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軍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股骨近端鎖定加壓鋼板與動力髖螺釘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比較
吳愛軍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 觀察股骨近端鎖定加壓鋼板(PFLCP)與動力髖螺釘(DHS)兩種內固定方法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2011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骨科的54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分別進行PFLCP(32例)和DHS (22例)內固定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功能鍛煉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結果兩組患者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功能鍛煉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PFLCP組的骨折愈合時間短于DHS組(P<0.05)。髖關節Harris評分結果顯示,PFLCP組優良率高于DHS組(P<0.05)。PFLCP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DHS組(P<0.05)。結論 PFLCP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操作簡單,骨膜剝離少,固定可靠,效果顯著,并發癥少,手術創傷小,患者臥床時間短、骨折愈合快、肢體功能恢復好,是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理想方法。
股骨轉子間骨折;動力髖螺釘;股骨近端鎖定加壓鋼板;老年患者
為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減少由于手術刺激引起的并發癥和潛在疾病,應早期采用可靠的內固定方法和進行功能鍛煉。2011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骨科對54例不同類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分別進行股骨近端鎖定加壓鋼板(PFLCP)和動力髖螺釘(DHS)內固定治療,并對兩種內固定方法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資料
參與本次研究的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共54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齡61~76歲,平均年齡(67.6±2.5)歲。按治療方法將其分為兩組:(1)PFLCP組:共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8.9±2.6)歲;高能量損傷21例(高處墜落傷7例,交通事故9例,直接暴力打擊5例),骨質疏松11例;左側15例,右側17例;Evans-Jensen分型:Ⅰ型6例,Ⅱ型8例,Ⅲ型6例,Ⅳ型8例,Ⅴ型4例;Singh指數:Ⅱ級18例,Ⅴ級14例;受傷至手術時間3~9天。(2)DHS組:共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7.5±4.2)歲;高能量損傷13例(高處墜落傷6例,交通事故4例,直接暴力打擊3例),骨質疏松9例;左側10例,右側12例;Evans-Jensen分型:Ⅰ型5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4例,Ⅴ型3例;Singh指數:Ⅱ級12例,Ⅴ級10例;受傷至手術時間3~8天。兩組患者年齡、性別、Evans-Jensen分型、受傷側、受傷至手術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將患側臀部墊高30°,選擇股骨上端外側切口。
1.2.1 PFLCP組 切開暴露股骨大轉子,不剝離骨膜,用剝離器在股外側肌與股骨干之間建立隧道,插入鎖定鋼板,在C臂機定位下,先從鋼板近端的定位孔鉆入1枚股骨頸導針,透視見位置正確后再鉆入2枚導針,擴孔旋入鎖定螺釘,深度達關節面下1 cm,置入股骨干螺釘。C臂機透視下位置滿意,活動關節良好。對于需要植骨的患者,在內固定的同時行自體或同種異體骨植骨。置負壓引流后逐層關閉切口。
1.2.2 DHS組 C臂機透視下行骨折復位,從大轉子下2 cm處向股骨頸內鉆入1枚導針,至其尖端距股骨頭軟骨下骨質約1 cm時,測定其進入骨內的長度,以此為依據選擇長度合適的空心髖螺釘,擰入長度適當的髖螺釘,連接套筒鋼板于股骨外側,擰入皮質骨螺釘。為防止股骨頭旋轉,可于髖螺釘上方置入1枚抗旋轉螺釘。對于需要植骨的患者,在內固定的同時行自體或同種異體骨植骨。置負壓引流后逐層關閉切口。
1.3 術后處理
兩組患者術后均抬高患肢,常規預防性應用抗生素、低分子肝素,預防感染及下肢血栓形成。術后24~48小時拔引流管。術后第二天,指導患者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及足踝膝關節功能鍛煉,4周內禁止盤腿、側臥及下床。對骨質疏松患者每日肌肉注射鮭魚降鈣素1次,50 IU/次,連續注射1個月,間歇1個月后再重復注射1個月,共治療3個月;同時每日口服鈣爾奇D,600 mg/次,連續治療6個月。術后6~8周扶拐不負重行走,定期復查X線片,骨折線模糊并有大量骨痂形成后方可棄拐完全負重行走。
1.4 療效評定標準
術后最后一次隨訪按髖關節Harris評分評價療效:≥9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可;<70分為差。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BZ_91_1569_1594_1585_1627±s)描述,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統計學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相關指標比較(見表1)
兩組患者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和功能鍛煉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PFLCP組的骨折愈合時間短于DHS組(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相關指標比較(BZ_91_1569_1594_1585_1627±s)
PFLCP組髖關節Harris評分優良率明顯高于DHS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最后一次隨訪時髖關節Harris評分比較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PFLCP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DHS組(P<0.05)。
3.1 兩種內固定方法的比較
3.1.1 DHS DHS手術創傷小、操作簡單、固定牢靠,且動力髖螺釘有很好的滑動加壓作用,但是容易導致螺釘松動、髖內翻、鋼板斷裂及骨折不愈合等并發癥。
3.1.2 PFLCP (1)鎖定鋼板的主要生物力學特點為成角穩定,不需要塑形,作為一種內固定支架,與骨面不產生壓力,可保護骨膜以及維持骨折斷端血液供應,促進骨折愈合;(2)近端鎖定螺釘為空心設計,可減少對松質骨的進一步破壞;(3)3枚空心鎖定螺釘呈“品”字形固定,有很好的抗旋轉作用;(4)操作簡單,骨膜剝離少,有利于術后骨折順利愈合;(5)老年患者骨質疏松,粉碎性骨折發生率高,鎖定加壓鋼板能有效防止骨折移位,并與骨面有較好的貼附,特別適用于復雜的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1]。
3.2 兩種內固定方法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功能鍛煉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PFLCP組骨折愈合時間短于DHS組(P<0.05),這與PFLCP操作簡單,患者臥床時間短、骨折愈合快、肢體功能恢復好、髖內翻等并發癥少以及骨膜剝離少和有利于骨折愈合有關。髖關節Harris評分結果顯示,PFLCP組的優良率高于DHS組(P<0.05),且PFLCP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DHS組(P<0.05)。因此,與DHS內固定方法相比,用PFLCP內固定方法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操作簡單、骨膜剝離少、固定可靠、并發癥少、療效顯著,是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理想方法。
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可引起骨性疼痛、骨折不愈合或延遲愈合,因此,應重視對骨質疏松的治療。除適當鍛煉外,我們對有骨質疏松的患者采用鮭魚降鈣素、鈣爾奇D治療,效果滿意。應鼓勵患者進食含豐富鈣質的食品,以保證每日攝取足夠的鈣質,有利于骨折愈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術后穩定骨折患者可早期行康復鍛煉,不穩定骨折患者早期行康復鍛煉會造成內置物松動,從而導致手術失敗,因而不應早期下地活動[2]。
[1]董紀元,李國宏.老年人股骨轉子骨折圍手術期的治療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00,20(8):476-479.
[2]張經緯,蔣垚,張先龍,等.股骨轉子間骨折不同手術方法比較[J].中華骨科雜志,2005,25(1):7-11.
R195
:B
1671-1246(2017)12-0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