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廣霞
小學階段是人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開始迅速發展的時期,正是培養責任感的最佳時期。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
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是讓孩子“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有高度的責任意識便是“學會做人”的一個先決條件。可是當前孩子都被當作“寶”,家中幾代人寵著慣著,生怕受一丁點兒委屈,以至于出現了老師被家長問責、老師向家長道歉的現象;校園欺凌事件也屢屢出現,社會媒體更是搬出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對學生進行保護,讓學校和老師警鐘長鳴。而這一切的結果卻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學生應有的擔當意識。誠然,未成年人需要全社會的關心、保護,可是沒有原則的關愛并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是否具有責任意識決定著未來社會成員是否具有責任意識。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與行為,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認真負責的良好習慣,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我們不僅應該與學生共同學習,培養孩子良好的數學素養,更應該站在長遠的角度去看待我們的數學教學。教學中出現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突發狀況的處理等,對于學生的性格塑造、生活態度、思想觀念及責任心都有影響。下面就淺談一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幾點做法。
一、家校合力,向家長宣傳培養孩子責任意識的重要性
數學老師不像語文老師可以利用班會、品德、閱讀等科目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要想培養出一個負責任、敢擔當的孩子,必須先與家長取得聯系、達成共識。孩子在家中是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否能認真檢查作業、對數學問題能否獨立思考,面對做錯的作業能否勇于承認并認真訂正。承認錯誤是一個人的美德,同時也是犯錯后承擔責任的一種表現。有的學生在犯錯誤時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承認或是改正錯誤,而是逃避責任,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甚至推諉或否認,這種情況對孩子身心的發展很不利。有時不光是孩子的問題,有的家長也幫助孩子找借口、攬責任為他們開脫,例如不重視數學錯題的價值,卻說孩子只是粗心;美其名曰“陪伴孩子”,實則自己捧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這樣怎么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因此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也必須全力做到。家庭永遠是培養孩子責任意識的第一場所。
二、同學之間各負其責,每個人都勇于擔當自己的責任
良好的班集體需要班級中所有成員共同努力、共同承擔責任。我們采用大組收查作業、簽字認證;小組自主學習,小結批注,每個人都有事做,組內做好分工,互相檢查、互相監督,輪流擔任不同的角色,教師可以不定期抽查并做好點評,對負責任的小組及成員給予肯定鼓勵,對于不足的小組要指出更正的地方,要求他們能勇于承擔責任,使他們意識到集體對于個人的約束及個人要對集體負責的意識。有的孩子存在不交作業的情況,或作業馬虎了事,都是責任心不強的表現。他們經常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查差距,而是找一大堆理由進行辯解。凡事口頭禪是“他們怎么樣,不關我的事”。因此樹立班級每位成員的責任意識,必須人人做好自己,勇于承擔責任、敢于承認不足、樂于負責擔責,樹立良好的負責任的班風,班級的各項活動才能更好地開展。
三、重視課堂教學,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1.認真書寫,嚴格審題。寫出來的字就代表一個人的精神面貌,讓他們下筆有責任、作業能按時完成,能認真檢查、敢于面對錯誤并積極改正錯誤。數字的寫法,有些學生寫的“3”和“5”,“0”和“6”分不清,我會高度關注并及時糾正。比如,計算的準確率就可看出一個學生對待事物的認真程度,老師在這方面的關注度高,學生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平時要求計算時必須認真而且強調“確保正確”。再比如做題、審題的習慣。我從一年級帶班時就要求學生每個題都至少要讀3遍并做好圈畫才能下筆,每次檢測時再反復強調認真檢查,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認真的學習態度正是學生責任意識的表現。
2.利用課堂上的各個環節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作為一名老師,課堂是最重要的教育陣地,因此應重視在課堂中滲透責任意識教育。不只是講道理,還要在課堂中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讓他們時刻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名小學生有責任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品質。要讓學生學會聽講、學會提出和回答問題、學會讀題、學會思考等,培養他們做事認真負責的態度、吃苦的精神。解題時不單單從興趣出發,而要能控制自己、善于思考,特別要不輕言放棄,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把現在的努力當作責任,為以后能更好地選擇自己喜愛的職業、更好地服務社會、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而打下基礎。有時他們的一份認真、一份堅持、一份善良都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3.實踐課正面導向,共同擔負培養責任意識的任務。現在實踐活動課的作用愈來愈重要。它既有利于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又有利于孩子在活動中培養責任意識。但眾所周知,安全是現在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時學校及老師怕產生意外,只在教室里象征性地活動活動。實踐活動課一再被刪減甚至消除。比如路口統計車輛的類型、環保活動的調查統計、桿高與影長的比值、校園的綠化率等都需要小組互相配合,各負其責,而活動的計劃、分工、操作、總結、反思等都可以培養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責任意識。因此周密地做好計劃,認真地實踐操作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與責任意識,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有責任讓社會變得更美好,這種大情懷教育也是我們倡導并鼓勵的。
4.抓住突發事件,及時進行責任教育。比如在教學“扇形統計圖”時,當出現我國人口占世界總人數的百分數與耕地面積占世界耕地總面積的百分數兩幅扇形統計圖時,有學生說人口這么多,為什么不控制人口數量,還放開二胎?這時可結合兩幅圖進行分析,還可結合中國老齡化社會的現狀探討放開二胎的原因,使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應該高度重視國策,做個合格公民,這也及時對孩子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及責任意識培養。在數學教學中,只要有這樣的契機就應緊緊抓住進行教育。
責任意識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讓他們為建設美好祖國和書寫自己美好未來負起責任。真正擁有這種意識的教育才是擁有大情懷的教育,才是健康、正常的教育。實踐證明,學生的責任感增強后,能反作用于數學教學,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更勤于思考、自覺自信,樂于接受挑戰并努力完成任務。
參考文獻:
[1]鮑建生.影響學生高層次數學認知能力的因素分析[J].中學數學月刊,2010.
[2]王熙.批判性話語分析對教育研究的意義[J].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