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潔+++黃佑軍
[摘 要]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指導我國未來中長期發展的重要理念,廣東省在節能減排、發展綠色金融方面全國領先,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主要體現在綠色金融產品缺乏創新,社會認知不夠,邊界不清;綠色金融缺乏盈利能力,內部動力不足;綠色金融政策體系不完善,法律法規不健全等方面。廣東省要想更好地推進綠色金融發展,應該遵循經濟規律和生態環境規律,保持兩者之間的健康協調關系,在政府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優化頂層設計,創新金融制度,完善金融政策,創新金融產品,以此推動我國經濟向綠色、低碳化轉型。
[關鍵詞] 廣東省;綠色金融;環境治理
[中圖分類號] F740 [文獻標識碼] A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成為指導我國未來中長期發展的重要理念。為適應可持續發展需要,廣東省圍繞這一理念,在經濟新常態下,轉變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以期在經濟金融技術、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做出重大突破。
一、綠色金融的內涵
(一)綠色金融的含義
綠色金融包含金融理論和金融實踐兩方面內容,是指金融部門在投資和融資政策中,將環境保護和潛在的環境污染作為考慮因素;在銀行的日常業務中,將環境條件相關的潛在回報、風險和成本作為考慮因素;在金融經營活動中,將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作為考慮因素,通過協調社會資源配置,利用金融手段,達到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二)綠色金融產品
經過世界金融機構的創新之后,綠色金融產品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支持綠色產品的金融商品,如項目融資、綠色基金以及防范環境污染的風險投資等金融商品;第二類是由商業銀行提供的綠色金融產品,這類型產品的目的是通過其優惠作用起到樹立消費者環保意識的目的,如銀行為購買電動環保汽車或者節能設備提供優惠貸款,綠色存款、綠色信用卡等;第三類是減少碳排放量的碳排放交易相關產品,如與碳排放中介業務、碳排放融資業務以及碳排放咨詢相關的金融業務。
二、廣東省綠色金融發展現狀
近幾年,廣東省政府在節能減排方面,以降低單位GDP能耗和工業增長值能耗為己任,在發展綠色金融與治理生態環境上找到突破口,“十二五”期間,廣東省超額完成國家布置的任務,以其金融總量大、市場化程度高、產品創新活躍,成為全國首批七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之一。
(一)創立綠色金融服務平臺
“廣碳綠金”是廣東省首創的第一個綠色金融服務平臺,該平臺將實現兩個功能,一是服務金融機構,整合與綠色金融相關的金融產品,如信貸、債權、股權交易、基金等;二是服務企業,協調企業與金融機構的關系,加強兩者對接,加快相關金融政策的落地速度。2016年,在這一平臺催化作用下,廣東碳市場成交量與成交金額均位居全國第一,碳配額規模已躍居全球第三,僅次于歐盟、韓國。
(二)創新碳金融業務
碳金融發展不僅有利于社會資源的科學配置,也有利于推動綠色金融的健康發展,從而最終實現綠色經濟的不斷進步。為了碳金融業務的順利開展,廣東省在碳排放管理上下功夫,科學完善交易機制,創新交易方式,推出了多個新型綠色金融業務,如碳排放權遠期交易、碳排放配額遠期交易、碳附加資產證券化、碳排放配額抵押融資、回購融資、綠色債券、綠色融資租賃等,引進多個融資項目。
以碳排放配額遠期交易為例,廣東省在碳交易平臺上推出該交易不久,廣州微碳與河源和興水泥就利用該平臺,完成19320噸碳排放配額遠期交割,成為國內第一單碳排放配額遠期交易業務。該項業務在市場中廣受歡迎,就是因為通過碳排放配額遠期交易,可以規避今后由于碳配額價格浮動所造成的風險,提前為企業控制好企業成本。
(三)強化政府職能
廣東省政府相關管理部門采取措施推動綠色金融發展,金融機構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在金融支持環保和綠色產業發展上取得積極成效,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一是完善組織協調機制,發揮相關部門主觀能動性,鼓勵推進多部門參與綠色金融發展;二是發揮政府政策引導職能,鼓勵金融機構增加綠色信貸投入;三是加強綠色產業政策導向作用,利用信貸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向綠色產業傾斜;四是完善鼓勵機制,運用貼現工具鼓勵環保金融業務開展;五是鼓勵廣州申報“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以期以點帶面在全省推廣綠色金融改革。除此之外,廣東省金融管理部門還加強各部門協作,鼓勵商業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為綠色金融發展保駕護航。
三、廣東省綠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現階段廣東發展綠色金融存在的問題
1.綠色金融產品缺乏創新,社會認知不夠,邊界不清
廣東省政府雖然大力支持發展綠色金融,推出了一系列綠色創新產品,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很多人都認為綠色金融就等同于綠色信貸;發展綠色金融就等同于減少貸款額度,以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的發展,這都反映了社會對綠色金融產品的認知不夠。事實上,綠色金融還包括綠色證券、綠色保險和碳金融產品等。
2.綠色金融缺乏盈利能力,內部動力不足
綠色發展的本質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協調經濟、生態、資源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而金融產業的本質是獲取利潤,以盈利為目的,二者之間存在矛盾。廣東碳金融發展在全國領先,商業銀行對重點節能減排企業提供銀行貸款,發行短期融資、中期票據、保理、股權質押等支持,但廣東省綠色金融主要靠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推動,缺乏對碳減排的強制管理,減排需求少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難以實現可持續盈利,造成內部發展動力不足。
3.綠色金融政策體系不完善,法律法規不健全
目前,綠色金融方面的法制建設尚處于空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缺乏綠色金融相關政策法規,可以遵循的大多是由財政部門、環保部門、行業協會等發布的規章制度;第二,現有的綠色金融政策措施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實踐中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無法落到實處;第三,缺乏有效的財政補貼政策和激勵政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積極性;第四,綠色金融信息披露機制不健全,缺乏統一標準,具體權責不明。
(二)廣東發展綠色金融的對策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應該遵循自然規律,綠色金融發展也不例外,廣東省要想更好地推進綠色金融發展,首先應該遵循經濟規律和生態環境規律,保持這兩者之間的健康協調關系,在政府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優化頂層設計,創新金融制度,完善金融政策,創新金融產品,推動我國經濟向綠色、低碳化轉型。針對廣東省綠色金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探索性創立排污交易試點,建立區域排污交易機制
在珠江三角洲區域建立排污交易試點,不僅在環境治理上有明顯優勢,在排污交易上也有鮮明的代表性,有利于市場的穩定運行。利用珠江三角洲的優勢,形成一個區域性的市場化機制,政府要轉變管理思路,轉變職能定位,創新管理方式,提高服務質量,讓環保項目、排污指標、資金等要素自由流動,為市場搭建平臺提供有效服務。以珠江三角洲區域作為試點,以點蓋面,在廣東全省推廣排污交易機制,降低廣東地區的排污量以達到改善環境的目的。
2.健全綠色金融內部機制,完善綠色金融相關法規
首先,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推動綠色責任保險時,將污染責任險作為激勵機制,按照商業保險模式去發展環境責任保險,但仍要保留其商業保險模式,提高免賠門檻,界定賠款標準,抓大放小,降低保費,增強企業綠色發展動力。
其次,完善上市披露機制,加強對上市公司履行保護環境責任的約束。一方面,上市公司應自覺加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遵守環境保護相關規定,另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其聯動機制,創新注冊改革,規定上市披露標準,完善披露信息要求,將完善環保信息作為上市準入門檻,要求準上市企業披露其環保信息。
第三,不同綠色金融手段互相配合,以達到全面治理生態環境的問題。例如:企業投資環境責任險,可以考慮對其信貸提供支持,若該企業在此方面做得不好,也可將實時數據提供給相應的金融機構,從而提高信息化程度,降低成本,優化保單結構,共同促進綠色金融發展。此外,完善內部競爭機制,賞罰并重,激勵先進企業懲罰落后企業,形成有效激勵機制和綠色長效機制。
最后,完善綠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為綠色金融的發展保駕護航,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政府應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將《京都議定書》、《巴黎協議》等類似國際公約轉化為可執行的國內法律,推進綠色金融快速發展。
[參 考 文 獻]
[1]鐘旭東.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問題與對策探討[J].時代金融,2016(9).
[2]王嬌,史安玲.機遇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問題的探討[J].中國商貿,2015(5).
[3]上海市宏觀經濟學會環境經濟專業委員會綠色金融研究課題組.以綠色金融手段治理生態環境問題[J].上海經濟,2017(1).
[4]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課題組.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J].金融論壇,2015(10).
[5]郭家軒,謝慶裕.綠色金融讓廣東經濟“綠”起來[N].南方日報,2016-06-22.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