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莉


摘要: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深入推進,高架施工越來越多,U梁具有降噪效果好、外觀美觀、斷面利用率高、造價低等優點,正在逐步推廣,但同時對設計和施工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本文通過闡述在U梁預制施工,特別是張拉作業中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對該技術的工程實際運用方式進行探索。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U梁;自動張拉
中圖分類號:TH-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7)06—0167—02
引言
在現代城市建設過程中,軌道交通對緩解城市交通壓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U型軌道梁最為一種新型高架梁型具備降噪效果好、外觀美觀、斷面利用率高、造價低等優點,正在逐步推廣。為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本項目部對U型梁預制過程中探索性的運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實現智能化生產。
1機電一體化技術簡介
機電一體化是一門交叉性科學技術,它是由機械、電子技術及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學科互相滲透而發展出來的。它的核心技術有機械本體技術、驅動技術、信息處理技術、接口技術等。
2 U梁預制施工簡介
2.1U梁的結構介紹
目前國內開始使用u梁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廣州、青島、天津等,以上海軌道交通十六號線為例,該工程采用的u梁上部結構采用單線開口薄壁形式(圖1)。梁體基本外形尺寸:梁高1.8m,梁下口寬4.005m,上口寬5.205m,底板厚0.26~0.28m,跨徑有25、27、30、35m四種,除標準梁外,還有變截面梁、加寬梁等非標準梁。兩腹板為非對稱形式,分別為弧形和直線折斜腹式,除縱向采用預應力外,橫向與豎向不設置預應力,30m及以下梁采用先張法施工,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55,30m以上,不大于35m的梁采用先、后張兩種工藝相結合進行施工,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60。
2.2U梁預制的特點與難點
與其他軌道交通工程一樣,U梁預制的質量是工程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但因為采用了薄壁開口結構,相較于傳統梁型,U梁預制工藝變得更為復雜。在U梁整個生產過程中的難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梁型多。標準直線梁有25、27、30、35m四種跨度,為降低造價,減少模型投入,模具采用了模數化設計,同一套模型可以兼顧所有跨度梁型的生產;非標準梁采用弧形結構,模具設計難度更大。
(2)設計配筋率為235kg/m3,局部鋼筋密集,這就要求對鋼筋進行高精度定位,加大了綁扎難度。
(3)U梁采用開口薄壁形式,腹板厚26~28cm,底板厚23cm,導致梁體抗扭剛度較一般結構弱,對預制、吊裝、存放、運輸提出了更高要求。
(4)采用先張法(30m以上梁采用先后張結合)預應力施工,整體梁力學性能受制于預應力施工質量,必須嚴格控制張拉質量。
(5)梁體外表面要求為清水混凝土效果,對混凝土質量要求較高,由于u梁局部鋼筋密集,須保證混凝土連續澆筑并振搗密實,確保外觀質量,對澆搗的要求高。
在這些施工難點中,預應力施工是關鍵工序,屬于重中之重。傳統張拉工藝可概括為:
(1)人工手動驅動油泵;
(2)根據壓力表數值調整張拉力;
(3)壓力表數值達到設計值時,測量張拉伸長值;
(4)人工記錄張拉數據。
在整個過程中人為與設備對質量影響風險較大,極易造成超張或欠張,容易帶來產品質量問題。
3機電一體化在U梁預制施工的應用實例——自動張拉設備介紹
為加強對U梁預制過程中的關鍵工序——預應力施工環節進行更為有效的質量控制,通過科技攻關,本項目率先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自動張拉設備,該套設備在機電一體化領域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術運用:
(1)機械本體技術:除去鋼筋混凝土臺座以外,該套設備的機械部分主要由張拉油缸、泵站、油管、牽引座、牽引桿組成,電氣部分包括同步控制器、同步子站、壓力傳感器、位移傳感器、觸摸屏等。在該部分設計過程中主要考慮功能要求和力學性能要求。在設計時,運用三維設計軟件對系統進行了虛擬試驗和力學計算。
(2)驅動技術:采用液壓驅動,通過同步控制器控制同步子站的電磁閥的通斷電,從而控制張拉油缸的動作和停止,由此來控制張拉油缸的同步,張拉油缸通過牽引桿帶動牽引座運動,由此來控制固定在牽引座上的鋼絞線的同步張拉。該子系統主要滿足張拉工藝以及設備安全的要求,需要達到張拉所需的應力值。
(3)信息處理技術:壓力傳感器獲取張拉應力值,位移傳感器獲取張拉位移數據,輸入通過觸摸屏實現,由同步控制器完成信息處理過程,信息輸出主要通過數據接口輸出。整個過程實現信息收集、處理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4)接口技術:系統通過標準數據接口將工藝參數和系統參數(工藝參數包括千斤頂號、梁號、張拉時間等參數,系統參數主要是位移精度、力偏差、油缸面積、油缸行程、閥開時間、閥關時間和存儲區等參數)實時傳遞給場內信息管理平臺,可以實現遠程控制。
整個系統的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4運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后的優點
相比于采用傳統人工控制張拉過程,運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后具有以下優點:
(1)真正實現“多頂同步”張拉所有鋼絞線,使鋼絞線的張力時刻保持一致,提高先張法預制梁的生產速度和質量,進而加快生產節奏,減少人工與模型投入,同時縮短施工周期;
(2)精確控制張拉應力。采用計算機控制,應力值精度控制可以達到0.1MPa,而傳統手工控制一般在1MPa,精度提高了10倍。
(3)精確控制伸長值。位移傳感器的精度可以達到0.01mm,傳統人工讀數一般在1mm,精度提高100倍,并且在伸長值不達標時,系統還可自動報警,實現“雙控”目的。
(4)同步子站通過現場總線連接至同步控制器,可進行遠程操作控制,避免危險作業區域的意外人身傷害,提高了施工過程的本質安全系數,為信息化生產和管理提供了硬件基礎;
(5)使用閉環控制理念,實現自動化作業,減輕作業人員的工作負荷、提高作業效率,并提供數據輸出打印功能,減少人為記錄的差錯并提高效率,使整個張拉過程可追蹤,便于查詢和存檔,提升了管理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機電一體化產品是多門專業技術交叉融合的結果,是科學技術演進的方向。它帶動現代工業發生跨越式的變革。大力發展和運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可以顯著的提高施工生產的自動化程度,改變了傳統施工作業方式,是促使機械產品向智能化演進,實踐“中國制造2025”的有力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