。互聯網理財也稱為網絡理財,是普通網民了解互聯網金融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對中國絕大部分網民的個人財富相關性最強的一類互聯網金融模式,典型企業有余額寶與挖財。余額寶是由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為個人用戶打造的一項余額增值服務,支付寶用戶把錢轉入余額寶,系統自動默認為向基金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同時,當用戶有網購消費和轉賬的需要時,余額寶內的資金可隨時用于支付。自2013年6月問世以來,余額寶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啟動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挖財誕生于2009年6月,是國內最早的個人記賬理財平臺,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涵蓋管錢、賺錢、社區等全方位資產管理服務的移動互聯網金融平臺,專注于為用戶實現個人資產管理的便利化、移動化、和云端化。
二、杭州地區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互聯網金融涉及主體廣,風險來源多。首先,各種互聯網金融業態模式存在各自的風險。第三方支付存在主體資格與經營范圍界定不清的風險,大量沉淀資金帶來管理不善可能引發的支付風險,第三方支付平臺本身交易的匿名性、隱蔽性等特征導致其存在信用卡套現和洗錢活動的風險等。
2.征信基礎體系尚不牢固,互聯網金融發展受到限制。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為主導,輔以市場化專業機構和個人征信機構的三方格局,但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大中型企業的征信較為完善,而小微企業和個人的征信仍然比較薄弱;第二,存在行業和地域壁壘,信息不能整合和流動;第三,大數據分析技術有待加強;第四,側重金融征信,缺乏建設“信用檔案”的足夠意識,覆蓋面和覆蓋人群還遠遠不夠。
3.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行業監管及行業自律須完善。雖然近年來國家、省、市各級政府都相繼出臺了一些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文件,但基本上只是提出了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政策導向和基本思路,對于很多監管細則尚未出臺,很多領域缺乏法律監管,通常是新出現某種產品領域,后出臺監管政策,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另外,雖然浙江及杭州分別都成立了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互聯網金融企業聯盟等組織,但自律協會或組織的自律程度和作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還未能提出有影響力的規則建議,與行業監管部門之間尚未形成明確的分工定位。
4.互聯網金融產品設計存在設計經驗不足、宣傳過度。目前,互聯網金融的優勢較多體現在金融產品的銷售環節上,而在產品的設計能力方面還是有所欠缺。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多數產品在宣傳過程中都存在不當宣傳和過度宣傳問題。
5.互聯網金融人才供給不足。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人才供給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市場供給跟不上互聯網創新發展速度,人才缺口較大;二是行業挖人現象嚴重,薪酬盲目攀高;三是人才缺口大帶來的人員與崗位不匹配。
三、杭州地區互聯網金融發展建議
1.在國家法律框架下適度創新,制定地方實施細則。盡管我國陸續出臺了一些專門的互聯網金融法規或文件,但是互聯網金融法規總體偏少。并且由于全國各地互聯網金融發展情況不一,因此,全國性的法律法規出臺會經歷較長時間。杭州地方政府可以在國家、省級互聯網金融政策框架下,根據杭州地區互聯網金融發展特點以及新的發展動向,做一些有益的嘗試,在國家實施細則尚未出臺的情況下,地區先行,從而保證互聯網金融龍頭角色。
2.完善監管規則,規范行業準入,側重交易過程監管。在監管方面,明確基本的監管原則,劃出“紅線”,包括不涉及資金池、不虛構項目等。在具體監管過程中,一方面要規范行業準入,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設立進行審批;另一方面,要建立市場退出機制,對違規操作和瀕臨破產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堅決實施市場退出;第三,注重對互聯網金融交易的過程監管,包括互聯網金融機構經營過程中的日常監督,引入第三方機構對機構資金進行監管等。
3.加大移動支付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企業與銀行對接拓展業務。互聯網支付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目前,我國手機銀行普及程度不及網銀,用戶滲透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所以在未來幾年依然會保持較高增速。除此之外,移動支付的興起為手機銀行的爆發做了良好的市場教育,使銀行可以借助移動端的熱潮,構建移動金融生態。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可以在此背景下,積極與商業銀行對接拓展業務,實現銀企雙贏。
4.發揮行業自律管理作用,成為政府監管的有益補充。一方面,要積極推動互聯網金融自律組織擴大規模,加強自我約束力,使得監管環境相對寬松;另一方面,要督促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覺規范經營,加強責任意識,同時鼓勵自律組織之間相互學習和監督,加強交流合作,增強組織影響力,吸收更多小微互聯網金融企業加入,凈化市場風氣。地方政府應鼓勵和支持互聯網金融領域各類行業自律組織的發展,讓他們在加強行業自律、服務協會會員、搭建交流平臺和引領行業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5.加強市場參與者的專業教育,建立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各種金融產品日新月異,各類參與主體的參與廣度、深度與頻度都在不斷擴展。應積極優化互聯網金融的生態環境,必要時制定專門的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辦法,并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開展對市場各類參與主體的風險教育和專業教育,提高其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促進互聯網金融規范有序發展。在人才培養上,要從國家戰略規劃、企業科研分享、高校課程改革及師資建設等多個層面出發,促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基金項目:本文為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杭州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體系構建研究——基于普惠金融視角”(課題編號:M15YD004)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金融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