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通++徐亞捷
摘 要:“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對解決我國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等問題起到突出的作用,由于其強調就業面的擴大、就業機會的增加,所以高校需為學生提供更多職業教育內容,有利于學生職業生涯目標的實現。然而在這些機遇增加的同時,互聯網+時代對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日益突出,大學生綜合素質很難得到保障,使高校教育工作面臨較大的難題。因此,本文對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養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互聯網+”;大學生
一、互聯網+時代的相關概述
關于互聯網+時代的概念,其起初由易觀國際CEO于揚提出,其認為互聯網+本身便可作為行業中的一種服務與產品,能夠與較多跨平臺用戶場景進行融合,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對自身所處行業的“互聯網+”進行明確。而后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中,李克強總理直接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明確指出該計劃應與現代互聯網金融、工業互聯網以及電子商務等各方面相結合,推動互聯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分析
(一)互聯網+時代對學生核心價值觀培養帶來的機遇
事實上,對于現代高校學生,其本身處于價值觀形成階段,在個性需求等方面存在極大的差異,若教師教學活動中未能引入差異化服務,很容易使整個教學過程產生較多誤會,不僅難以達到教育學生的目標,且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樹立將難以保障。而在互聯網+的應用下,其本身能夠實現跨界重組,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在互聯網平臺中都能展現出來,教師可針對學生心理變化特征分析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并判斷學生的價值觀是否出現偏離,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其次,核心價值觀輻射力、感染力以及吸引力等在互聯網+時代下得到提升?;ヂ摼W+與教育行業的融合,其可直接為教師與學生提供相應的互聯網+教育平臺,而這種平臺既可為教學中的多媒體與電腦,同時也可利用智能手機終端等,這樣許多抽象性、復雜性較強的知識內容都可以音頻、視頻或圖片形式展現出來,能夠使學生對價值觀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互聯網+時代下,師生間的關系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知識傳授與被動接受方面,師生間更表現出民主、平等,教師可通過社交網絡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個性需求,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開展價值觀培育工作。
最后,互聯網+時代中涉及較多創業內容,要求高校在開展學生教育工作中對學生職業道德素質進行培養。以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新,萬眾創新”為例,其旨在要求互聯網+時代下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在線教育平臺,使學生以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參與到實際工作中,對解決學生就業難等問題可起到突出的作用。需注意的是學生這種職業道德精神本身可作為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內容,通過互聯網+教育平臺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在職業道德精神方面得到培養。
(二)互聯網+時代對學生核心價值觀培養帶來的挑戰
作為一把雙刃劍,互聯網+為學生價值觀培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為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帶來極多的挑戰。首先,從教師教育角度,傳統思想教育逐漸被互聯網教育所取代?;ヂ摼W時代下,學生無論在生活或學習等各方面都對互聯網產生較大的依賴,這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注重掌握相關的互聯網技術與網路時事熱點問題。若教師無法做到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在較多暴力信息、片面信息、消極信息影響下,學生基本的價值觀、就業觀等各方面都將偏離正軌,這與互聯網+時代的本意完全相悖,即使此時教師重新做好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念的引導,也需耗費較多的精力。同時,互聯網+平臺的利用,對教師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考驗極大。互聯網+時代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完全擺脫傳統“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方式,更樂于從網絡信息資源中搜尋自身所需要的信息,這樣包含較多負面內容在內的信息都會被學生所接受,此時若教師對這些內容了解過少,便會出現師生“課堂對弈”情況,不僅難以保證教學效果,且學生價值觀的樹立將受到很大程度影響。
三、互聯網+時代下培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相關策略
(一)互聯網+思想教育平臺的構建
現行高校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培育很難單純依托于政治課堂完成,更應注重將網絡新媒體作用發揮出來,這就要求做好思想教育平臺構建工作。結合現行互聯網+時代下對高校思想教育與學生核心價值觀培養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應注意做好頂層設計工作,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構建。實際構建中,可進行網絡育人平臺的打造,其主要融合校園網絡社區平臺以及宣傳教育平臺,學生可在社區中進行互動交流,相關的管理人員則負責引導工作。同時,在網絡建設過程中,還需充分發揮如微信、微博以及其他手機客戶端的功能,使其成為學生核心價值觀培養的主要陣地,這樣教師能夠利用該陣地對學生思想動態實時掌握,真正掌握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動權,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二)互聯網+思想教育陣地的開拓
互聯網+時代下培育學生核心價值觀的關鍵也表現在思想教育陣地方面。對這種思想教育陣地,其首先要求對高校重點網絡陣地進行占領,確保這些陣地具備基本資源共享、意見反饋以及交友等功能外,還可由學生針對某一社會熱點話題進行自身觀點的表達。但需注意的是由于高校學生本身在人生閱歷上較為缺乏,很可能將較多反主流思想作為自身“自以為是”的觀點,這就要求做好“網絡紅客”隊伍的構建,從該隊伍中選出“意見領袖”,適時針對社區平臺中存在負面思想的學生進行引導,充分發揮出整個隊伍輿論導向作用,對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可起到突出的作用。另外,在思想教育陣地開拓過程中,還需進行“紅色”網站的構建。
四、結論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高校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帶來極多的機遇與挑戰。在實際培育學生核心價值觀過程中,應正確認識互聯網+時代的基本內涵,挖掘其為學生思想教育帶來的機遇,構建互聯網+思想教育平臺,開拓互聯網+思想教育陣地,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進行突破,以此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王鎮.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自主學習優化策略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5.
[2]洪肖肖.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現狀調查研究[D].山東大學,2014.
[3]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機與“互聯網+”課堂——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新思維、新路徑[J].遠程教育雜志,2015,04: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