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翔++錢靖雯++陳芳芳++李齊歡
摘 要:本文以紹興市特色小鎮的創建路徑為研究中心,對紹興市已有的黃酒小鎮、襪藝小鎮等六個省級特色小鎮的創建和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并以此為基點,從中歸納、總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創建路徑,著力將紹興市富有文化特點的孫端鎮打造成一個獨具一格的特色小鎮。本文意在讓孫端鎮發揮其潛在價值,挖掘紹興文化內涵,同時為浙江省的特色小鎮建設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特色小鎮;孫端鎮;創建路徑;文化資源;高校資源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所謂特色小鎮,是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浙政發〔2015〕8號)鄉鎮建設是我們國家著力推進城市化建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自2014年提出“特色小鎮”這一概念,浙江省委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對村鎮建設的規劃與投入,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時任浙江省省長李強在《特色小鎮是浙江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一文中提出:“特色小鎮是浙江特色產業、新型城市化與‘兩美浙江建設碰撞在一起的產物……凡是國家的改革試點,特色小鎮優先上報;凡是國家和省里先行先試的改革試點,特色小鎮優先實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許特色小鎮先行突破。”這一理念逐漸在探索中不斷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強化。
確實,特色小鎮的創建可以幫助當地鄉鎮發揮優勢,彌補不足。以旅游業發展為例,浙江省的眾多旅游業缺乏對特色產業的凸顯。特色小鎮能夠作為旅游業的宣傳平臺,為其培育出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它在其他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特色小鎮的建設顯得迫切而必要。
紹興市素來具有文化名城的美稱,并以旅游城市而聞名。孫端鎮因其獨特的區位優勢,自然優勢及人文優勢,在生態旅游建設和旅游開發上擁有巨大前景。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情形下,孫端鎮憑借“魯迅外婆家”這一深厚的文化金字招牌,早已吸引了國內外眾多游客。此外,孫端鎮可以充分利用周邊資源,努力形成旅游經濟帶和文化傳承帶。例如,東浦鎮有酒文化,孫端鎮有水文化和古越龍山中央酒庫,這就構成了一條“釀酒—藏酒—品酒”的文化旅游鏈。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不僅可以看到酒的釀造材料、過程,還可以了解儲藏酒的知識以及酒壇的彩繪工藝。“釀酒—藏酒—品酒”文化產業鏈的形成,打破了紹興市旅游景區少且分散的特點,為紹興市旅游集聚發展提供了一個試點。在這個大背景下,孫端鎮應該更加努力發展旅游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打造專屬的旅游品牌。
為了搭建一個有文化內涵、產業特色的多功能平臺,為了提升紹興市在浙江省特色小鎮中的競爭力,打造孫端特色小鎮顯得迫切而有意義。
二、紹興市特色小鎮建設現狀及成果分析
在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鎮省級創建名單中,紹興市的越城黃酒小鎮和諸暨襪藝小鎮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隨后第二批創建名單也正式出爐,柯橋酷玩小鎮、上虞e游小鎮、新昌智能裝備小鎮、杭州灣花田小鎮又一次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通過前期資料的查找、整合與分析,我們發現“越城黃酒小鎮”的打造,指向性極為明確:即通過復興、扶持黃酒產業的發展,達到創建特色小鎮、帶來新型經濟增長點的目的。黃酒之鄉——東浦鎮,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它從“弘揚歷史酒文化”和“推進互動性旅游”兩條路徑為大切入口進行特色小鎮的搭建。至于休閑旅游項目的開發,黃酒產品的制作體驗等具體項目,其實都是基于“黃酒文化”和“重視互動性”這兩個中心點而散發的子項目。創新是推動產業發展的不竭源泉,而當今被重點提倡、宣揚的文化創意更是推動發展的寶貴財富。值得關注的是,“越城黃酒小鎮”的打造,正是立足于文化創意之上,其延伸的子產品——黃酒棒冰、黃酒面膜,刷新了人們對傳統黃酒產業的認識,為黃酒文化的推廣帶來強勁的動力與新興的活力。如今,東浦當地的年輕人也能津津樂道于“黃酒+”模式,這是創建特色小鎮的潛力與活力,也是最有話語代表權的經濟增長點。
諸暨襪藝小鎮在創建過程中牢牢把握住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樹立“互聯網+”多領域,全方位的發展格局。特色小鎮以經濟,金融,旅游等產業為依托,關鍵在于特色,核心在于以深厚的文化內涵作為小鎮的精神支撐。秉持十八大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思想,特色小鎮要努力搭建創業創新發展平臺,發揮社會帶動功能。根據有關數據了解到,諸暨襪藝小鎮在一次次浙江省工作報告中脫穎而出。2015年6月,大唐襪藝小鎮入圍浙江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2015年12月,《中共諸暨市委關于制定諸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打造“1+X”特色小鎮,縱深推進大唐襪藝小鎮建設,有序分批推進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環保、珍珠、智造、香榧等特色小鎮建設。2016年5月,襪藝小鎮入圍浙江省示范特色小鎮。2016年11月,大唐襪藝小鎮被確定為全省時尚產業類標桿小鎮。
襪藝小鎮在小鎮規劃上定位清晰,即按照新舊動能轉換的思想,遵循“創意,創新,創業”理念,力爭打造成全球性的襪藝特色小鎮,充分發揮襪藝制造業與文化,藝術,商貿交融的功能,開發研發旅游等新興產業,打造襪藝主題景觀。襪藝小鎮前期準備充分,投入資金充足,小鎮規劃面積大,空間布局合理。它秉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開發,著力搭建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互通的平臺。
紹興市第二批省級特色小鎮,蓄勢待發,并緊隨第一批的發展腳步。兼具休閑娛樂和科技創新驅動的e游小鎮,以酷玩、科技、生態為主線的柯橋酷玩小鎮,用科技推動工業創新的新昌智能裝備小鎮,以四季花海、濱海濕地為打造特色的杭州灣花田小鎮。這四個特色小鎮都以現代產業為依托,尋求增加游客與小鎮的互動性,依靠并推進科技與文化創新,以求帶動新一輪的經濟增長。紹興市已有的省級特色小鎮立足于科學的發展觀,為本項目的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實踐經驗。
三、孫端旅游小鎮的創建思路
基于紹興市其他特色小鎮創建的經驗分析,本文認為,除了發揮當地的獨特優勢外,特色小鎮還需要創建自己專有的文化標志。換句話說,滿富凝聚力的文化精神是一個特色小鎮發展的不竭動力與靈魂。要想把孫端鎮搭建成一個旅游特色小鎮,首先要優化自然資源,讓游客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時,主動尋求當地的文化魅力。于是整合文化資源,強化地方文化品牌意識就顯得迫切而需要了。
本文為孫端鎮探索出的三條路徑,強調了經濟與文化協作發展的重要性,表現了建立地方文化品牌對彰顯小鎮特色的重要價值。
(一)整合文化資源,提升小鎮文化內涵
整合特色資源是旅游開發的重點。孫端鎮因魯迅外婆家、中央酒庫、紹興平原第二大湖和鐵馬青松等文化景點被眾多游客所熟知。
酒是中華文化傳承的一種重要載體,它發揮著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作用。古越龍山中央酒庫,位于紹興縣孫端許家埭村,它占地面積廣闊,近15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可供儲存10萬噸大壇原酒。值得一提的是,古越龍山的歷史源遠流長。古越是紹興酒的發源地,其商標也是以越王勾踐伐吳時的點將臺城門和龍山為背景。中國黃酒以紹興老酒最為出名。清代名士袁枚,對貯藏年代久遠的紹興老酒稱贊不絕:“紹興酒如清官廉吏,不參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長留人間,閱盡世故而其質越厚。”到了當代,古越龍山的黃酒因其優良的品質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認可。周恩來總理也曾親自批示文件并撥款,大力支持紹興酒中央倉庫的修建工作。確實,孫端鎮的中央酒庫秉持著追求卓越質量的品牌理念,為孫端鎮的酒文化添加了更為豐富的內涵。至今為止,古越龍山中央酒庫是世界上最大的,貯存年份最長的酒庫。1928年便儲存在此地的黃酒,是我國目前貯存年份最長的紹興酒實樣。
孫端鎮擁有深厚的人文積淀,走入孫端我們可以體味魯迅外婆家的深厚文化韻味。安橋頭朝北臺門,是魯迅外婆家故居,魯迅的母親魯瑞正是在這里出生的。安橋頭給魯迅的童年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魯迅外祖父魯晴軒中舉后,嫌舊居太狹窄,遷居到孫端鎮皇甫莊。皇甫莊環水而建,臨水搭建著戲臺,魯迅小時候常在這里看社戲,《社戲》一文便從此處而來。安橋頭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為開辟特色旅游提供了巨大優勢。擴建臨水戲臺,置身課本里的社戲場景;走進農家院落,感受田園之趣。開發安橋頭休閑旅游路線,讓游客們在美麗的孫端小鎮體驗魯迅的精彩童年與當地的文化魅力。
豐富的文化資源提升了旅游小鎮的知名度與文化內涵,為特色小鎮的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內動力。
(二)優化自然資源,體驗小鎮農耕之美
現代城市文明的發展,加深了人們對農耕文化的追憶與眷戀。傳統意義上的農耕落后于時代發展的要求,大部分地區為了擺脫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紛紛向境外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從而也導致了自身可利用資源的廢棄。孫端鎮的發展模式打破這一發展誤區,其一方面進行產業升級,致力于走在產業發展的前端,另一方面孫端鎮在原有產業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創新,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為游客帶去田園風光,農耕之美。
孫端鎮位于曹娥江以西,境內的賀家池是紹虞平原第二大天然湖泊。賀家池名為池實則是一個淡水湖,其地理條件十分優越。該湖向南通往鑒湖,向北直抵海塘,淡水資源尤為豐富。“賀家池”因唐朝詩人賀知章的放生池得名。明袁宏道有詩曰:“昔聞八百里,今來八百畝。為問袁阿宏,可如賀監否?”。關于“賀家池”的形成,民間流傳著一則帶有神話色彩的民間故事:賀家村一老漢誤把龍王的龍角當作竹筍挖掘,發怒的龍王立即招來狂風暴雨,房屋的倒塌聲此起彼伏。最后,賀家村淹沒在一片汪洋中,這就是我們如今看到的賀家池。世代相傳的民間故事在情感上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與游客分享賀家池的來源,可以拉近游客與“賀家池”在心靈上的距離,使得“賀家池”帶有“人情味兒”。
孫端鎮的農業形式以農耕為主,大量的土地資源與豐富的水資源相搭配,加之地勢平坦的優勢,造就了當地一系列的典型水鄉地貌。賀家池的周邊地區就分布著大片的農田,其格局整齊劃一。經濟作物和觀賞性植物相結合的種植方式,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結合的耕種理念,創造了孫端當地優美的田園風光。縱橫交錯的田埂和田壟將大片的土地分成整齊劃一的塊狀,種類多元化的經濟作物和觀賞性作物給土地增加了一份朝氣蓬勃、自然清新的美感。
基于以上自然資源,本文認為可將孫端鎮打造成一個以賀家池為中心,集水文化與農耕文化為一體的農村生活體驗區。游客在感受田園風光和清新空氣之余,還能親身體驗耕作、采摘等勞動過程,充分享受鄉野田園之樂,體驗小鎮農耕之美。
(三)結合高校資源,強化地方文化品牌意識
大學,有著服務社會的義務。每所大學都蘊含著豐富而又獨特的資源優勢,例如:人力資源、信息資源、資產資源等。因而高校資源應義務向周邊區域教育輻射。同時,高校匯集了來自各個地域的富有創新思維的大學生群體,他們可以通過關注社會時勢變化,尋找有效資源,并利用日益發達的多媒體手段對文化品牌進行推廣,從而進一步強化地方文化品牌意識。
1.開設文化大講堂。文化大講堂是政府為市民提供的一種文化服務形式,是高雅文化走進社會,貼近生活的一條合理路徑。文化大講堂的設立,對當地中小學生來說是課堂的延伸,它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增長了其課外知識;對成人來說,文化的熏陶是提高文化素養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因此,它符合文化大講堂“豐富村民生活,提升村民文化品質”的宗旨。
建立文化大講堂,以線上線下齊頭并進為宣傳方式,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繼而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除了高校的優秀志愿者親自走入文化大講堂進行線下講座外,本研究借助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院的微信公眾號,推出《周一講國學》的視頻專題活動,即——將老師在校進行的國學課堂錄制成視頻推送給孫端鎮及周邊粉絲,這又為孫端鎮的“文化大講堂”提供了線下開展的方式。
2.當代主流文化與地方品牌文化的雙線教育。主流文化作為時代的一種象征,時刻緊跟時代潮流,滲透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導和教育著社會中的每一個群體。地方文化是一個區域的人民在漫長生產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文化體系。“品牌”就是該區域的一張富有特色的名片。地方品牌文化建設是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因此深入研究地方文化、提升當地文化軟實力、加強文化品牌效應就顯得至關重要。堅持主流文化與地方文化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是打造孫端特色的新思路。
我校大學生講師團是一支以公益教學為組織目的的優秀的學生團隊。他們活躍于紹興越城、柯橋各所學校,真正走進課堂,實現公益教學。項目成員秉著共同交流、促進發展的原則,已與講師團展開了密切合作,為孫端鎮村民的主流文化教育提供了師資基礎。另外,地方品牌文化的教育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孫端鎮憑借著與孫端、魯迅等名人的淵源,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項目成員已開始積極走訪村民,記錄并整理當地的特色文化,為地方品牌文化的打造和宣傳做了充足準備。
3.記載村志、保證文化傳承。記載村志是一項極其復雜且龐大的工程。村志的記載,為文化的世代傳承提供了最為實在的文字依據。從孫端居于此地始,到賀家池、曹娥江的歷史風韻,再到秋瑾、徐錫麟在孫端從事的革命活動,以及最被人們所熟知的魯迅與當地的淵源。這些歷史的沉淀雖然豐厚,但終究是模糊的。本項目成員本著“課題研究”的精神,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收集、甄選、梳理和整合資料,為最后的村志撰寫提供了材料基礎。
以上活動的開展為政府和高校合作提供契機,通過兩者交流協作、優勢互補,借此強化孫端鎮的地方文化品牌意識。
本文根據省政府特色小鎮建設的相關文件精神,結合自身所長,展開相關特色路徑的探究,希望能使孫端鎮發揮其潛在價值,為浙江省的特色小鎮建設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馬斌.特色小鎮: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大戰略[J].浙江社會科學,2016,3.
[2]葉慧.經濟轉型發展的戰略選擇——浙江規劃建設特色小鎮綜述[N].今日浙江,2015,13.
[3]韓金起.從創新看浙江特色小鎮建設[J].知行銅仁,2016,2.
[4]錢巧鮮.特色小鎮體育生態建設研究——以浙江諸暨大唐襪藝小鎮為例[J].浙江體育科學,2016,3.
本文系2016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紹興市特色小鎮創建路徑研究——以孫端鎮為例》結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