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昀
摘要: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民間習俗或者民間文化發展流傳下來的一種體育形式,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財富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民族體育運用到學校體育教學中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更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本文探討了關于民族傳統體育在體育教學中的益處以及方法和注意事項。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體育教學
目前,在我國各學校的體育教學中,西方體育都是占大多數,盡管西方體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國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在器材場地上都有較大的限制,比如網球羽毛球等等這些項目,都需要花較大的價錢,顯然這在我國大部分小學中難以實現,民族體育則與西方體育有不同。大部分民族體育教學簡單而且沒有器材場地的限制,在安全性上也有較高的保障。民族體育大部分有較強的民族性,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民族意識,加強民族精神,還能弘揚民族文化。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心智尚未發育完整,難免在學習枯燥的體育時有些躁動的情緒,但是民族體育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多樣性,能夠加強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改善這一難題。所以在體育課程中運用民族體育很有必要。
一、民族體育的概念
民族體育是在民間習俗或者民間文化的生活方式中既定和流傳的一種體育形式。它源于民間又作用于民間,是中華文化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的民族體育項目都是當地民間的人們發明來健身、祛病或者娛樂的項目,被該民族的廣而大的民眾所喜愛。民族體育有著較強的民族性,幾乎每一個民族體育項目都來源于一個既定的名族。人們根據當地的風俗和生活方式發明出與之相應的體育項目。這種體育項目便被稱為民族體育。每一種項目都展示了該民族的文化底蘊,傳承了整個民族的歷史。民族體育同樣具有繼承性,民族體育根據時代的發展也會去其糟粕,保留其精華,所以才組成了當今的民族體育大家庭。
我國的民族體育項目有很多,當然也是因為我國名族眾多,一般來說主要有:舞龍舞獅、賽龍舟、賽駱駝、放風箏、拋繡球、踢毽子、打太極、武術、跳竹竿、打木球等等。這些項目都蘊含了各名族的智慧,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當今學校體育教學中的現狀
目前,我國中小學學生的體育教學雖然在身體素質上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其中重要的原因是運用了西方體育的教學,但是在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識上,我國小學生并沒有深入了解,這與我國教育目的相悖,所以引入民族體育的發展不僅能夠充實學校教育方式還能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能從小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意識。學校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一種鍛煉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種意識一種情懷。這樣便適應了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各方面的優秀和愛國意識。這樣才能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優秀青年成為國家的棟梁。
民族體育也可以被稱作“草根體育”,它是由民間群眾根據當地民族發明的體育項目,這些體育項目與西方體育高爾夫網球等等都格格不入,但是它們卻代表了我國的文化傳承,在當今起來文化涌入我國的現狀下,民族體育顯得力不從心,各種高科技文化產品對傳統農耕文化發起沖擊,所以現在民族體育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民族文化地域也漸漸被減弱。然而大部分民族體育就是由典型傳統的生產文化演變而來,例如巴山舞薅草鑼鼓舞這些是由農耕生活傳承下來,而射箭這些項目則是由狩獵發展下來,但是現如今農耕狩獵全部由機械化代替,造成了民族文化瀕臨消亡,所以在小學中開展民族體育的教育,不僅僅是為個人或者學校考慮,而是為了中華的民族文化的傳承做了全方位的準備。再加上現在青少年對外來文化的盲目崇拜,讓他們丟失了自己的民族意識,例如現在眾多中小學生迷戀韓劇,對韓國明星盲目的追隨,忘了在名族問題上要堅定自己的民族信仰,變成了一個空有文化卻沒有愛國意識的學生。對我國的未來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三、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學校體育教學中的策略
因為民族體育中也存在著一些危險復雜的項目,所以在引入進小學課堂中存在著一些限制,有些項目不能完全融入小學體育的課堂中,比如:射箭、賽馬、摔跤等等。因此在運用民族體育的過程中要根據地域來測定一種策略。接下來是為了讓民族體育更好融入小學課堂所做的一些策略。
(一)加強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興趣
在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學生也對各種運動感到枯燥無味,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老師需要把民族體育作為切入口,加強課外活動中民族體育的出現,先讓學生接觸一些簡單的民族體育,進而讓他們喜歡上民族體育,讓學生處于活躍的氣氛當中,激發對民族體育的好奇心。從而達到學生都喜歡民族體育的目的。以下是一個實例:在五六年級的學生上體育課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一些關于巴山人的生活習俗,讓他們對此感到興趣,然后組織學生一起學習巴山舞,同時進行改編添加一些小游戲,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起學生對民族體育的積極性。
(二)選取合適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學習
激起學生的興趣之后第二步就是需要選擇恰當的項目學習。在選擇具體的項目時,教師需要選擇因地制宜的一些項目,對于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就選擇和當地風俗相近的項目,比如在恩施土家族,學生就可以在體育課上開展揮手舞等民族風俗體育,但是對于一些地方特點不明顯的學校,老師就應該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設施器材等條件來選取相適應的民族體育。通過這種明確的分類,學生才會更加對于民族體育有強烈的愛好。讓民族體育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是由表及里的滲透,是真正的在學生中傳承下來。
(三)開展競技賽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關鍵部分,適當開展一些班級間的民族體育晉級賽或者是全校性的民族體育運動會,這樣有利于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學習,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結與參與意識,讓他們意識到參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能推動民族體育在小學體育課中的發展,從而提升體育課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某小學的三年級學生中教師引入了彝族舞蹈,經過兩星期的學習,學生大部分都掌握了該舞蹈的精髓,而后老師開展班級競賽,兩個班級進行上臺表演該舞蹈,各班老師做評委 ,根據該班學生的動作熟練度整齊度打出評分,根據評分平判處最優秀的班級,然后對該班級頒發獎狀或者小禮品以資獎勵。
這種形式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學習效率,有利于民族體育在小學體育課堂上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劉江.淺談民族傳統體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M].四川體育科學,2010(10).
[2]張華江.我國民族體育優勢項目的國際化發展探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2(7).
[3]劉勝利.對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07(10).
[4]于兆杰.對民族傳統體育引入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思考[J].體育世界,2006(8).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