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來提·牙合甫
新疆電視臺新聞中心,新疆烏魯木齊 830044
摘 要 經濟建設腳步的不斷加快,使得我國的信息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現階段我國正處在新媒體時代,傳播的媒介已經從傳統媒體逐漸向網絡化、數字化的新媒體傳播方式跨越。新媒體以其特有的傳播范圍的廣泛性和信息的時效性,迅速占據市場主導位置,擠壓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基于此,從傳播渠道、傳播內容、傳播效果這三方面對傳統媒體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傳統媒體未來的發展趨勢,希望能夠促進傳統媒體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新媒體;傳統媒體;思考;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0-0082-02
為了更好地滿足人類生活、發展的需求,媒體行業應運而生,其存在的實質便是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的生活、發展。現如今,世界各國均進入新媒體時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媒體傳播方式層出不窮。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受到了擠壓,其未來發展情況不容樂觀。針對這種情況,本文認為只有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有效融合形成全媒體,才能夠促進整個媒體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下文便對此進行敘述。
1 基于新媒體發展情況下對傳統媒體的思考
1.1 傳播渠道的差異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比,主要的差異便在于傳播渠道的不同。首先,傳統媒體的傳播渠道有著一定的滯后性。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過程中,需要完整時間線,關系到發現信息、發出信息、傳播信息以及接受信息的過程,此過程需要的時間較長,且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發生意外,影響信息傳播的效率和質量,極大地降低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而新媒體可以進行信息的實時傳播,這種數字化的傳播方式不受實物、自然條件、人為等因素的限制。其次,傳統媒體信息傳播時的保密性比較差,而新媒體能夠做到匿名傳播。從這兩點看來,新媒體在傳播渠道上較傳統媒體有比較大的優勢。
1.2 傳播內容的差異
就傳播的內容而言,傳統媒體具有比較強的目的性,而新媒體傳播內容的目的性比較弱,隨意性比較強[1]。一般來說,傳統媒體的傳播內容大多是關于國家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時況,其目的在于讓社會大眾及時了解國家政治、經濟、外交等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而新媒體的傳播內容則比較廣泛,既包括國家時事,又包括社會趣聞等多個方面,娛樂性質比較高,主要是為了在傳播消息的同時提高受眾樂趣。也正因如此,新媒體的受眾范圍遠遠高于傳統媒體。此外,因傳統媒體自身的權威性,其內容主要以傳播國家精神與社會正能量為主,而新媒體的傳播內容則不然,其主要以社會矛盾等更具有話題性的傳播內容為主,并且為了增加收視率與受眾群體,新媒體工作者會深入挖掘社會各個層面的新聞內容。由此可見,在傳播內容上,傳統媒體具備較強的正面性、目的性與積極性,而新媒體的傳播內容則更具有話題性與可議論性。
1.3 傳播效果的差異
檢驗傳播效果的主要途徑即為受眾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參與度,一般情況下受眾參與度比較高的信息傳播方式,其信息傳播的效果比較好。因新媒體傳播具有比較高的實時性,所以其受眾更廣,又因為其網絡化的特點,受眾參與的方式比較簡單、方便,不受客觀條件的限制,這些因素使得受眾在新媒體傳播中的參與度大大高于傳統媒體。對于社會中某些從事特定行業的人群來說,均擁有自身的新媒體資源,可以更加迅速、方便地參與到信息的傳播當中,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效率以及影響力,在這一點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差距比較大,想要縮短這一差距,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2 傳統媒體的發展
實際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二者之間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競爭淘汰關系,傳統媒體應該與新媒體進行融合,吸取對方長處,發揚自身優點,只有二者之間進行有效融合形成一種新的媒體傳播方式——全媒體,才是媒體時代的最佳發展趨勢,才能夠在根本上促進整個媒體傳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1 傳播渠道的融合
將自身傳統渠道與新媒體傳播渠道進行有效融合,是傳統媒體未來發展必須做出的改變。首先,傳統媒體應該主動借鑒新媒體在傳播渠道上的經驗,吸取優勢,以此來加強自身吸引力[2]。同時,有效利用新媒體信息傳播平臺獨有的相互性與個性化,建立起更加方便受眾交流、表達和參與的傳統媒體信息傳播平臺,以期最大程度地加強受眾對傳統媒體傳播的參與度。其次,傳統媒體要加強與新媒體之間的合作,利用自身信息來源的權威性,獲得新媒體傳播平臺的實時性優勢,增強自身與受眾之間的交流。由此可知,傳播渠道的有效融合,不僅能夠加強傳統媒體傳播信息時的實時性和交互性,更能夠顯著提高新媒體傳播信息的權威性,從而在根本上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和諧、健康
發展。
2.2 傳播內容的融合
在傳播內容的融合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應實現有效的合作與借鑒。首先,對于傳統媒體而言,需靈活利用自身獲取信息的真實性、權威性,對新媒體優秀的傳播渠道進行借鑒、吸收,力求建設出網絡化、移動化、實時化的信息傳播平臺。例如,在原有運營方式的基礎上,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信息傳播平臺,組織開展關于信息傳播內容的增值服務,主要包括網絡信息發布、手機快報等。其次,對于新媒體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傳統媒體信息來源的權威性和真實性,增加自身獲取信息內容的可靠性。同時,新媒體還應該借助自身信息傳播的較高互動性和易于檢索等特點,實現信息的快速傳播,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例如,在之前影響比較廣的“馬航失聯”事件的報道中,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在傳播內容上的互補性就比較明顯:第一,是在新媒體的報道中,出現了來源多樣、渠道不同、功能差異比較大的、大量的實時傳播信息內容,此內容中包括了比較多的零散的虛假信息;第二,是在此項事件的報道中,傳統媒體一直保持報道的準確性,同時做出了信息的有效整合以及深度挖掘。
2.3 市場的融合
現階段,我國的媒體市場主要被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所占據,其中,新媒體擁有的市場范圍比較大,若傳統媒體能夠與新媒體在傳播市場進行科學、有效的融合,則能夠極大地推動媒體產業鏈模式的發展,提高媒體市場的運營水準,創造出更加新穎的、先進的媒體商業化模式。首先,傳統媒體要緊跟時代步伐,熟練掌握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并利用信息技術的進步,尤其是數字技術與網絡技術的創新,不斷的為自身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3]。其次,傳統媒體要借助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傳統的運營模式進行改善與創新,彌補自身不足,為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提供保障,以期創造出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數字化產品。最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均應該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二者受眾范圍的融合,增強兩大受眾群體之間的吸引力,以此增加信息傳播的效率和質量,使其商業價值最大化。此外,傳統媒體還要充分借助新媒體信息傳播的技術、平臺以及市場,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傳播優勢以及信息傳播的公
信力。
3 結論
本文首先在傳播渠道、傳播內容以及傳播效果這三個層面上,對傳統媒體的現狀進行了思考與分析。其次,提出了傳統媒體只有和新媒體進行有效融合才能進一步發展的觀點,并且從信息的傳播渠道、傳播內容以及傳播市場這三方面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具體做法進行了闡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需要各個媒體人共同的努力,為了傳統媒體能夠在市場中站穩腳步,為了新媒體實現可持續發展,二者之間的融合是必經途徑,更是我國整個媒體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每一位媒體人都應該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有效融合做出貢獻,以促進我國媒體行業向著更加健康、穩定、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牟彥彥.試論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的發展空間[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6):53-55.
[2]夏青.基于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絡廣播發展的思考[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357-361.
[3]李方芳.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比較、融合與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17(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