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貞
(廣東省韶關市韶鋼實驗學校,512122)
例析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形式
——國學大課間體育實踐活動
盧秀貞
(廣東省韶關市韶鋼實驗學校,512122)

廣東盧秀貞
國學大課間體育活動,將學生活動和國學誦讀有趣融合,讓學生在強身健體的同時,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錘煉思想品德,規范行為習慣,達到“強身健體,育德促智”的目的。
抓住隊列這個易于滲透德育教育的項目,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進場音樂《紅領巾進行曲》響起,各班齊誦班級鍛煉口號步入操場,振奮人心,育人于無形(見圖1)。

圖1 誦走
1.精選十首古詩詞,創編成舒緩的準備活動《古詩韻律操》,讓學生在優美的人文意境中進入體育活動。
2.《三字經》武術操的原版動作是《旭日東升》,改編時由原來的兩拍一動變成了四拍一動,每一動對應《三字經》中的每一句,如第一節“起勢”的四個八拍對應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边@一內容,動作不變,節奏放慢,卻賦予了新內涵(見圖2)。

圖2 武術操
3.《弟子規》韻律操則選取《弟子規》中的總敘、入則孝、出則弟、泛愛眾、余力學文等章節進行編排,文中所倡導的倫理道德理念和為人處事的原則方法,雖歷經千年,仍能夠對當今時代的教育實踐發揮巨大的指導作用,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絢麗瑰寶,具有廣泛影響。
4.《日常行為規范》放松操的最大特色是融學生行為規范與形體韻動為一體,配以輕柔舒緩的《日常行為規范三字歌》唱詞,讓學生在律動中接受文明禮貌、學習衛生等行為習慣的熏陶,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通過國學加體育的有效開發創編,使國學經典文化融合在體育活動之中,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好習慣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滋潤著學生的心靈。
1.身體素質練習采用了“石頭剪刀布”的猜拳游戲,兩人進行對跳、開合跳、弓步跳、立位體前屈等練習,由此把課課練內容融入其中(見圖3)。

圖3 素質練習
2.毽球操把踢毽子中的內側踢、外側踢、腳尖踢、膝踢相結合;后踢、剪刀踢等技術動作轉化成啦啦操動作,配以大眾健身操一級的《加油歌》,輕盈有趣(見圖4)。

圖4 毽球操
3.繩操。運用短繩進行牽拉肢體韌帶,發展學生的柔韌素質,如體前屈轉圈、燕式平衡、穿繩搖胯、搖小船、交叉跳等(見圖5)。

圖5 繩操
4.跳繩活動通過一人搖繩兩人跳、兩人搖繩兩人跳、兩人搖繩一人跳、交換跳等合作跳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花樣跳繩能力(見圖6)。

圖6 兩人合作跳繩
5.大課間操由“誦走、跑操、古詩韻律操、身體素質練習、《三字經》武術操、毽球操、繩操、繩毽活動、《日常行為規范》操、《同一首歌》回歸教室”十個部分構成,時長34min,是融國學、體育、音樂等于一體的“國學體育大課間活動”,表1呈現的是學校國學大課間活動展示時的全套內容。
6.學校還根據實際操作情況設計體育分套大課間活動內容,建立了每日大課間活動方案,增加了《弟子規》韻律操、《最炫民族風》恰恰舞等內容作為補充,每天三個,輪流活動,保證學生運動的興趣,避免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等,活動方案見表2。
此外,為了激發各班鍛煉的積極性,還設計了周五下午的“陽光體育活動”計劃,即每個年級根據統一發放的器材安排周活動項目,錯峰進行?;顒禹椖可婕盎@球、足球、羽毛球、板羽球、呼啦圈、跳繩、游戲、班級對抗賽等,大大豐富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
1.注重塑造學生心靈的同時,不忘大課間活動的本來目的,不搞花架子。設計編排時,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變化規律,科學合理地安排了活動內容和運動量,武術操、繩操、毽球操幾套操的設計都帶有跳躍運動,具有一定的運動強度,身體素質練習更是設計有針對性的課課練,學生的跳躍時間長達兩分多鐘,是一套有效的有氧運動形式。
2.國學體育大課間活動跨越了簡單的身體活動范疇,在運動之余滲透國學,把運動和誦讀有機結合,將現代與經典巧妙地穿插在一起,是身體和精神雙份的“營養餐”,培養的不僅僅是體育素質,也是思想品德的“土壤”。學生不僅收獲了身體素質,建立了“健康第一”的理念,還收獲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表1 國學體育大課間活動全套展示內容

表2 國學大課間體育活動每日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