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瑛
(江蘇省常熟市沙家浜中學,江蘇 常熟 215559)
摘 要:文章以任務型原則在英語閱讀中的運用為論述要點,提出預設任務、探知任務和延伸任務對激活學生認知思維情感的重要作用。同時,圍繞問題探究核心,注重話題設置的多樣性、探究多元化和發展的多層次,引導學生在深入探解任務過程中深化感悟體驗,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聚焦要點和中心問題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認知感悟。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任務;協作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8-0081-02
任務型教學方法運用于英語閱讀深受教師的青睞,更給學生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清新之感。給學生設置多樣化的任務,鼓勵他們在自覺探究和深入交流中主動破解難題,更利于他們將閱讀信息輸入主動轉化為表達運用,增強認知感悟。教師可通過讀前指導,讓學生在關注閱讀重點中主動質疑思考,主動探知問題;運用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各抒己見的過程中集思廣益,豐富閱讀理解過程;運用拓展延伸,讓學生在深學延展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深刻感知和深度體驗,在深入運用的過程中強化感知。
一、預設讀前任務,把脈問題
帶著問題閱讀遠比走馬觀花式的瀏覽更有意義,能幫助學生在主動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有所積累。教師要關注學生在閱讀中可能遇到的難題,通過預設話題任務引導他們讀前探知,幫助他們明確閱讀理解目標。讀前任務創設能使學生在帶著問題進行深入探究的過程中把握重點,并在主動搜集相應的背景資料中強化認知。預設的任務應該在緊扣問題要點的基礎上多給學生提示,幫助他們深入研讀語篇素材內容。例如,在九年級英語上冊Unit 4 Growing up的“Never Give Up”教學中,教師可結合語篇表達的“永不放棄”主題,針對Spud Webb及其身世,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思考如下的話題: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Spud Webb?Why did Spud Webb get so achievement?What do you read in the article?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結合語篇表達內容摘錄相應的詞匯語句,幫助他們在認真梳理相應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增強綜合運用技能。學生在查找相應的問題中,能夠根據Spud Webb的相關身世了解相關的內容。很多學生了解到身高只有1米69、被昵稱為“土豆”(Spud)的他,竟在1986年“扣籃大賽”中奪得“扣籃王”稱號,成為NBA的傳奇。讀前引導能使學生自我查漏,幫助他們在找出問題的過程中有所發現。
教師還可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主動收集相應的背景素材,幫助他們在開闊視野的過程中獲得深刻感知。要圍繞閱讀中的問題,多給學生提供不同的話題引導,讓他們能夠主動選擇,形成豐富的語言感知。應關注學生的閱讀發現,鼓勵他們運用提出問題的方式主動表達,讓他們有充分暴露自身理解思維局限的機會,便于教師找準相關問題,幫助他們在深入探知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二、合作探解任務,建言獻策
帶著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能使學生有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也便于他們在不斷修正問題的過程中增強綜合運用能力。突出任務理解方法的多樣化,組織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討論交流,能使閱讀更有深度。教師要運用合作探知幫助學生在結合集體智慧的基礎上主動調整學習狀態,讓他們能夠有針對性地找出相應的問題,在討論中“知其然”而“所以然”。合作討論能使學生在問題探究中真正體味到探究問題的快樂。例如,在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學中,教師可圍繞“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表達主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Do you know about story of Rome?”和“What should we do in the foreign country?”等問題進行交流,幫助他們在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中形成更為豐富的認知體驗。教師還要運用小組合作探究,幫助學生就“How do you deal with the others”主動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教師還可建議學生根據自己的合作探究發現,圍繞“The different culture”表達主題,使學生在暢所欲言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深刻感知。學生圍繞跨文化交際、處事交往等方面進行表達和討論,在全面閱讀感知的基礎上獲得了深刻感知。
為學生創設暢所欲言的平等交流環境,幫助他們在不斷深入探討的過程中豐富認知情感,更利于他們深化理解。話題任務應該體現多樣化和差異性,能夠幫助學生在對照文本素材中形成有意義的感知。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總結歸納互動交流過程,幫助學生在梳理知識要點中生成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多給他們提出相應的策略,使學生在主動發表自己觀點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不同認知,便于他們在圍繞中心進行深度交流中獲得感悟。
三、深度拓展任務,提升語技
閱讀是學生積淀文化知識的載體,更是他們提高語言表達綜合運用能力的橋梁。多運用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拓展任務,讓他們在具有開放化和多樣化的探知中總結反思,利于他們形成語感。深度拓展延伸能使學生在主動挖掘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更多實踐運用機會。深度拓展任務,可以讓英語閱讀更有廣度。例如,在九年級上冊Unit 1的“Reading 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教學中,針對“職業與幸福”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如下的延伸任務:What is your favorite job?How to make your job become happiness more and more?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從語篇閱讀素材中延伸自己的發現。學生通過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圍繞“What am I going to do”進行深入交流,可以在主動表達的過程中獲得更多實踐運用機會;還可結合“The value of happiness and job”主題,以主題演講的形式進行深入表達,獲得更多的實踐運用機會;還可根據自己的喜歡職業,運用對話交流的形式,針對“What will you do in the future”進行主動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體驗。要通過這樣的深入拓展運用,讓學生運用主題演講、講故事、小品模擬等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來活化理解,在自我表達和彼此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在實踐運用中提高語用技能水平。
在選擇相應的話題任務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不同感知和體驗,從他們感興趣或者關注度較高的素材中設置相應的話題任務,幫助他們總結歸納自己的閱讀理解。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和建議,鼓勵他們圍繞教材文本內容自我摘錄提煉,引導他們在佐證自己觀點中收集更多有價值的語句,幫助他們深化感悟。深度拓展能使學生在主動搜集相應素材的過程中靈活運用課程知識,滿足他們全面發展的需要。
四、結束語
總之,運用任務型教學原則指導英語閱讀,能幫助學生在明確閱讀目標和具體要求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認知,形成敏銳的語言感知。同時,教師從問題設置引導、互動交流和多元拓展中,帶領學生多總結反思,引導學生在主動實踐嘗試中發現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一定能使閱讀更有新鮮度和深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孔魯靜.初中學生英語閱讀技能的培養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35).
[3]潘芳英.初中英語有效閱讀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6(02).
[4]王云峰.初中英語閱讀課中的有效詞匯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13(23).
[5]方亞君.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反思與探新[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0(03).
[6]陳國安,姜晶.初中英語有效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與運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