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
瓜子作為日常必備的休閑食品,自然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不過,日常生活中,我們吃瓜子或是吃花生,都會吃到壞瓜子,這時,你會把壞瓜子吞了還是吐了呢?壞瓜子有毒嗎?我們又該如何挑選瓜子?
在網上看到關于發苦的瓜子有毒、致癌的說法:“如果吃到帶有苦味的瓜子后,請馬上吐掉,并用清水漱口!因為這種瓜子可能導致肝癌!因為瓜子一旦發霉,其中可能含有黃曲霉毒素,它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之一!毒性是砒霜的68倍,經常攝入可能增加患肝癌風險!”
這條消息著實讓許多人嚇了一跳,“最愛吃的瓜子,一言不合就中毒”?那么,發苦的瓜子真有這么大的毒性嗎?其實,這條消息并非無中生有,可以說基本屬實,但也不是說吃幾顆壞瓜子就會致癌。
什么是黃曲霉毒素?
早在1993年,黃曲霉毒素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黃曲霉毒素的常見來源有哪些?
黃曲霉毒素常由黃曲霉及寄生曲霉等幾種霉菌在霉變的谷物中產生,是這些霉菌的代謝產物。霉菌的孢子(種子)廣泛存在于土壤、空氣中,當濕度大時,霉菌特別容易在谷物、堅果上繁殖,如玉米、豆類、花生等,葵花子也一樣,并產生毒素。
黃曲霉毒素有哪些危害?
食品受到的污染的主要是黃曲霉毒素B1,一般認為其毒性主要有三種臨床特征: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
急性中毒:黃曲霉毒素是劇毒物質,一次攝入較大劑量黃曲霉毒素,能導致機體急性中毒和急性肝損傷,呈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增生等。
慢性中毒:長期攝入小劑量的黃曲霉毒素則造成慢性中毒,其主要變化特征為肝臟出現慢性損傷,如肝實質細胞變性、肝硬化等。出現動物生長發育遲緩,體重減輕,母畜不孕或產仔少等系列癥狀。
致癌性:黃曲霉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化學物質,其致癌范圍廣,致癌強度大,可誘發肝癌、胃癌、腎癌和直腸癌等多種癌癥。
壞瓜子也不一定都有毒
瓜子有苦味跟它變質發霉有一定的關系。天氣溫暖濕潤時,農作物就容易發霉變質,如果感染了黃曲霉菌,就會產生讓人致癌的黃曲霉毒素。可見,變苦的瓜子確實有含有黃曲霉毒素的可能,但并不是每一顆有苦味的瓜子都是受到黃曲霉毒素污染的。瓜子被炒糊了或者被蟲蛀了,也會有苦味。而且瓜子中含有40%~50%的脂肪,如果放久了,其中的脂肪會被氧化,從而產生苦味。偶爾吃到有苦味的瓜子,吐出后漱漱口即可,不必過于緊張。
瓜子存放要注意
要避免食物受黃曲霉毒素污染,就要避免食物發霉。尤其是遇到潮濕天氣時,要注意把瓜子存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此外,食物存放的地方一定要干凈,如果不夠衛生,或本來就存在黃曲霉菌,那食物放進去就會受到污染。
好瓜子也別吃過量
瓜子雖然好吃,但是瓜子內的油脂含量較豐富,建議不要吃太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周可攝入堅果50—70克,即葵花瓜子20—25克,或者花生15—20克,或者核桃2—3個。此外,食用原味堅果為首選,因為加工過程中通常會帶入較多的鹽、糖或油脂。
(本文轉自知識就是力量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