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華, 王世成
(1.陜西科技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21; 2.中國皮革協會, 北京 100044; 3.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北京 100833)
?
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的中國鞋業競爭力分析
路 華1,2, 王世成1,3*
(1.陜西科技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21; 2.中國皮革協會, 北京 100044; 3.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北京 100833)
基于鞋的數量與金額雙重屬性,以及鞋在全球貿易中出口、進口、本國消費等貿易流向特性,創新性地將中國鞋業出口、進口以及國內消費三個維度分別對應的數量與金額共6項指標,全面納入綜合國際市場占有率分析框架,拓展了鞋業競爭力分析范圍.利用SPSS 19.0軟件進行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得到了中國鞋業國際競爭力的模型.利用此模型,對中國鞋業近年來國際競爭力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中國鞋業的國際競爭力指數整體逐年上升,但增速呈回落趨勢,2015年甚至開始下降,中國鞋業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面臨一定的挑戰.提高中國鞋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在于創新驅動,提高創新設計水平,優化產品出口結構,充分滿足本國市場消費需求等方面.
中國鞋業; 國際市場占有率; 國際競爭力; 主成分因子分析
隨著上世紀90年代全球鞋業重心逐漸轉移到中國,中國鞋業在滿足自身國內市場巨大需求的同時,國際市場占有率也快速提升.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鞋業大國,但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材料成本、終端渠道成本等要素成本的剛性上漲,東部地區鞋業發展空間受到一定限制,中西部承接產業的轉移取得一定實效但基數仍然較小,同時,東南亞競爭對手逐漸崛起,中國鞋業的國際競爭力受到一定挑戰.
競爭力定性分析可以從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1,2]、鉆石模型[3]及改進的鉆石模型[4-7]等角度進行分析;產業國際競爭力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國際市場占有率[8]、顯示性比較優勢[9]、貿易競爭力指數[10]、出口貢獻率等,其中國際市場占有率是反映一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直觀且有效的指標.于琦[10]通過綜合考察中國鞋業2007和2008年出口占有率等6項指標,發現中國鞋業競爭力的領先優勢在2008年比2007年有所縮小;張婧[11]對中國和意大利兩國鞋業2002年至2009年市場占有率等5項指標進行對比分析,認為中國制鞋業在鞋產品出口中優勢明顯,但是兩國之間的優勢差距逐漸縮小;Jing Zhang等[12]對2003年至2009年中國鞋業市場占有率等三個指標分別進行分析,認為中國鞋業國際競爭力強,但競爭力有所下降;陳伶俐[13]基于市場占有率等三個指標,研究了在歐盟市場上中國鞋業的競爭力,認為中國鞋業在歐盟市場保持相當強的競爭力,但是從長期來看競爭力有下降的趨勢.類似的研究基本都采用了經典的國際貿易競爭力分析方法,或從單個指標,或選定幾個指標,以出口金額為分析對象,少部分涉及進口金額,但很少采用進出口數量方面的數據,更沒有涵蓋消費數量及金額數據.
鞋在全球貿易中出口、進口、本國消費等貿易流向特性,以及其數量與金額雙重屬性,都是分析鞋業競爭力的重要方面.本文創新性地將中國鞋業出口、進口以及國內消費三個維度分別對應的數量與金額共6項指標,全部納入綜合國際市場占有率分析框架,拓展了鞋業競爭力分析范圍,同時利用SPSS 19.0軟件進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將6項指標進行降維分析,建立了全面反映鞋業國際市場占有率的評價模型,并以此對全球金融危機前后中國鞋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了定量分析.
1.1 中國鞋業出口市場占有率(金額)
以金額計算的鞋業出口市場占有率是一國鞋業出口總額占世界鞋業出口總額的比例,反映一國出口的整體競爭力或競爭地位變化.其計算公式為:
(1)
式(1)中:MSev為中國鞋業國際市場占有率(金額),Xv為中國鞋業出口額,Xw為全球鞋業出口總額.
近年來,中國鞋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金額)如圖1所示.

圖1 中國鞋出口國際市場占有率(金額)(數據來源:UNCOMTRADE數據庫)
1.2 中國鞋業國際市場占有率(數量)
1.2.1 數量是體現鞋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尺度
鞋作為穿用類消費品,數量是不可或缺的計量單位,數量和金額都是反映一國鞋類消費的重要指標,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國經濟的發展水平.根據國際經驗,一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對應的人均鞋類消費數量往往越多,以2014年數據為例,具體如表1所示.
同時,從表2可見,2007年至2012年(2013年以后統計局未公布此數字)中國城鎮居民人均鞋類消費數量與金額穩步增長.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國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中國人均鞋類數量將會呈現快速上升.中國當前人均鞋類消費數量為3雙左右,而歐盟為5.9雙,美國為7.4雙,顯示中國鞋業內銷市場潛力巨大,未來提升中國鞋業國際競爭力不能忽視中國本土市場.

表1 2014年世界部分國家鞋類人均消費數量
數據來源:Global Footwear Partnerships LLC

表2 城鎮居民人均鞋類消費數量與金額
數據來源:2008~2013年《中國統計年鑒》
1.2.2 中國鞋業國際市場占有率(數量)計算
借鑒鞋業出口市場占有率計算方法,將其中的出口金額替換為出口數量,得到中國鞋業國際市場占有率(數量),公式如下:
(2)
式(2)中:MSeq為中國鞋業國際市場占有率(數量),Xq為中國鞋業出口數量,Xwq為全球鞋業產品的出口數量.
根據公式(2),中國鞋業國際市場占有率(數量)如圖2所示.

圖2 中國鞋出口國際市場占有率(數量)(數據來源:UNCOMTRADE數據庫、葡萄牙鞋業協會)
從圖1與圖2的對比可見,以出口金額和出口數量計算的中國鞋業國際市場占有率相差較大,前者從2007年以來,基本保持上升趨勢,而后者在相同時間段前期基本穩定,后期開始下降.兩者計算結果相差較大,主要原因來自于出口結構組成和產品單價方面的差異,這反應了鞋業產品單價在不斷提升,出口結構在不斷優化.也正是由于兩者呈現的趨勢差異較大,需要將兩者同時納入分析框架.
從表3可以看出,中國鞋類出口中,單價較高的皮鞋,其數量占比僅為7%,遠低于主要競爭對手;而單價較低的橡塑鞋,在出口結構組成中占比達到66%,遠超過其它競爭對手.由于橡塑鞋價格遠低于皮鞋,造成了中國鞋類整體出口單價較低.以與越南對比為例,中國皮鞋出口均價是越南的66%,而橡塑鞋出口均價為其28%,鞋類出口整體出口均價僅為其28%.

表3 2014年全球部分國家鞋類出口數據
數據來源:葡萄牙鞋業協會
全球鞋類消費需求多元,中國鞋業面向全球市場,具有滿足防水鞋(稅則號碼HS 6401)、橡塑鞋(稅則號碼HS 6402)、皮鞋(稅則號碼HS 6403)、紡織面鞋(稅則號碼HS 6404)和其它鞋(稅則號碼HS 6405)等各種產品類型、不同消費層級、不同價位需求的能力.單價相對較低的防水鞋、橡塑鞋、紡織面鞋以及其它鞋品類中,以數量計,以上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均在60%~80%之間,只有單價相對最高的皮鞋出口數量占比相對較低,為37.8%[14].單獨以金額計算的市場占有率,不能全面反映中國鞋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在考察中國鞋業競爭力時,需要綜合考慮金額和數量兩方面的國際占有率.
1.3 綜合考慮鞋業進口、國內消費因素
一國鞋業的出口、進口和消費,都是國際鞋業界進行產業對比分析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些在國際貿易中區位優勢明顯的國家和地區,其鞋業轉口貿易(復出口)量大,傳統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只考察鞋業出口因素,沒有將進口用于出口部分剔除,不能真實反映一國鞋業的競爭力.例如香港是全球重要的貿易轉口地區,根據香港海關數據,2014年香港鞋業出口金額為40.1億美元,而同期進口金額為42.9億美元,絕大多數鞋進口之后再次出口.
進口,相對于出口,對于一國鞋業的國際份額是"負"貢獻.如果一國鞋業進口量越多,說明其本國鞋業滿足國內市場總需求的能力越弱.將全球市場視作一個完整的市場,進口在一國鞋業國際市場占有率部分應該予以剔除.
中國鞋業具有滿足國內巨大消費市場的能力,根據有關數據[6],以數量計,每年中國內銷市場鞋類消費總量的99%來自于國內生產,進口部分只占1%左右,由于進口鞋類主要為中高端產品,單價較高,以金額計進口鞋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要遠高于以數量計算的數值.在當今全球化時代,中國市場也是全球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鞋業國內供給能力提升、有效替代進口(包括推動跨境購物回流)、滿足自身市場的能力,也是其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1.4 數據模型構建
基于以上分析,綜合考慮中國鞋出口、消費、進口分別對應的數量及金額,將進口有關的2個數值對結果的影響設定為負值,運用SPSS 19.0數據處理軟件,將6個變量數據進行主成分因子分析.
從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看(如表4所示),KMO值大于0.7,Bartlett球形檢驗P值小于0.05,選定的變量適合作因子分析.

表4 KMO 和 Bartlett 的檢驗
經過分析,提取的主成分為第1個因子和第2個因子,只有前兩個因子特征值大于1,解釋的方差總量的95.76%,其余因子對解釋的方差貢獻較小,不予考慮(如表5所示).

表5 解釋的總方差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從公因子方差(如表6所示)看,各變量提取均在0.9以上,變量中大部分信息被因子提取,因子分析結果有效.各變量對應的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如表7所示.

表6 公因子方差

表7 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提取方法 :主成份.
旋轉法:具有Kaiser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
將成分1用F1表示,成分2用F2表示,得到如下函數:
F1=0.165X1+0.276X2+0.248X3+0.234X4-
0.134X5-0.184X6
(3)
F2=0.815X1+0.248X2+0.107X3+0.071X4+
0.271X5+0.136X6
(4)
S=0.769 98F1+0.187 62F2
(5)
式(3)~(5)中:S代表中國鞋業綜合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X1代表出口占有率(數量),X2代表出口占有率(金額),X3代表消費占有率(數量),X4代表消費占有率(金額),X5代表進口占有率(數量),X6代表進口占有率(金額).
2.1 中國鞋業出口、進口、國內消費的數量及金額國際占有率
近年來,中國鞋業出口、進口和國內消費分別對應的數量及金額對應的年度增速如表8所示.從表8可知,近年來各項指標整體仍保持一定增長,但是增速呈逐年趨緩態勢,2015年出口及進口的數量及金額占有率均開始下降.

表8 中國鞋業出口、進口、國內消費的數量及金額國際占有率增速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根據Uncomtrade數據庫、葡萄牙鞋業協會數據整理得到
其中,出口占有率增速最低,尤其在2015年以數量及金額計算的出口占有率均同比下降,出口數量占有率增速低于出口金額占有率增速,顯示在當前條件下,繼續通過大幅提高出口數量從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做法不具有可持續性.而出口金額占有率增速持續高于出口數量占有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口鞋類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出口鞋類產品結構有一定優化.在出口數量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推動品質革命,擴大品牌影響力,大幅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是未來中國鞋業出口方面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方向.
由于全球及國內鞋類消費市場的多樣性和需求的多層次性,中國鞋業在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進程中,不能輕易放棄中低端市場.低單價的產品其市場剛性需求一直存在,在金字塔型的市場需求構成中,其規模比中高端市場規模更大;而且,以單價高低劃分的中低端市場產品,單價低的原因往往是由其產品性能要求和材料價格等因素決定的,其技術含量不一定低,產品的利潤率和附加值也不一定低.在鞏固中低端市場優勢的同時,也要力爭中高端市場,提升中高端產品的附加值.
近年來進口占有率增速持續高于出口占有率增速和國內消費占有率增速,尤其是在當前整體消費放緩,國內鞋類產品供給相對過剩的背景下,進口仍然長期保持高速運行,同時,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14年,中國鞋類進口均價是出口均價的5.6倍.這反映了國內中高端產品供給不能完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尤其是近年來消費升級帶來的新的需求沒有得到有效滿足.中國鞋業的有效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長期以來一直存在,通過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補足供給短板,提升有效供給水平,多層次滿足本國市場需求,是未來提升中國鞋業競爭力的新動能.
由于進口鞋在國內鞋類整體消費中占比非常小,而消費占有率增速大幅高于出口占有率增速,中國鞋業綜合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增長的主要貢獻來自于國內市場的拉動.2010年至2015年出口金額國際市場占有率增速,比2007年至2015年的年均增速進一步放緩,在這樣的背景下,本國消費拉動顯得更加重要.
2.2 中國鞋業綜合國際市場占有率
中國鞋業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及其增速情況如表9所示.從量化結果可知,該指數近年來整體保持一定速度增長,顯示在近年來國內國外環境壓力增大的情況下,中國鞋業國際競爭力仍然逐年提升,但是增速整體呈下滑趨勢.從年均增速看,2010年至2015年年均增速低于2007年至2015年的數值,2013和2014年,增速進一步大幅回落,2015年該指數開始下降.

表9 中國鞋業國際市場占有率增速變化情況
由于2015年以來國內外經濟環境相比以前沒有明顯改善,預計近期中國鞋業綜合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不會有明顯的增長.在當前的發展模式下,中國鞋業國際競爭力的持續提升面臨較大的挑戰.
從中國鞋業綜合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計算公式看,要提高中國鞋業國際競爭力,除了增大出口產品的國際份額,還要增強鞋業滿足國內市場消費的能力.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鞋類消費市場,隨著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帶來的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中產階層在"增收擴中"政策和市場條件下進一步釋放消費動能,鞋類整體人均消費數量和金額將持續增長,消費升級帶來的內銷市場的消費空間新增量將進一步釋放,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二胎政策帶來的人口基數增長,未來中國鞋類內銷增長的潛力巨大.
進口增加本身并不一定對中國鞋業競爭力絕對值造成下降,只有當進口對競爭力的負面影響大于出口及國內消費對競爭力的正面影響時,才會導致競爭力絕對值的下降.未來,在外需拉動持續走弱的背景下,要平衡本國供給與進口替代(包括推動跨境購物回流)的關系,增加國內消費,尤其是國內生產用于內銷的部分,是未來提升中國鞋業國際競爭力的主要著力點.
考察鞋業國際競爭力時,除了基于金額計算的出口國際市場占有率外,基于金額計算的進口國際市場占有率、國內消費國際市場占有率,以及基于數量計算的出口國際市場占有率、進口國際市場占有率、國內消費國際市場都是重要的考察指標,需要整體考慮.
本文將中國鞋業出口、進口以及國內消費分別對應數量與金額共6項指標,納入綜合國際市場占有率分析框架,利用SPSS 19.0軟件進行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得到中國鞋業國際競爭力模型.該模型全面客觀反映了近年來中國鞋業競爭力變化情況.
近年來中國鞋業整體的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但指標增速呈回落趨勢,2015年有較大幅度下降.中國鞋業處在新舊動力轉換的時間節點,需要不斷增強創新驅動,加大兩化深度融合力度,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以應對綜合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增速下滑甚至未來可能出現的競爭力下降情況.
由于中國鞋業出口數量國際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70%左右,同時面臨國際新興市場的競爭,數量優勢繼續提升的空間有限.未來,在出口數量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推動品質革命,擴大品牌影響力,大幅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是中國鞋業出口方面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方向.
國內市場是未來中國鞋業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支撐,增加國內消費,尤其是國內生產用于內銷的部分,是未來提升中國鞋業國際競爭力的主要著力點.要增強中國鞋業滿足國內市場消費的能力,平衡本國供給與進口替代(包括推動跨境購物回流)的關系.
在當前鞋類進口增速持續高于整體消費增速,國內鞋供給與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不匹配的矛盾進一步凸顯的背景下,尤其要注重內銷市場消費升級對未來中國鞋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的作用,通過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補足供給短板,提升有效供給水平,多層次滿足本國市場需求,是未來提升中國鞋業競爭力的新動能.鞋類產品供給要在舒適性、個性化、功能化、時尚化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提高行業整體的國際標準一致性水平,滿足細分市場消費需求和消費升級帶來的市場需求增量.
[1] 趙春艷.比較優勢及競爭優勢的關聯機理及轉化機制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0.
[2] 林毅夫,李永軍.比較優勢、競爭優勢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J].管理世界,2003(7):21-28.
[3] 波 特,李明軒,邱如美.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65-66.
[4] Wayne R.Cartwright.Multiple linked "diamond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xport dependent industries:The new zealand experience[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1993,33(2):55-70.
[5] Dunning,John H.Internationalizing porter′s diamond[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1993,33(2):7-15.
[6] H.Chang Moona,Alan M.Rugmanb,Alain Verbekec.A generalized double diamond approach to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korea and singapore[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1998,7:135-150.
[7] Cho D S,Moon H C,Kim M Y.Does one size fit all? A dual double diamond approach to country-specific advantages[J].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2009,8(1):83-102.
[8] 李明星.國際競爭力三個定量評價指標的適用性分析[D].鄭州:河南大學,2008.
[9] 金 碚,李鵬飛,廖建輝.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現狀及演變趨勢——基于出口商品的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3(5):5-17.
[10] 于 琦.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制鞋業的國際競爭力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0.
[11] 張 婧.中意制鞋業的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1):91-95.
[12] Zhang J,Dai Y.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footwear industry[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New York:IEEE Computer Society,2011:9-18.
[13] 陳伶俐.基于中歐鞋業貿易摩擦的我國鞋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9.
[14] Apiccaps.World Footwear Yearbook[M].Portugal:Orgal Impressores,2015.
【責任編輯:陳 佳】
Analysis of Chinese footwear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LU Hua1,2, WANG Shi-cheng1,3*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710021, China; 2.China Leather Industry Association, Beijing 100044, China; 3.China National Light Industry Council, Beijing 100833, China)
Based on the dual property of volume and value of footwear,the six indexes,volume and value of Chinese footwear exports,imports and domestic consumption,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which enriched the scope of footwear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The model of Chinese footwear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was then acquired 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ith the software of SPSS 19.0,and the Chinese footwear competitiveness was then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e index of Chinese footwear competitiveness was growing up year by year,but the growth rate showed a trend of slow down.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Chinese footwear competitiveness faces some challenges.The key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is to innovate,enhance the design level,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s and fully meet the demand of domestic market.
Chinese footwear;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2017-02-24
路 華(1984-),男,山東昌樂人,工程師,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輕工技術經濟與管理
王世成(1953-),男,吉林省吉林市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輕工技術經濟與管理
2096-398X(2017)04-0185-06
F407.8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