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瓊
(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初級中學,廣東 珠海 519110)
摘 要:情感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情緒,只有把情感教學引進歷史課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文章就初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教學的意義以及應用策略進行探討,以激發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提高歷史教學成效。
關鍵詞:情感教學;初中歷史;興趣培養;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8-0061-01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已不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必須打破以前單純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把情感教學引入課堂,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才能提高歷史教學的成效。
一、歷史教學需要情感教學
部分學生覺得歷史課枯燥乏味,歷史課照本宣科……這種困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原因很多。而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改變過去教師滿堂灌的被動局面;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強調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且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新的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目標,強調落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初中歷史教學不再是教師單一的講授,不再是學生下課就把書放一邊。它要求教師必須組織一個學生容易接受的課堂,摸清并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融入教學情感,適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情感特點和學科特點,發展學生的歷史愛好、歷史情感和歷史思維能力,真正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欲望,牽引著學生課內課外關注歷史、運用歷史知識,讓歷史課成為學生愛學的科目。這是初中歷史教師新時期的追求。
二、歷史情感教學應有章可循
(1)激發積極情感,實現歷史課堂新翻越。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新時期的歷史課堂應在情感教學方面下功夫,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長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實現高效歷史課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教學對于歷史新教材而言意義重大:它不是刻意地討好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更不是純粹的投機主義,拿到成績就罷休,而是教師知道學生缺什么、想什么、喜歡做什么,再由境入情,使學生融入課堂,讓他們愉快地學習,更有效地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
(2)研究教材,貼近學生,豐富生活。歷史教師應帶著熱情,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心里。教師為了讓學生感受“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實質,先是把男生分成瓜分世界的英國組、美國組、法國組、日本組,再把女生分成被瓜分的德國組和中國組,讓女生體會到被瓜分的屈辱,認識到被人欺侮是因為國力不強,并進一步認識到那兩個會議其實是帝國主義國家的分贓大會,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了鴉片戰爭爆發的緣由。學生更喜歡充滿挑戰、富有動感的課堂,因此歷史課堂教學不一定局限于一個模式,教師要加工教材、活用教材。只要學生有了參與的積極性,課堂學習將變得輕松而有趣。在調動學生參與意識方面,教師應大膽地創設平臺,引進一系列活動。首先,開展“歷史故事大家講”活動。學期初,歷史教師可以發出征集“歷史小故事”通知,鼓勵學生搜集一兩個歷史小故事,先在同學中互講小故事;接著精選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每節課推薦一位學生講述一個與該節課有關的小故事,鼓勵其他同學及時評價;然后再逐步擴大參與面,爭取人人能講歷史小故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開辦歷史圖書角活動。學期初,教師可以倡議家里有藏書的學生捐出一到兩本中國古代歷史方面的書籍,放到班級圖書角,做好編號,建成歷史圖書角。每周選取一節歷史課,抽取15分鐘作為歷史課外閱讀時間,鼓勵學生每月至少閱讀一本歷史課外書,并適時推選3位~5位讀書積極分子介紹讀書經驗。
(3)轉變教師角色。歷史教師與學生合作型的課堂教學,體現的是教師與學生的平等關系,不再過分強調師道尊嚴,課堂上教師不再生硬地講授知識。教師還要通過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產生學習的欲望。例如,教師在進行“抗日戰爭”情感教育時,先在課前播放視頻:“七·七”盧溝橋事變到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歷史視頻再現,中華兒女萬眾一心抗日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讓全國人民深受鼓舞。再動情講史:“七·七”盧溝橋事變以后,日本帝國主義邁開全面侵華的步伐,暴露了日帝侵占我國領土的野心;國難當頭之際,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隨著太平洋戰爭的到來,世界反法西斯組織的誕生,中國和外國反法西斯組織團結起來,最終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這時,歷史教師再深情地啟發學生:抗戰勝利標志著中國人民洗刷了一百多年的屈辱,真正取得了反帝斗爭的徹底勝利,它對中國以后的發展道路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正視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的災難,讓學生不忘戰爭、不忘國恥。
三、結束語
總之,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缺少情感激發,學生在學習歷史時大多是機械記憶,課堂教學耗時多且收效低。因此,在今后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戴曉萍.論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思維的培養[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6(04).
[2]廖敬東.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