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玲
(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第四中學,遼寧 大連 116221)
摘 要:物理習題教學是教師通過對習題的分析,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深化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答題過程中會出現各種錯誤,教師要有資源意識,有效利用錯誤資源,幫助學生補充生活體驗、掌握物理模型、審清復雜問題,并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生形成正確認識。
關鍵詞:錯誤;初中物理;教學資源;有效利用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8-0092-01
物理習題教學就是通過對物理習題的解決來對已學知識和物理規律的進一步理解。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會出現許多錯誤,這些錯誤可以成為物理教學的寶貴資源,是教師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的機會。教師可以利用這些錯誤,給學生以更加深刻的印象,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認識。本文就如何讓“錯誤”成為初中物理教學的寶貴資源進行論述。
一、充分利用“錯誤”,補充生活體驗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發育的黃金時期,青春激情,但是缺少豐富的人生閱歷,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也缺乏一定程度的學習經驗。他們幾乎沒有體力勞動和自己動手創作的經歷,而這些經歷恰恰蘊含著許多的物理規律和物理常識,這就導致初中生對真實生活的感知能力差,對生活的興趣不濃烈。物理錯誤是一種教學的寶貴資源,利用好這些錯誤,可以將學生們帶入生活,給他們豐富的感知,讓他們對生活充滿興趣,從而形成反饋機制,將這些樂趣帶入廣闊的物理世界中。比如,學生理不清杠桿原理中,什么樣的情況省力氣,什么樣的情況省距離。這時候出現的錯誤就是缺乏生活經歷,因為生活中用掃帚掃地、用釣竿釣魚、用指甲刀剪指甲等經歷都體現著杠桿原理。教師應讓學生通過這些體驗了解:只有當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時候才會省力氣,而當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時候會省距離。學生就會了解到,掃帚柄設計得那么長,就是為了省力氣;日常中的指甲刀設計的動力臂比阻力臂長上好幾倍,也是為了在剪指甲的時候省力氣。正是這些學生理不清的物理問題和錯誤,豐富了學生的人生體會,也會讓他們在日常中覺得生活充滿樂趣。
二、充分利用“錯誤”,審清復雜問題
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未發展成型,所以對于某些邏輯或者物理規律的疊加不能夠了然于胸。對于這一類的復雜問題,教師可利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錯誤來進行物理知識的教學。復雜問題的根本是簡單物理規律的綜合應用,只要夯實了基礎,學生們就會輕松地解答問題。教師可讓學生將題目中所給的信息與平常的練習做一些簡單對比,根據差異做出相應的解答。學生只要將物理規律牢記于心,將已知條件一條條地列舉出來,明確所要求解的問題是什么,確立解題思路,就可以順利解答了。比如,體重500N的人站在地面,準備將重為700N的重物吊起,若不計滑輪、繩重與摩擦,求人至少要用多大的力拉繩子才能夠將重物吊起?顯然,以動滑輪與重物整體為研究對象,兩根繩子都向上受力,并且在勻速吊起的情況下,人的用力僅為所需的一半,即2F=G,所以,此時,人用的力為重物的一半350N。另外,若人站在重物上拉繩子,需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夠吊起重物?相比于第一小問,該問題就是復雜問題了,此時需要以動滑輪、重物和人整體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篇幅所限,圖略)。一共有三股繩子向上給予研究對象拉力,在勻速吊起的情況下,可知拉力為所需的三分之一,即:3F=G(總)=G(重物)+G(人),根據已知條件可知,F=400N。這樣,教師根據學生的錯誤進行用滑輪處理復雜問題的教學,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充分利用“錯誤”,掌握物理模型
學習物理知識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很好地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所以,物理課本中存在著很多的物理模型,這是將眾多的物理現象經過嚴謹的分析和總結而確立的,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相似的問題。學生掌握好物理模型,在問題的解答過程中就會胸有成竹,給解題過程提供很大的便利,節約時間,將時間更多地用在復雜問題的解答上。比如,在電阻這一物理量的學習中,電阻本身的大小與電流和電壓沒有任何關系,只是通過這兩個物理量來進行計算而已,其本身只與自身的材料屬性、電阻的長度、電阻絲橫截面的大小有關。另外,電阻不是固定的,其也與電阻所處的環境的溫度有關,其值隨著溫度升高而變大,隨著溫度降低而變小。雖然R=U/I,但是電阻R卻是一個“清高的”物理量。密度這個物理量也是一樣,其通過質量和體積求解:M/V,但是密度只與自身的材質有關,其本身的微觀形式是怎樣的才能夠決定密度的大小,即使裁剪成無數塊也對材料的這一物理量沒有關系,沒有任何影響。這就是一個物理模型,經過總結而來。學生們如果犯了這樣的錯誤,就能夠將這個模型牢記于心了。
四、結束語
總之,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就是對學習成果的最好的反饋,反映了學生們的思考方式和解題模式。教師針對這些錯誤進行再教育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薄弱之處,幫助他們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現狀,并采取相應的措施,記住相應的知識點,提升自己的物理素質。
參考文獻:
[1]白孝忠.初中物理習題教學利用錯誤資源的實踐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2(25).
[2]劉盛忠.初中物理教學“新課引入”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2).
[3]袁海泉,杜恒軍.學生已有經驗用于中學物理教學的思考[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