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秋
摘 要:小學數學學科也有一定邏輯性,教學大綱中也強調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對學生學好數學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培養,本文分析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及培養。
關鍵詞: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學;運用;培養
邏輯思維能力就是合理、正確思考的能力,學生要想學好數學,就需要具備該能力,這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非常重要,可以讓學生處理好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果。
1小學數學中常用邏輯思維方式和運用
1.1演繹與歸納法
這是教學中使用頻率很高的推理方法,推理歸納就是對個別或者是特殊的數學知識,將其逐漸向一般規律類推。小學數學中有很多的性質、法則、運算定律都是用這個方法概括得出的。例如在學習“加法交換規律”時,教師就可以使用這一方法,列舉出兩個加數彼此交換位置交加的例子,如“5+3”和“3+5”,學生會發現最后它們的和是一樣的,都是8,可以由此推導總結出結論。
1.2分類比較法
這一方法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分類來實現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從知識點中找出異同點,可以幫助學生清楚這些知識脈絡以及總體的知識架構,進而讓學生可以使用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在真、假分數、帶分數的區別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表格的形式將三者的特征寫下來,通過表格清晰的看出異同點,進而有效的進行區分。
1.3概括法
通常這一方法與抽象法是相通的,這一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找共同點,只會再用統一的定律或者是公式進行概括,方便繁瑣的數學知識的學習,教師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時也經常使用這一方法。例如,在學習結合規律時,教師可以先用例子2×4+3×4=(2+3)×4,讓學生認識到等列式的變換,進而讓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學生可以得出交換律的公式,即a×b+c×b=(a+c)×b,可以有效的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2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
2.1合理安排教學難度,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學好數學不可或缺的一個能力,數學知識也是從簡單開始,難度不斷提升,由淺入深,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培養,難易程度不同,學生要挑戰的邏輯思維思考能力也所有差別。小學生年齡還小,在理解以及學習能力方法較為弱,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難度,先從簡單的問題開始,循序漸進引出較難的問題,讓邏輯思維培養符合學生的邏輯思維特點,建立邏輯思維思考的模式以及能力。
2.2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還需要依據教學大綱要求,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以及進度,激發和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時,可以分為認識厘米和米以及認識線段這兩部分,米和厘米是基本長度單位,而線段是由很多厘米、米組成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先讓學生了解基本的長度單位,之后可以和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說一說米、厘米之間的異同點,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之后再引入線段教學內容,在測量物體時并不是總是整數的長度,這時可以將兩個端點之間的這個長度稱為“線段”,對其進行測量使用的就是基本長度單位,通過設置問題:“什么是線段?”、“線段是如何表現的?”,讓學生可以積極的動腦思考,學生可以找出三者之間的共通性。
2.3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
每個學生之間都有差異,這是很正常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的指導學生,培養他們的思維,鼓勵學生可以自己尋找解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先給學生講解邏輯性,要讓學生知道每到題目的解決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要打破固定的解題思維,在確保思路是正確的情況下,讓學生尋找更多的解決方法。另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教學實活動,讓學生可以都參與進去,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4把握好練習題的難易程度
練習題也是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鞏固學生學習過的知識,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可以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和應用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合理的布置和設計練習題,要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讓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可以通過努力找到解題方法,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學數學。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備能力之一,教師需要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學中,除了教授學生知識之外,還需要注重對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合理的安排教學難度和進度,考慮學生間的差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冬菊.怎樣提高小學數學學困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2(10).
[2]劉德宏.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階段性實驗報告)[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