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豐富
“豐富”這一發展等級要求既是對考生知識儲備的考查,也是對考生靈活提取知識能力的檢測,還是對考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的考量,當然也是對考生的表達能力的檢閱。如何在考場作文中做到“材料豐富”呢?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具體來談。
1.儲備。考生應該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積累豐富的素材,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逸事、時事熱點、新聞人物、名言警句、新鮮語匯、名著名篇,等等。除了積累知識性的素材之外,考生還要積累感悟性的素材,包括個性化的思想、個性化的語言、個性化的情感體驗等。
在積累素材的過程中,考生要特別重視觀察的作用。觀察是從生活中獲取素材的重要方式。“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對生活的近距離觀察,可以得到最接地氣、最富生活實感、最具詩情畫意、最能打動人心的素材。觀察既要統覽場景,把握全貌,又要關注細節,尤其要抓住能體現人物或景物個性特質的細節,做到以點帶面,管中窺豹,畫一目而盡傳其神,繪一葉而悉顯風韻。
2.聯想。聯想包括相似聯想、相關聯想、相反聯想和因果聯想。我們可以從時間、空間、邏輯和思緒上進行聯想。如從古到今,是時間上的聯想;由中到外,是空間上的聯想;由因到果,或由果溯因,由現象到本質,由行為到動機,是邏輯上的聯想;至于思緒上的聯想,在意識流小說中出現得比較多,考場作文中則用得較少。考生如果能在聯想的基礎上,加進想象的內容,在思維的品質上會更勝一籌。
3.技巧。采用詳略結合(具體敘述和概括敘述相結合)的技巧,可使事例更豐富,內容更充實;采用鋪排的技巧,可使文章更豐滿,更有氣勢;采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對比襯托、景物烘托相結合,可使人物形象更立體,文章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采用設懸法、抑揚法、鋪墊法、穿插法、跌宕法、突轉法、巧合法、誤會法、對比法、虛實法等技巧,能使情節頓生波瀾,收到尺水興波、引人入勝的效果;而靈活變換人稱和運用修辭手法,可使情感表達更加豐沛。
二、論據充實
1.事實論據豐富。考生在使用事實論據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選作論據的事例,必須與論點有本質的內在聯系。有些考生在選取事例時,只注意其表面的相似之處,而沒有注意事例的本質,這樣就難以證明觀點。(2)所舉的事例不管是名人的,還是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意義的事例,都要真實,經得起推敲,特別是名人的事例,絕不能為了證明觀點而任意編造。(3)選事例時必須注意事例是否有代表性,是否有典型意義。(4)以事例作論據時,僅對事件作簡明扼要的概述即可。在議論文里,一般不要用描寫性的句子,如心理活動、動作神態描寫等。
2.道理論據豐富。要使道理論據豐富,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注意選取名人名言。由于名人一般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樹的有為之士,因此他們說過的名言一般是他們對自然規律、社會發展的深刻認識,是人類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選取名人名言來佐證所要論證的觀點更有說服力。(2)選取科學原理、熟語格言等。這些原理與格言在人們長期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中已經被驗證,反映了大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且流傳廣泛,因此可以當作道理論據來使用。
【高尊平、曹保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