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紅巖
摘 要:城鄉規劃建設是以土地為依托。無論是對人口聚集、結構進行調整,還是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都必須進行城鄉土地的重新配置。如何最大化的發揮城鄉土地資源的效益,是我國城市發展中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因此,本文就推進城市化建設中如何提高城鄉土地集約利用提出幾點個人看法。
關鍵詞:城鄉規劃 土地利用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1、城鄉規劃中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概念
①要嚴格按照土地節約集約的原則,對各類相關規劃和用地標準進行規劃審查。②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建設用地,最大化的提高建設用地的利用效率。③要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市場配置土的基礎性作用,健全土地節約集約的長效機制。④要加強農村土地管理,大力倡導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⑤要加強監督檢查,將節約集約用地責任全面落實。落實中央政策,節約集約用地,就是如何充分的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滿足城鄉全面發展的需要。土地資源進行集約經營是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關鍵。土地集約經營是指土地單位面積上投入更多生產資料等要素,城鄉規劃建設中,同一塊土地面積上投入的相關要素越多,那就意味著該土地的集約利用度越高。
2、城鄉規劃建設中集約利用土地的若干建議
2.1 加強對集約利用土地的規劃指導
2.1.1 制定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是一個法制國家,各個事件在法律的規范保護下井然有序的進行著,法律為事件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維護人們的合法利益的同事,也對違法犯罪行為給予一定的制裁,此外在事物管理上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手段。做好城鄉規劃建筑中土地集約利用工作,政府部門必須做好立法工作,推進我國城鄉規劃建設的立法進程,利用法律手段來規范城鄉規劃建設,保護土地,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
2.1.2 規范土地管理工作
土地資源緊張是城鄉規劃建設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應把土地管理工作放在首位,這為城鄉規劃建設中土地集約利用提供了保障。做好城鄉土地的管理工作:①提倡土地的科學利用,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原則,增強人們保護土地的意識,對每一寸土地都要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②土地類型的不同,其發揮的功能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據土地類型合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確保每寸土地都能用到實處;③從整體上對城鄉規劃建設加強管理,在管理過程中,要注重對整體的把握,即對各個時期的、各個階段的城鄉規范建設進行規范管理。
2.1.3 監督懲戒違法用地行為
在城鄉規劃建設過程中,土地利益可能波及到很大范圍,不法分子可能會投機取巧,從中牟利,比如強制征用農民土地,哄抬地價都,嚴重浪費了大量土地。因此,政府部門應對這些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厲的監督和查處,加大城鄉規劃建設過程中開發商對土地開發利用的約束,加強城鄉規劃建設過程中違法利用土地的監管力度,對隨意圈地浪費土地等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只有在政府強制手段的配合下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違法用地行為。
2.1.4 加強政府對土地的調控職能
政府應充分發揮對城鄉規劃建設中土地集約利用的調控職能,對土地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為土地的集約利用提供指導方向。①土地的產權歸屬由政府給予明晰,防止土地被開發商隨意征用,同時也提高了農民土地權利的意識,使農民獨立處置土地的權利得到保障,對違法征收農民土地的開發商進行嚴厲的打擊;②土地集約利用的整體規劃由政府部門制定,對城鄉規劃建設和土地集約利用關系進行協調,使土地集約利用得以實現;③政府應加強農民和開發商的土地保護常識,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對開發商進行監督等。
2.2 城鄉規劃保障
城鄉規劃保障主要從規劃布局、土地開發強度控制、綜合配套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和基礎設施、交通網絡體系和城市環境等方面體現。在規劃布局上應對土地利用空間結構進行優化,進而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化程度。在土地開發強度控制上,通常采用雙向控制方法。單向控制法是當前城鄉規劃控制指標體系中常采用的一種方法,即總建筑面積、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積率、人口密度等指標應低于標準指標,而綠化率、配套停車泊位等應高于指標數值。
實踐證明,這些指標的限制不但粗略而且還具有很大的彈性。從推動城市發展、節約資源和推動就業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必須充分發揮集約利用土地,對土地的承載力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土地允許范圍內可以盡量加大城鄉建設的開發強度,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
在綜合配套服務設施上應充分的考慮片區服務設施網絡的設置,確保整個系統的高效運作,合理布局,加強各級設施網絡之間的聯系,為城鄉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系統。城鄉規劃綜合配套服務設施包括:中小學、醫院、郵電、消防等,保障城鄉發展過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市政公用設施和基礎設施上,立體化使用是城市空間利用的一大特征,必須對城市中的排水和防洪排滯系統進行充分的考慮,在城鄉規劃中建立高低排相結合的排水體制,降低城鄉排漬泵站的建設規模和日常運行成本;地下、半地下空間一般作為商業大空間使用或停車場,在地面層或其他建筑層上作結構轉換層,在滿足建筑結構要求的情況下又可作為居住、綠地、公共服務配套等使用。
在交通網絡體系上,對城市交通樞紐處的三種交通流進行合理組織,包括內部交通、過境交通和車站集散交通,通過對過境交通采取妥善的分流、車站集散交通采取快捷疏散、內部交通采取合理的組織,進而構建快捷、通暢的城鄉交通網絡體系。
在城市環境上,由于城市的立體發展,停車場等交通用地隱入地下層,再加大建筑平面間距的不斷加大,進而增大了城鄉建設中的綠化面積,形成面積較大的公園式城市綠地空間,為人民構筑一個生態化的人性空間,這樣城鄉建設發展不斷沒有破壞環境,反而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一定的提高,為人們塑造了一個具有活力的開放空間。
2.3 建立科學合理的用地指標框架體系,制定集約利用土地的標準
2.3.1 加快制定城鄉規劃建設用地指標
具體來說,制定和完善城鄉規劃中的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指標,優先開城鄉建設中基礎設施、教育和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用地指標的編制工作,重點做好城鄉規劃區內道路、管線等市政工程建設用地指標、城鄉建設用地指標的編制工作。
2.3.2 嚴格按照城鄉規劃中用地指標編制和審批,對城鄉規劃建設和用地規模進行合理確定城鄉規劃中凡是建設用地規模超過國家用地指標、不符合土地集約利用標準的規劃,一律不得審查通過,必須嚴格按照規定進行適當的縮減。
2.3.3 各類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都必須嚴格執行用地指標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進行建設項目用地申請審批時,要以國家規定的建設用地指標為審批依據,對各個項目的平面布局、建筑密度、容積率等方面進行嚴格的審查,嚴格控制建設用地面積。對超過國家規定用地指標的建設項目,不得發放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尤其是要嚴格制止超過國家用地指標、以“花園式工廠”為名圈占土地的現象。
3、結語
雖然我國土地資源總量比較大,但人均土地面積非常有限。再加上我國城鄉建設步伐的飛速發展,繼而增加了土地的需求量。在這樣的情形下,城鄉規劃建設中更要堅持集約土地利用的原則,合理科學的利用土地資源,在有限的可用面積的土地上最大化的發揮建設規模。
參考文獻
[1]李秀娟.城鄉規劃中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探討[J].房地產導刊,2014(8).
[2]項玲娟.城鄉規劃建設中集約利用土地的幾點建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24).
[3]金興濤,郭洲洋.城鄉規劃建設集約利用土地的思考[J].房地產導刊,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