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4月20日,IBM第一季度財報發布,公司已經連續第20個季度下跌,受此影響,最大股東巴菲特一天受損6.78億美元。
截止2016年低,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夏哈撒韋公司是IBM的最大股東,但是他在接受CNBC采訪時稱,持減了三分之一的IBM股票。
目前,巴菲特的伯克夏哈撒韋仍有8123.23萬的持股數,在IBM10大股東中,持股比例占據了8.61%,依舊是IBM的大股東,但是巴菲特直言“我現在沒有六年前那么看好IBM了”。同時又在5月6日的股東大會上,高度贊揚了亞馬遜CEO貝佐斯。
事實證明,商場之上,能賺錢的商家才能獲得股東的青睞,IBM受阻,導致股票大跌,失去股神的偏愛。有著悠久發展史的IBM,在電子計算機發展之前,它經營穿孔卡片數據處理設備。轉型時抓做了機會,做足了市場。
但是在云計算時代里,受到了同等級對手的打壓,IBM有點招架不住,有所虧損是在所難免,而巴菲特的及時清倉,也是合情合理。
行走在科技大道的百年企業
IBM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電子計算機發展前的幾十年,主要制造各種產品,包括員工計時系統、磅秤、自動絞肉機,當然最重要業務是發展計算機、穿孔卡片設備。
此后的IBM,生產過二戰的軍械、成為美國自動防御系統電腦發展的主要承包商、接觸過麻省理工進行的關鍵性研究。在此之后的領域競爭中,IBM無疑是站在了一個高度,而與此對立的公司,有多家已經不再存在。
持續在計算機領域發力的IBM推出了世界第一臺個人電腦,2004年將桌面電腦與筆記本電腦業務出售給了中國IT企業聯想集團,2011年IBM收購了Algorithmics,使其成為IBM軟件集團的重要成員,同年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從2011年3月份開始便不斷買進IBM股票,伯克希爾公司成了IBM兩個最大的股東之一。
IBM在計算機產業上,做了長期的領導者,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準,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在過去的幾年里,IBM已經完成了業務模式的完全轉型。IBM 的全球能力包括服務、軟件、硬件系統、研發及相關融資支持,其業務模式靈活,能夠與不斷變化的市場和經濟環境相適應。但也正因為路野套路多的原因,使得IBM在不斷虧損,無法盈利的企業,究竟該怎么生存?
業務的繁瑣,變成了累贅
有著資深背景的IBM,在行業領域中,論輩數來排,足以做微軟、亞馬遜、SAP的祖輩。而這百年屹立不倒的“帝國”,也正式靠著追隨時代的腳步,不做“老古董”的想法,才能夠成為科技圈各時代的老者。
有著百年歷史的IBM,成長之路其實并不是一帆風順,在初創時期,IBM就面臨著經營困境的局面,公司成立發行了1000萬美元股票,但實際資金卻只有300萬美元,倒霉到開局就遇見了生死存亡的局面。借貸,也沒任何一家公司愿意冒險,然而可能是皇天不負苦心人,沃森最終還是通過了摩根·可蘭迪銀行順利的申請到了貸款,也正是因為這筆“及時雨”,才使IBM度過難關生存至今,一度成為電子產業的寵兒。
可以說,IBM見證了各個時代的起落衰敗,遺憾的是IBM在1992年的會計年度虧損了49.7億美元,成為當年美國史上最大的公司年虧損,也正因此IBM改變了經營活動,將硬件重點轉移到了軟件和服務。但在1999年微軟超過了IBM,成為了蒂二大軟件實體。
在1993年到2005年間,IBM每年獲得的美國專利,僅此13年,就有超過31000項專利, 明顯多與其他公司。可以說在商業史上,IBM已經成為了一個無法繞過的符號,用戶能夠切身體會到的產品有最早的制表機、穿口打卡機、硬磁盤……。
如今IBM很多產品都已成為歷史進程中的化石,成為了70后的美好回憶,進入了00后甚至95后的歷史課本,不過幸好IBM的個人電腦得以幸免,只是在2004年IBM將個人電腦業務賣給了聯想,彼時的情況,對于業內人士來說都已一清二楚,IBM公司的業務過多、規模過大,業務的繁瑣行,成為了累贅,忍痛割愛變成硬件邁入軟件的緊急通道。
軟件市場的蓄力再發
至2009年,IBM把握機會,著力開始發展軟件服務、云計算等熱點方向。2011年年初的IBM超級計算機“Watson”在美國老牌知識問答電視節目亮相,擊敗了兩位人類冠軍。IBM的軟件應用市場打開,吸引了股神巴菲特旗下公司的入股,成為了最大的股東之一。
為了能夠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占據一席之地,也為了能夠給“Watson”帶來更多的知識儲備,IBM在2011年收購了Algorithmics,使其成為了IBM軟件集團的重要成員。緊接著又在2013年收購了Daeja影像系統有限公司,次年的4月收購了私人控股的云營銷服務公司Silverpop。
大肆收購,重演了IBM早期積極進入改革的鏡頭,但是也上演近了業務繁瑣的一幕。從收購的趨勢來看,IBM無疑是想要加快適應時代的步伐,以便能夠融入進去,在領域中贏得頭銜。
然而,當今不是硬件應用的年代,軟件技術的更迭速度之快令人咂舌,押注人工智能、云計算無疑是趨勢所逼,所幸超級電腦Watson的優秀得以展示,成為有目共睹的事實。相對人工智能,云計算業務其實很被看好,這是因為IBM本身就生產大量高端服務器而衍生出來的業務,可在云服務平臺中,前有微軟、后有亞馬遜,再加上不斷發展的云計算公司,可以說云計算市場競爭十分激烈,IBM其實一點都不輕松。
不過IBM公司還是有著很高收益和盈利,只是很多業務依然在初期階段,無法帶來豐厚的回報。軟件應用的發力效果不佳,入不敷出持續虧損也是在所難免,所以在IBM一路走低的營收中,IBM的股價也持續低迷。
結束語:持續低迷 能否結出紅碩果實
IBM是老牌公司,有著很好的管理體系,只是在轉型期間,有所緩慢,但還好整體也都得以更新,作為“高齡”科技公司,IBM正在極力適應新時代。盡管當下股票持續低迷,可內在價值卻不低,這全因IBM在2015年獲得的7355項美國注冊的新專利。研發和專利,是科技公司的生命象征,在開拓新業務上,一定有著領先的優勢。
如果IBM能夠守住未能結果的幾大業務,頂住外界干擾、股票低迷,能夠重現沃森走訪銀行借貸的不放棄情形,那么IBM這個百歲老人,或將重振當年之風。
在這個遍地虎龍的年代中,路野的IBM無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局,如何破鏡而生,就要看其是否能夠沉下心來,把當下的業務做到盡善盡美,這樣也許還有機會,再搏一把。可是如果再去擴大路子,發展多項業務的話,那無疑是致命的錯誤,而一步的錯路,百年老人或將重演割肉賣血的一幕,讓自己的業務一點點萎縮,最后蜷曲著身體不再蘇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