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葳葳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法律體系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特別是民商法信用體系的建設迫在眉睫,民商法信用體系對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從當前國內民商法信用體系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從信用的視角出發,探討建立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有效對策,強調民商法建設中信用的重要作用,以一個良好的民商法信用體系維護實際經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民商法;信用;構建;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市場經濟取得了很快的發展,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社會上的信用缺失問題也逐漸凸顯,給企業和個人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民商法的保障,民商法信用體系建設的的基本原則就是誠實信用,誠實信用不僅能促進市場經濟的良好發展,還能維持社會環境的穩定,使市場建立正確的管理體系,維護市場發展的秩序。信用是企業或個人的一種美好品質,要求我們要對自己言行負責任,約束我們遵守法律規范的準繩,一個人沒有信用難以在社會上立足,難以成就一番事業,對于民商法中的信用而言,其是維護市場穩定的必然要求,以此構建民商法信用體系十分有必要。利益雙方簽訂完合同后,都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忽視了自己在合同中的責任,因此合同中存在一些由于合同雙方喪失信用而產生的問題,即使民商法的法律規范十分完善,但還是避免不了由于信用缺失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所以說民商法中考慮信用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筆者通過對民商法信用體系的含義和構建的特征進行闡述,針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構建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有效措施。
1 民商法中信用的含義和基本特征
1.1 民商法中信用的含義
我國民商法中對信用有很多種定義,不管是哪種定義,它們的本質內涵是一樣的,對信用大體上有兩種判斷,一個就是事實判斷,就是判斷民事主體是否具有一定的償還能力,且這種償還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事實基礎上的,民事主體的品德、能力和資本是償還能力的三個組成部分,品德主要是從民事主體的歷史記錄來判斷的,這些歷史記錄是過去已經發生過的,不能改變,具有客觀性;能力則可以從民事主體的年齡、文化程度和商業經驗等方面來判斷,對于一個現代人來說,這些方面也具有客觀性;資本就是民事主體本身最明顯的東西,更具有客觀性,民事主體對客觀事實的判斷從而有權利對錯誤信息提出異議或修改的意見。價值判斷則是社會或第三方對民事主體償還能力和信賴度做出判斷,最終決定民事主體是否可以授信以及授信的額度大小,價值判斷具有明顯的主觀性,信用的價值判斷是授信的前提條件,其本身并不能決定是否能帶來授信,基于信用的價值判斷具有主觀性,因此民事主體一般不會對價值判斷的結果提出異議。從信用的兩個判斷來看,信用具有兩層內涵,一個就是民事主體的信賴和評價通過信用來實現,是一種對民事主體人格的評價,第二個含義就是社會或第三方對民事主體償還能力進行評價。更加詳細地分析就是,信用要求民事主體必須要履行自己的義務,首先是民事主體要履行自己的合同或者承諾,償還債務和承擔法律責任都是民事主體需要做的,其次就是在進行交易的時候,合同雙方都有通過一定渠道獲取對方信用情況的權利,以此來避免或者降低合同的風險,此時所說的信用情況就是對民事主體的信用價值判斷的內容。總的來說,民商法中信用就是社會或第三方對民事主體償還債務等能力的整體評估信賴程度的大小。
1.2 民商法中信用的基本特征
很多學者認為分析信用的特征首先要從民事主體主觀上是否遵守承諾、履行義務等方面入手, 然后再分析民事主體的社會關系,其次是民事主體對未來經濟利益的預期,最后從利益性入手,也就是對信用的民商法定義做了一些延伸,因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民商法中信用的基本特征進行闡述。
第一,信用是民事主體的一種資格。信用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是民事主體進行交易的基礎,一個人只有具有了信用,才能擁有一定的榮譽,才能成為權力的主體,才能參與到市場交易當中,才能具有一定的法律資格。例如工商局對公司注冊進行了相關的規定,一個公司達不到注冊的規定,是不允許注冊的,因此信用對一個公司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信用是與財產關系緊密的主體資格。傳統“熟人社會”中判斷一個人的信用情況以及不滿足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確認一個人的資本標準和財產是當今市場中應用廣泛的一種方法。信用可以為個人或企業贏得利益,因為一個人或企業擁有良好的信用,社會上的企業或個人會給予幫助,從而企業可以創造一定的效益;信用可以以貨幣的形式來衡量其價值,目前存在一套可以計算信用價值的模式;信用受法律保護,我國民商法中有具體的規定,企業經營者不得為了利益競爭而誣陷他人的商業信譽和商業聲譽,否則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并對賠償一定數目的賠償給受害人。
第三,信用是一種可以計算的信息。我們現在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民事主體的信用已經信息化,通過一定的量化方法可以將信用量化為一定的財產數值,還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對民事主體的信用進行等級劃分。
2 我國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有效對策
2.1 加強誠實守信的法律地位
2001年我國加入WTO,這對我國企業的信用建設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企業的信用問題,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已經在《民法通則》中確立了下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更加強化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首先要確保誠實守信相關法律具有實效性,能對民事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有明確的定義,規范民事主體的社會活動;其次應削弱地方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干預程度,讓市場經濟處在一個政府可控的范圍內,同時也使政府的日常行為規范化、合理化;最后針對司法救濟制度要進一步的完善。
2.2 加快信用權的構建步伐
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主要內容就是信用權的建設,立法部門應將信用權獨立出來成為一種新的人格權,使得民事主體在交易活動中可以使用這一權利,維護自身的商業信譽權益,促進市場經濟中信用度的提高,避免由于信用而給經濟帶來的損失。這樣不僅能豐富民商法信用體系內容,還能提高民事主體對信用權的重視度,在處理民事主體信用權糾紛時,就會有法可依,通過合法的程序進行審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對違反信用權的個人或企業做出相應的處罰。
2.3 公司要加強信用建設工作
公司要認識到信用對公司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要嚴格遵守合同中的承諾,依法辦事,履行自己的義務,監督公司員工的誠實守信行為,發現違約情況,就要對當事人做出相應的處罰。信用對個人或企業的發展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公司信用狀態的好壞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有決定性的作用,公司要嚴格履行自己的義務,并提高自己償還債務的能力,可以從降低公司投資風險入手,公司要對投資的項目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評估公司自身的能力和利益空間,做出正確的投資,來降低公司的債務。
2.4 完善個人信用體系
信用對個人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個人的良好發展能市場經濟的良好運行,因此完善個人信用體系有重要的意義,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過程中要尊重個人的權利,首先要保護個人隱私信息,還應讓個人有對自己信用信息資料使用等情況的知曉權,同時對個人的信用信息資料進行有效的保護,政府部分要對公民普及信用信息資料的保護知識。
2.5 政府部門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政府是控制市場經濟有序發展的無形之手,要提高政府人員的相關法律意識,在政府部門內進行信用檢查和治理工作,提高政府人員的信用額度,然后嚴格監督政府人員的工作行為,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要將誠實守信作為一種義務,來為人民服務。
3 結束語
信用是民事活動有序進行和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有力保障,個人和企業的經濟活動都要受民商法信用體系的保護,因此構建民商法信用體系有重要的意義,要以個人、企業和政府為視角探索構建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有效對策。
參考文獻
[1]尤茂蔚.關于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5,(30):5-6.
[2]張騫予.關于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5,(8):48-49.
[3]李小玉.論民商法信用體系的重構及其完善路徑[J].現代商業,2014,(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