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在學生的個人發展過程中起著奠基作用,對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也是至關重要的。學生順利完成語文作業是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鞏固學生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隨著小學生學齡的遞增,學生的學習逐漸出現分層的現象,越是高年級的語文學習越是明顯。針對這一現象,必須進行分層布置作業,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能鞏固自身的知識,并能發揮自身的才能。
關鍵詞:小學高段語文;分層作業;布置探究
以往整個班都布置同樣的一份作業,不利于學生的能力提升。有的后進生難度大的完成不了,敷衍了事,要么留空白;中等水平的學生則對難度最大的那部分作業不能很好地完成。分層布置作業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很好地通過練習來鞏固知識,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擴展思維,獲得啟發。分層作業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中的應用,能很好地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同時,也與新課程改革要求相符,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加有利。
一、基于學生基礎進行分層布置作業
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學生學習處于不同層次的情況,不單單是語文,其他科目也是如此。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小學語文作業的布置更應如此。小學語文作業不單可以讓學生鞏固語文知識,還能教會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繼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學習層次上的表現,進而分層布置作業,慢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首先,控制后進生的作業難度,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在對待后進生的作業問題上,我們要多加考察基礎知識,盡可能地減少難度較大的作業。
其次,減少中等生的作業量,注重作業難度稍高于他們的水平,這樣才能起到啟發的作用。中等生占班級的絕大多數,這部分學生基礎扎實,容易粗心和懶惰,需要督促其學習。作業的布置要減少量,注重學習能力的啟發,多布置些具有相當難度且有啟發意義的作業,寫作方面也要慢慢培養,由簡單入手,平時多督促學生閱讀。
再次,以更少的作業重視優等生能力的培養。平時的學習除了基礎部分,要加強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比如古詩詞的學習,讓優等生注重詩詞解釋、表達的情感等,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讓學生描繪詩歌圖景,多表達。平時的語文學習必須加強優等生的閱讀,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寫讀后感。
二、作業難度上要分層布置
小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差異,要想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和能力提高,就需要對學生進行明確的作業難度上的分層,在學生能力水平上加大一點難度,使學生有可發揮的空間,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后進生保證基礎知識的落實,在背誦和默寫上抓緊;對于中等生要留有一定的發展空間,除了生字詞,在情感閱讀方面也要多鍛煉;優等生作業難度加大,閱讀量也要加大。
比如,在《窮人》的學習中,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難度要分明。后進生重點學習生字詞,能讀順課文內容;中等生明確知道課文表達的思想內涵,可給他們布置作業:平時的生活中哪些例子表現互相幫助的精神,自己課下收集并寫出來;優等生要深入文章內容和感情,并模仿文章的寫作方式,進行寫作。
三、作業評價的分層
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都要客觀地評價,除了甄別對錯之外,整體的作業評價以鼓勵為主,多鼓勵學生完成作業,言語要委婉。客觀地看待學生的作業,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和水平,評語也應飽含深情,體現對學生的關心。
同時,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的家長認清孩子的學習水平和提升空間,獲得家長對分層作業的理解和認同。多陪伴孩子做作業,不能采取監督的方式催促學生的學習,更不能單一地認定學生的分數就代表學生的學習水平。家長要和教師站在同一立場,共同攜手促進學生的發展和能力的提升,客觀地看待學生的學習。
此外,教師的評價方式,作業批改的形式,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對優等生采取競爭形式促進學生的能力提升和閱讀量的提高;鼓勵后進生互相分享彼此的學習感悟,共同促進共同提升;中等生存在學習松懈時,教師要及時地指出并恰當批評。
參考文獻:
[1]陳賢.分層作業自主發展[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9).
[2]徐媛華.關于分層作業設計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15).
作者簡介:鐘遠鴻(1974—),女,就職于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柏埔中心小學,科室及職稱:老師,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