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元貞 本報記者 杜海川 ●王會聰

印度輿論炒作“中印邊界風波”的口風29日突然發生轉變,不再聲稱“中國入侵印度領土”,而是將一個“袖珍國家”推到一線:不丹。印度報業托拉斯29日稱,“中印軍隊對峙”的事發地洞朗地區被中國控制,但不丹也對此聲索主權,不丹駐印度大使28日接受該媒體采訪稱,不丹政府已通過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向中方提交了表示抗議的外交照會,要求中方停止在洞朗地區修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9日就此表示,洞朗地區歷來屬于中國領土。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在歷史、法理和現地三方面都有充分依據。中方在洞朗地區開展的一些活動是在自己領土上的主權行為,完全合法,完全正當。
《印度斯坦時報》28日報道稱,印度陸軍參謀長拉瓦特就近期中印邊防部隊之間發生的對峙事件明確表示,“印領土并未遭受入侵”。這與印媒此前一直報道的“中國軍隊越過錫金段邊界線入侵印度領土”完全不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9日稱,這次事件的真相是,印度邊防部隊人員非法越過了中印邊界錫金段進入了中國境內。印陸軍參謀長的表態印證了此前印度媒體有關報道不實。真相是難以持續掩蓋的。我們再次要求印方遵守歷史界約規定,尊重中國的領土主權,立即將越界部隊撤回到邊界線的印方一側,避免事態越演越烈,陷于更大的被動。《印度時報》稱,在記者會上,陸慷還“出乎意料”地展示中方現在掌握的,此次印度邊防人員非法越過中印邊界錫金段進入中國領土的有關照片(如圖)。外交部網站公布的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印度士兵和車輛越過了作為邊界線的分水嶺,進入到中國境內。
“三國交界地段的緊張態勢:印中兩國就不丹沖突發生對峙”,《印度快報》29日以此為題報道稱,印度外交界知情人士對該報表示,中印軍隊近日發生的對峙事件已經導致兩國關系陷入2013年“帳篷對峙”事件以來的“最嚴重危機”。知情人士稱,事發地洞朗地區俯瞰著極具戰略意義的春比溪谷,涉事印軍來自一支“為不丹軍隊提供培訓、并與不丹在不中邊界共同巡邏的部隊”,其規模與旅相似。一名印度高官稱,“盡管印度一直在中國與不丹邊界地區存在,但此前從來沒有采取行動捍衛盟友不丹的利益。中國對印度(軍隊)此次的做法非常惱火,正在進行反擊。”
印度媒體為挑起此次“中印邊界風波”找了不少理由。《印度快報》稱,最近幾年中國在洞朗高原地帶的戰略力量倍增。隨著拉薩到亞東公路的開通,500公里的路程只需7個小時。這條“通過不丹領土”的公路已極大增強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后勤實力,而其面向的正是印度所謂“雞脖子”的薄弱環節——所有通往印度東北邦的道路必須從這里經過。受印媒不實報道影響,印度反華組織“世界印度教大會”28日號召印度國民抵制中國貨。
中國南亞學會常務理事錢峰29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印度媒體此時把不丹抬出來,意在轉移視線,挽回一些臉面。該事件再次反映出印度與不丹的特殊關系。印度延續了英國駐印殖民當局的政策,長期將不丹置于其“保護國”的范圍內。1949年8月,印不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外交接受印度“指導”,甚至購買軍火也要印度許可。在印度“指導”下,不丹僅同印度等53個國家建交,與聯合國“五常”都沒建立外交關系。2007年,印不重修《友好條約》規定后,不丹才稍微收回外交與國防權。但印度對不丹的影響力仍然是壓倒性的。
“沒有對話”,印度報業托拉斯29日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當天表示,事件發生以來,中方已經在北京和新德里多次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雙方外交溝通的渠道是暢通的。中方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的邊防人員撤回邊界線印方一側,這是解決此次事件的前提,也是雙方進行任何有意義對話的基礎。報道認為,這說明,在中印解決該事件之前,中國不會放行印度香客經該通道赴西藏朝圣。
29日,印度陸軍參謀長拉瓦特訪問錫金邦。《印度時報》稱,拉瓦特將對當前形勢做出評估,與前線指揮官見面了解最新進展,親自監控事態發展。印度陸軍參謀部現在實時監控事態發展,要求前方的印度17師每小時匯報一次最新情況。此外,印度國防部還澄清說,現在印度媒體上關于中印軍隊推搡的視頻都是假的,是之前的,此次事件的視頻沒有流出,希望印度民眾不要輕信。這被認為傳送了一種息事寧人的信號。
錢峰說,印度外交注重面子,印度國內民眾和輿論受到印媒不實報道的負面影響,民族主義情緒有所上升,印度政府和軍方已經認識到這種情緒不利于大事化小。這件事已經讓中印關系陷入不小的困境,雙方都沒有讓事態進一步升級的動機和意愿,中印關系惡化對雙方尤其對印度弊大于利。因此這件事最后勢必以外交手段妥善解決,印度撤軍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