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軍 ,王德國 ,柴俊青,王 強,劉丙雙 ,王 利
(1.惠民縣林業局,山東 惠民 251700,2.臨清市農業局,山東 臨清 252600)
桑蠶、蝦蟹類水產養殖,是困擾美國白蛾發生區飛機防治的難題,對于桑蠶,人們多采用春蠶結束后延時飛防;而對蝦蟹殼類水產養殖,人們多采取遠距離規避的方式給予保護,結果是耽誤了防治最佳時機,留下了大量死角,不能做到“治早、治小、治了”。惠民縣林木資源豐富,是全國最大的北方苗木生產銷售交易基地。2005年美國白蛾傳入我縣,2007年暴發成災,惠民縣走出了一條由群防群治、人工防治與飛防相結合到全面飛機防治之路。2013年我縣首次在對蝦養殖保護區使用氟苯蟲酰胺,其他區域使用滅幼脲,在全縣實現了無縫隙全覆蓋飛防,起到了“一飛管2年甚至3年”的極佳效果。根據2015年秋季全縣第3代美國白蛾和楊扇、小舟蛾等林木食葉害蟲的發生危害情況,縣防治指揮部決定:2016年再次實行無縫隙全覆蓋飛防。飛防工作于5月24日開始至6月12日結束,共飛防作業4.33萬hm2,其中:對蝦養殖保護區0.67萬hm2。經對我縣第2、3代美國白蛾及楊扇、小舟蛾等林木食葉害蟲發生情況的連續不斷地監測顯示:防治效果明顯,飛防沒有給桑蠶和對蝦養殖造成影響,符合無公害防治要求,2016年美國白蛾防治工作取得了圓滿成功。今年的飛防工作與2013年相比,從組織過程、方式方法等都有較大進步,現做以下總結。
1.1 組織實施
飛防工作由縣、鎮辦防治指揮部統一組織實施,縣林業局抽調人員組成飛防小組,各鎮辦及有關單位全力配合飛防工作。絲綢公司、水利局水產科及各鎮辦相關人員,確定我縣桑園、蝦池的具體地理坐標位置。
1.2 不同飛防區域的劃分
按照飛防規避保護距離為2km的標準,將我縣劃分為3類飛防區域,分別為無桑蠶、對蝦養殖區,桑蠶養殖區,桑蠶對蝦混養區。
按照(魯質監標發(2012)45號)《飛機施藥防治美國白蛾技術規程》、《濱州市通用航空飛機施藥防治美國白蛾技術規程》,結合惠民縣桑蠶、對蝦養殖點多面廣的實際情況,選用機體輕便靈活、航速慢、飛行作業高度低、轉彎半徑小、噴灑藥物飄逸距離近的羅賓遜R44輕型直升機。作業時間為清晨、傍晚無風雨天氣或風速低于3.3m/s時從飛防作業區來鳳方向作業,作業時速控制在90~110(km/h),噴藥方式為超低容量噴霧。
在飛防結束后的6月20日-25日飛防效果全面檢查中,發現因飛行員一開始不適應無縫隙全面飛防初飛 3個點,共 540 hm2噴藥不嚴,通知飛防公司及時進行補防。
4.1 調查目的
對全縣美國白蛾飛防效果做出總的評價,同時對各飛防區域飛防效果進行類比;羅賓遜R44輕型與蜜蜂—4型超輕型飛機做對比;與2013年飛防效果作對比。
4.2 調查方法
檢查各飛防區域樹上是否有藥滴、以及藥滴的數量(氟蟲雙酰胺、滅幼脲耐雨水沖刷,在樹葉上能保留45-60天);檢查飛防區域是否有活白蛾幼蟲、卵塊及中毒死亡情況。由于今年春季前期氣溫上升較快,5月份日平均氣溫20.34℃,略高于惠民縣(1971—2000年)5月份日平均氣溫 19.7℃,5月 6日最高氣溫下降到23℃,低于日均最高26.1℃,5月9日最低氣溫12℃,低于日均13.6℃,氣溫回升變慢;直到6月8日日平均氣溫恢復到24℃,6月1日至21日,日平均氣溫為25.12℃,略高于6月份日平均氣溫24.7℃;造成第1代白蛾幼蟲發育遲緩。飛防噴藥后,選取有白蛾幼蟲的地塊樹木做好標記,當時的蟲齡多為2-3齡以下,個別有5齡以上破網幼蟲,調查過程中仍有少量卵塊和剛孵化的幼蟲出現,有利于今年的飛防。由于是做飛防效果監測,直接查驗白蛾卵塊、幼蟲中毒死亡情況,不作對照處理。
4.3 調查結果
全縣共設24個監測點,飛防期間的第1代幼蟲網幕期,分別在無對蝦養殖區和對蝦養殖保護區選擇有幼蟲網幕、卵塊的樹木做標記。在噴藥后第2天、5天、8 天、15天、30天、(第 2代美國白蛾發生期)45天、60天依次進行調查 ,觀察記錄網幕幼蟲中毒、死亡情況,計算中毒、死亡率。中毒、死亡率%=(部分中毒+已死)網幕數÷總網幕數×100。
今年5月24日開始飛防至8月12日飛防噴灑藥物最大有效期內,我縣境內5、6、7、8月份降水天數分別為 4,10,12,11 天與(1971—2000 年)5、6、7、8月份平均降水天數5.6,7.3,12.3,9.4天相比偏多。
從5月24日開始飛防,我們就對飛防后的各個不同地塊,采取設立固定標準地和大范圍踏查相結合,追蹤檢查飛防后的效果。7月下旬第2代美國白蛾發生期,全縣24個監測點中延時飛防區域有3個監測點仍出現白蛾疫情,特別是在上年蟲口密度大的地塊更為明顯,這是因照顧春蠶養殖延時飛防,錯過了第1代美國白蛾幼蟲藥物防治最佳期,噴藥前提前化蛹而出現的第2代白蛾幼蟲和上年因“滯育”而出現的白蛾幼蟲形成的危害,孵化后的幼蟲迅速轉移集中取食凈噴藥后新長出的無毒葉片后再取食仍在藥物有效期內帶毒葉片而逐漸死亡。9月份第3代美國白蛾發生期我們進行了1次全面大范圍踏查,全縣范圍內只在交通要道、苗木交易集散地、與外區縣交界處發現傳入的極少量第3代美國白蛾,楊扇、小舟蛾,國槐尺蠖等發生情況也大大低于飛防前的2015年。

圖1 2016年5月1日至6月21日日最高、最低溫度圖表℃

表3 氟苯蟲酰胺與滅幼脲飛防后白蛾中毒死亡率跟蹤觀察結果
由于今年組織有力、準備充分,機型選擇合理、組織人員認真負責,飛防公司工作人員技術嫻熟,整個工作一氣呵成。共調用作業飛機數量3~4架,選擇靠近作業區的適宜起降空地做機場,共轉場22次,用時20天,飛防作業面積4.33萬 hm2,較2013年使用9架蜜蜂—4型,耗時47天,飛防作業面積4.27萬hm2相比效率大為提高,保證了飛防效果。5月24日至6月12日飛防作業期間少風雨,適宜飛防作業,整體防治效果與2013年相當。
4.4 不同區域兩種藥物防治結果對比分析
氟苯蟲酰胺是魚尼丁受體類殺蟲劑,含有氟元素,活性高,具有新穎的作用機制,有一定的內吸性,可使幼蟲立即停止取食,耐雨淋殘效期較長,對人畜、魚蝦蟹絕對安全。滅幼脲為苯甲酰基類仿生類殺蟲劑,以胃毒作用為主,兼有觸殺作用,對昆蟲的卵、幼蟲、蛹、成蟲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飛防噴藥2天后氟苯蟲酰胺的毒殺效果比滅幼脲快。只要不漏噴,樹葉上有藥滴、隨著藥力的持續發展,中毒卵塊、幼蟲發育遲滯,出現不可逆轉的變異,不能再完成新的生活史,30天后都能取得100%的防治效果。個別漏網之蟲在7月份出現的第2代美國白蛾幼蟲和上年因“滯育”現象出現的白蛾幼蟲仍在飛防藥物有效期內,能被殺滅。用10%氟苯蟲酰胺600g/hm2飛防,藥效期能達45天以上,噴藥60天后葉片對白蛾幼蟲仍有毒性,藥效稍低于25%滅幼脲每750g/hm2克的效果,在用藥成本能夠降低時,每hm2用量增加為750g效果更佳。
5.1 片林和苗圃地樹木葉片濃厚,受藥滴穿透力影響,飛防后樹木內層、下部葉片著藥量較少,白蛾幼蟲中毒死亡較慢,但隨著取食帶毒葉片的數量增加,會逐漸死亡。
5.2 用滅幼脲和氟苯蟲酰胺不同區域之間飛防銜接易不嚴,要及時糾正補防。
5.3 雖然我們竭盡全力做到了本轄區內無縫隙全覆蓋防治,但相鄰區縣防治參差不齊,效果不一,對我縣產生(傳入)式影響。
5.4 “一飛管兩年甚至三年”,無論從經濟和環境保護方面,都優于“洗臉式”年年有蟲年年防的“重點”防治。
5.5 某些白蛾發生區域,由于選用藥物不科學,年年局部過度飛防,殺傷了天敵生物,進一步破壞了生態平衡,造成了楊扇舟蛾、小舟蛾的大發生。
5.6 受利益驅使,飛防公司減少農藥配比和藥液噴灑量,漏噴漏防,虛報作業面積,是造成飛防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載藥量200mLR44輕型直升機飛機,每架次的有效飛防面積按40hm2較為合理,每架次有效防治面積達不到66.7 hm2;R44輕型直升機飛機所帶原裝噴霧設備霧化效果差、穿透力弱必須加以改進改進才能保證防效;為保證防治效果,考慮風、氣溫等天氣因素,一架R44輕型直升機飛機一天作業面積1600 hm2較為適宜。
5.7 桑蠶養殖區采用被動式延時飛防,錯過了美國白蛾第一代幼蟲網幕期這一全年藥物防治的最佳時機,防治效果稍差。
選用殘效期長、對環境影響小、防治效果好的“環境友好型藥劑”滅幼脲、氟苯蟲酰胺飛機超低量噴霧防治美國白蛾等林木食葉害蟲,是“環境友好型防治”,符合林業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的要求。今年是我縣繼2013年全面飛防后的又一次無縫隙全覆蓋飛防。在縣域內有桑蠶、對蝦養殖等復雜的環境下,使用R44輕型直升機飛機,按照2公里的保護規避距離進行不同區域劃分,分別選用滅幼脲和氟苯蟲酰胺飛防,較使用蜜蜂—4超輕型飛機效率高,時間短,飛防效果更好。江蘇龍燈的10%氟苯蟲酰胺是蝦蟹殼類水產養殖區飛機防治美國白蛾為主的林木食葉害蟲的首選藥物。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飛防,能起到“一飛管兩年甚至三年”的極佳效果!同時,對楊扇、小舟蛾,國槐尺蠖等林木食葉害蟲也起到了良好的防效,值得相同情況的地區借鑒推廣應用。
[1]宋玉雙,論林業有害生物的無公害防治[J].中國森林病蟲,2006,25(3):41-44.
[2]吳建軍等.通過區域劃分無縫隙飛機防治美國白蛾效果分析[J].山東林業科技,2013,(06),35-36.
[3]喬秀榮等.飛機防治美國白蛾林間持續藥效調查[J].林業科技,2009,34(3):35-36.
[4]王俊亮等.兩種機型飛機防治美國白蛾試驗初探[J].中國森林病蟲,2011,30(04):38-40.
[5]李會等.R44直升機飛防春尺蠖技術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14,(05):82-85.
[6]趙永軍等.錯時飛防美國白蛾技術研究與應用,中國森林病蟲,2012,31(06):32-35.
[7]周青.直升機防治楊尺蠖技術研究及應用[J].山東林業科技,2013(03):36-38,12
[8]許久余等.滅幼脲Ⅲ號防治美國白蛾殘效期研究[J].遼寧林業科技,1989,(4).
[9]關玲等.幾種藥劑對美國白蛾的毒力測定和仿效對比[J].中國森林病蟲,2010,(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