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娟+張宇思
摘 要:殘疾人作為一個弱勢群體,承受著比普通人更多的痛苦與不公,而殘疾人家庭更是面臨著巨大的物質和精神壓力。作為“感受生命熱度,為圓殘障者中國夢”系列的第三部分,本文將繼續以殘障人士及其家庭的生存現狀為研究基礎,從殘障服務人員的角度開展其對殘疾人和殘疾家庭生存現狀的認知調查,為后續研究奠定基石。
關鍵詞:中國夢 殘疾人 認知 福利制度 改善
一、引言
北京2022年申奧成功時,冬奧申委副主席、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主席說:“中國有非常多的殘疾人熱愛體育,現在國家(中國)注冊的殘疾人運動員有6800多位,他們在各個國際賽事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們希望為更多的殘疾人運動員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不僅僅是參與一般性的體育運動,還要參與更多的國際體育運動,讓他們眼界更加開闊。”這一番話讓大家的目光聚集于一個平時極易被忽略的群體——殘障人士。 現如今我國有8500多萬殘疾人,14萬的智障人士。智障人士是殘障人士中的少數,但是他們的處境可能比其他殘障人士的處境更加糟糕。那么他們的生活狀況到底怎么樣?有怎樣處境?需要怎樣的幫助?他們的醫療保障如何?國家政策的貫徹情況如何?社會各方面的重視情況又如何?這些我們難以回答的問題成為了此次研究發起的動力,本文將繼續深入殘障服務人員的視角,了解他們對殘障人士及其家庭的認知。
二、我比別人更懂你——走訪威海市殘疾人托養中心
中期實踐過程中,筆者開展了一系列獻愛心與調研相結合的活動,以殘障中心的殘疾人士為主體,其中包括“我比別人更懂你——走訪威海市殘疾人托養中心”活動, 此次活動走訪殘疾人托養中心,參訪工作人員。進一步了解殘疾人普遍性格,學習生活能力,了解殘疾人生活狀況,詢問工作人員國家社會福利政策的落實狀況,了解國家福利政策存在的問題,訊問工作人員的殘障夢,圓滿工作人員的殘障夢想。
三、工作人員:他們有夢,我們來滿
在與工作人員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威海市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作為事業單位,為殘障學院免費提供服務,學員們在托養中心的一切費用都由事業單位無償承擔,托養中心的老師為聘用人員。這里的殘障學員障礙程度較輕,自理生活能力因人而異,他們殘障的原因大多是先天所致。托養中心目前大概有40多名學員,但是只有三位老師,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平常活動的開展。我們希望能夠有更多人奉獻自己,為殘障人士服務,也呼吁更多的大學生們投身于志愿服務活動,使殘障朋友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他們雖然身體有一定的缺陷,不能準確的表達自己,但是他們都是善良溫暖的折翼天使,會在難過時給你擁抱,在開心時和你擊掌。他們平時交往的圈子很小,除了老師家長以外就是我們這些青年學生們,老師們說希望能為他們創造更多的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讓他們看看美麗的世界。在談及學生的家庭情況時,負責人老師說,他們的家庭情況參差不齊,有的學員家庭較富裕,父母極盡寵愛,也有的學員的爸爸媽媽就是這種情況,主要依靠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我們都有一個關于他們的夢,在中國夢之下,希望他們會在社會和政府的幫助下用折斷的雙翼,同樣譜寫出美麗的人生。
3天時間雖短,我們與他們一同上課,在休息時間一同做操玩游戲。從他們起床整理內務到他們吃飯休息,比起之前的周末志愿服務,每位隊員都有不同的體驗。課間休息時與老師交流了解到,這三位老師除了有一位是新來的以外其他兩位都在托養中心工作很長時間了。他們知道每一位學員的年齡和家庭情況,熟悉他們的喜好和生活習慣。而學員們對老師也是尊重與喜愛有加。長時間的相處,日久而來的感情是從一舉一動,一個眼神中就能看的明了的。我們同樣驚嘆于他們整齊的內務、朗朗上口的古詩、動聽的歌聲、認真的廣播體操動作、精致的手工藝品,我們也同樣感受的到老師的耐心與努力。老師說,他們工作的原則很簡單,就是堅持簡單的工作重復做。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實踐的辛苦也只有親身經歷才敢發言。一句詩可能要學一個月,一組廣播體操動作或許需要一年。現在,許多學員已經具備較高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了簡單的生活常識和必要的生活技能。他們會乘坐公交車,過紅綠燈,并能夠幫家人分擔簡單的家務。還有一些已經畢業的學員在社會的幫助下找到工作并結婚成家了。在交流中問起老師們的夢,就是希望他們:第一能夠獨立生活,第二他們的能力能夠被得到承認,第三希望能夠在社會上獲得平等的機會。這也是我們的夢,社會的夢,這更是我們的責任,社會的責任。
四、結語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習主席的重要講話,闡明了中國夢的核心價值,也指明了中國夢的動力源泉。通過此次認知調查我們發現,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一直在盡最大的努力,為殘疾人及其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希望有一天,殘疾人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生活得快樂幸福。盡管他們的力量微薄,但卻堅持不懈,勇擔責任,為殘疾人和他們的家庭撐起一片夢想的天空。
參考文獻
[1]袁榮珊.社區殘障人士社區服務現狀調查與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1年13期.
[2]楊俊;莊為島. 社區和康復機構對殘疾人事業影響的分析——基于殘疾人“二抽”的數據[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01期基.
[3]《殘疾人社會工作》[美] Juliet C.Rothman 著;曾守錘,張坤,等譯.
[4]《中國殘疾人社會保障與服務體系研究 》宋寶安 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孫冬娟(1996年9月),女,漢,山東省威海市,本科學生,大學本科在讀,山東大學(威海),英語翻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