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
掀開塵封已久的歷史,在歲月的扉頁上,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你。呵,好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可誰知,淘盡英雄的不是浪花,而是你——功名。
自從科舉制誕生的那天起,你便牽動著多少文人墨客脆弱的心靈?坐在滾滾東去的歷史長河邊,觸碰你跌宕起伏的脈搏,我重新讀你,讀出了你耀眼光環背后的甜蜜與酸楚。
“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王實甫《西廂記》中一句,道出了所有汲汲于功名的人的鴻鵠之志。十年寒窗雖辛苦,一舉成名天下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聽那酣暢淋漓的狂歌,教多少人熱血沸騰、艷羨不已。功名,其實你裝飾了別人的成功。那些成功之士臉上幸福的笑泰半是為你而綻。你本就是建功立業的代名詞,是積極進取為國驅策的結果,可從何時開始,你成了貶義詞?
估計應該是從人們望見你熠熠生輝的背影,自己卻無法企及時。“昨日放浪形骸處,今年名又落孫山”,只這一句話,觸動多少落魄書生敏感的神經,引發他們心中隱隱的痛。太多太多的懸梁刺股,太長太長的十年寒窗,卻難換回你的回眸一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那沉悶壓抑的鐘聲,讓多少落魄子弟徹夜難眠,愁腸百結。太多人將迷失本心、命途多舛的原因推到你頭上。誰管那“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的辛辣諷刺,你執著地將科舉推向頂峰;誰管宋代董德元《柳梢青》中“滿腹文章,滿頭霜雪,滿面埃塵。直至如今,別無收拾,只有清貧”那深深的感傷,你引領一代代翩翩少年即使熬成一個個白頭翁也要實現抱負;誰管那張之洞《奏定學堂章程》中對科舉深刻的鞭笞,你仍頑強地在一代代私塾學子書桌上刻下一個“早”字。無論歷史、社會、制度如何變遷,你對人才拋出橄欖枝,對有抱負者給予鼓勵,對學子給以鞭策。你不偏不倚,激勵眾人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輕輕合上那泛黃的史冊,看著你漸行漸遠。盡管現在的你早已面目模糊,但你的子孫——人生價值,永遠激勵著我不斷前進。
功名,重新讀你,我悲喜交加,我感慨萬分。
【作者系山東省寧津一中高三(24)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