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就都安布努瑤古歌的藝術特色及審美進行了歸納和闡釋,通過對古歌的調查以及現有資料的梳理與分析,闡釋了它產生的歷史要因、發展演變、歌詞結構、音樂風格、藝術特色,對它的重要價值進行認識。
【關鍵詞】都安;布努瑤;古歌;藝術特色;審美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密洛陀古歌即布努瑤在每年農歷五月二十九日給始母神密洛陀及二十四位男女大神還愿時所唱頌的頌辭,是目前所發現的瑤族民間藝術中流傳最為廣遠、最完整、最宏大的創世史詩。布努瑤稱之為“密洛陀古歌”,唱頌的內容涵蓋天地日月的形成、人類的起源、農作物的栽培、以及遠古人們的社會生活等,熱情贊頌了密洛陀這個被稱為瑤族始祖的神化人物和她創造的偉大業績,反映了瑤族人民從母系社會,甚至更為久遠的年代開始的社會生活,描繪了一個勤勞勇敢的母親——密洛陀創造天地、創造人類、開拓生活的情景。它的音調可高亢明亮,情緒激昂,可悲傷悲情。傳唱《密洛陀》古歌布努瑤世代不變的傳統,古歌調劑人們的精神,消除勞動者的疲勞,激發人們的生活熱情。歡樂頌唱《密洛陀》,苦難頌唱《密洛陀》,祈福頌唱《密洛陀》,超度亡靈頌唱《密洛陀》等。這種古歌,千百年來一直伴隨著布努瑤喜慶、節日、祝壽、婚姻嫁娶等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代代相傳。
為了傳承、發展這一傳統的民間音樂藝術,更好的認識、掌握古歌的藝術特點、演唱風格及審美情趣,筆者通過對古歌以及現有的資料的梳理與分析對它進行較全面的調查與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古歌這一獨特而具有藝術文化價值的民間藝術。
一、都安縣布努瑤概況
布努瑤是我國瑤族的一個重要支系,廣西的布努瑤主要集中在都安、巴馬、大化三個瑤族自治縣。作為瑤族的一個支系,布努瑤和其他支系一樣,在文化上都具有瑤族這一民族群體的某些重要特征,但作為一個支系,又有自己的一些文化特征,如傳說、服飾、信仰、習俗等。其中比較顯著的是“密洛陀”傳說。這個入山唯恐不高、入林惟恐不深的布努瑤群體,曾經歷了頻繁遷徙、顛沛流離的游耕生活,受盡歷代統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獨特的民族歷史,造就了獨特的民族文化,瑤族在創造自己歷史的過程中,也創造了豐厚、絢爛的傳統民族文化。
都安瑤族自治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腹地偏西部,地處云貴高原向廣西盆地過渡的斜坡上,都陽山脈東段。據勘察,縣域面積4095平方公里,巖溶(喀斯特)地貌約有3863平方公里,占全縣的94.3%,境內石山(石灰巖)連綿交錯,洼地密布,地下河天窗、峰叢、峰林等地貌單元千姿百態,多數弄場(在廣西石山地區,人們把石山和洼地之間形成的有人居住的地方叫“弄”)地表如篩,素有“石山王國”之稱,風光獨特,充滿大石山區的風韻情調。多山封閉的地理環境和多民族長期共同生活的歷史積淀,塑造了都安人質樸、豪邁、熱情好客、積極進取、兼容并包的性格特征,也形成了以密洛陀文化為核心的地方特色。
二、都安縣布努瑤古歌及其藝術特色
布努瑤因使用布努語而被稱謂“布努瑤族”,“布努”是布努瑤族群的自稱,在這里“布”是前綴詞,一般搭配在有生命的人或動物的名詞前面,“努”漢譯為“人”,“布努”二字漢譯也是“人”。[1]
布努瑤是善于歌唱的民族,由于沒有文字,他們的民族信息多以音樂的方式保留了下來,如布努瑤古歌、婚嫁歌、山歌、樂歌等。都安布努瑤古歌總體來說有以下幾個特色:第一,它主要演唱密洛陀的創世歷史、創世精神為主;通過歌頌創世母神密洛陀這個光輝形象表達布努瑤人征服、改造大自然的強烈愿望,表達了布努瑤人戰勝困難、戰勝強暴、勇敢堅韌的戰斗精神,同時,它在布努瑤文學藝術史上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布努瑤各類古歌的主體,是布努瑤的“百科全書”。第二,貫穿于布努瑤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民族心理、安設神位、生產生活、祭神驅鬼、歌場聚會、婚嫁酒會、過年過節、喪葬。密洛陀是布努瑤的精神寶庫,承載了布努瑤的一切;密洛陀文化已融入了布努瑤人民的生命結構,成為精神生活的源頭和內容,形成普遍的崇拜習俗。
(一)古歌的概念
古歌即密洛陀創世歷史的歌,也就是在宗教活動中用宗教語言以及不同的情感把密洛陀創世歷史的過程演唱出來的一種歌曲形式,也稱密洛陀古歌。
(二)演唱形式
密洛陀釋義,密:布努瑤語,意為母親;洛陀:布努瑤語,含古老、智慧、聰明、創造、能干等意思。密洛陀:意為智慧之母、創世之母、遠古之母等。[1]
《密洛陀》是一部集布努瑤歷史、地理、風俗、信仰、民俗于一體,融布努瑤神話、傳說、故事、歌謠為一爐的百科全書,具有歷史哲學、宗教信仰、百科生活、文化、藝術、道德教化等重要價值。演唱古歌的主要形式有三種,這些儀式也是密洛陀古歌傳承的主要途徑。一、進行各種祈禱儀式時演唱。在請神、祈禱、送神等宗教活動中,都要請歌師、師公喃誦密洛陀古歌中相關的內容,如逢喜慶吉祥之事,以“祖宗酒”慶賀之時,請歌師、師公來喃誦密洛陀創造萬物、造福百姓的的經文,以求家業昌隆;當飼養的牛、馬、豬、雞遭瘟疫災病,就請歌師、師公喃誦消災的經文,以求六畜興旺發達,并形成相關的儀式和程序;舉行大還愿祭祀活動時,要請歌師、師公喃誦還愿經文,以求祖先顯靈保佑。二、祭祀密洛陀的儀式時演唱。每年的農歷五月二十九日祝著節,是布努瑤祭祀密洛陀的節日,節慶活動內容非常豐富,瑤族歌手一般都會演唱《密洛陀古歌》來烘托節日氣氛,形成集體旁聽,進行傳承。三、聚會盤唱。聚會盤唱形式比較靈活,可以在重大節慶日進行,也可以在平時的生產勞動、生活休息中進行,只要有幾個人愿意聽,有歌師、麼工愿意帶頭領唱,大家就可以一起盤唱。前兩種儀式,唱念《密洛陀》有一套比較固定的程序、形式和內容,歌師在唱念之前要殺雞宰羊,煮酒蒸飯,擺上貢品,以此來敬奉神靈和密洛陀。同時穿戴歌師特制的衣服,煨紙焚香、點燃油燈、念誦祈禱詞,還要用酒敬奉各路山神、家神等。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除病免災,使六畜興旺發達,農田物阜年豐;另一方面是表達對密洛陀的敬仰和愛戴,在完成了這一系列的程序之后才開始唱念。由于密洛陀古歌唱腔相對悲涼,加上歌師、麼工的聲情并茂,烘托出密洛陀創世的艱辛和民族遷徙、民族沖突的苦難,聽者為之動容,情不自禁跟著流淚哭泣,甚至泣不成聲。[2]
(三)演唱內容
都安布努瑤古歌的演唱內容豐富多彩,它的主要內容是歌頌始祖母密洛陀開天辟地、創造萬物的功績和亂世遷移的曲折過程。《密洛陀》是布努瑤民間祭祀時誦唱的一部優美詩篇,布努瑤稱之為“雜密”,意即“萬事之本”。其內容可分為前后兩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敘述密洛陀的誕生和創世業績。這部分可分為8部分:(1)密出世,(2)造天地,(3)造房子,(4)射太陽,(5)買種子,(6)殺老虎,(7)看地方,(8)造人類。后一部分主要敘說密洛陀作古后,布努瑤山居生活,及由于世亂分散遷徙的經過。
(四)歌詞結構與特點
古歌也稱密洛陀古歌,這種歌曲以表達布努瑤人民對密洛陀的敬仰喜愛之情為主,歌詞在襯詞襯腔之中予以呈現。演唱時,襯詞有營造歌場氣氛的作用,歌師從歌詞的內容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消除疲勞,受到教益和得到享受。如果密洛陀古歌的演唱僅有襯詞,而無歌詞,演唱時間長了,也會給人帶來聽覺上的疲勞,密洛陀古歌也會因此而失去光彩和魅力。
根據目前的資料梳理,古歌的歌詞內容、結構形式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古歌是圍繞密洛陀的創世歷史及創世精神演唱出來的,因此,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演唱古歌的時候所采用的調子也是不相同的,各個片段的情感也是各具特色的。古歌的歌詞題材廣泛,敘述性強,語音語調也是布努瑤特有的,歌詞中所敘述的神話、故事、傳說、史實等內容也都是布努瑤特有的,容易讓人產生共鳴。歌詞內容豐富,篇幅浩瀚,氣勢恢宏,想象奇特,充滿著神奇的幻想色彩,概括了布努瑤的一個歷史時期,記載布努瑤的發展脈絡,表現了布努瑤人民樸實而又樂天的性格,透著天然神韻的本色,深受人們的喜愛。歌詞洋溢著布努瑤人民樂觀主義的精神,閃爍著布努瑤人民智慧的光芒。
密洛陀古歌的歌詞,結構多由長短句組成,屬于自由詩,唱完一個內容就是一個段落。對仗,一句話分作2句來講,分兩句來唱,兩個句子就是一句話,這樣的歌詞都是多個長短句。
密洛陀古歌《造神界》的歌詞結構:
“歌頭” 咿耶洋羅臘——卜達哈!
……
遠古遠古的從前,太空黑沉沉。
下沒有土地,
上沒有青天。
……
風停吹了,
氣停流了,
有位密姥在風里,①
有位女人在氣中。
這位女人是福華賒,
這密姥是發華風。②
……
彩鳳齊鳴唱,
金龍共長嘯,
福華賒醒來了,
發華風睜開眼,
“復頭” 洋羅臘——卜達哈!
咿耶洋羅臘——卜達哈!
福華賒站在風里,
發華風立于氣上。
轉臉看四面,
翹首觀八方。
四面寬無邊,
八方廣無垠。
……
她望見路筆地,
看了架筆香,③
是個可住的地方,
是個久居的地方。
……
要建長住的屋,
要造久居的房。
……
福華賒樂開懷,
發華風喜洋洋。
洋羅臘——卜達哈![4]
(①密姥:瑤語,原是“大媽”之意。在這里指的是始神。②福華賒.發華風:即始神名。本史詩的神都是復名,演唱時為了對仗,往往把一個神名分為兩句唱。③路筆地.架筆香:即神界的地名。)
“咿耶洋羅臘——卜達哈!”是唱歌開腔、起興的襯詞,有創造、烘托、渲染、活躍歌場氣氛的效果,“復頭”與“歌頭”重復,復頭是唱歌收腔的襯詞,復頭與歌頭重復使演唱前后呼應,妙趣橫生。這樣的歌詞結構是布努瑤古歌的另一大亮點。
(五)音樂風格與特征
各個民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創作的各類藝術,往往有著各自不同的風格特征,即使各種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都表現某個共同的內容,也會因各自特有的方法和形式而呈現出不一樣的風格特征。都安布努瑤古歌藝術地表現了布努瑤族先民的民族精神、生活姿態和思想意識,在特殊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條件下,古歌形成自己特有的形式風格,不僅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格,還富有比較鄉土和原始的民族風格和演唱風格。
1.地域風格
從古歌的產生和發展來看,布努瑤人民居住的地理環境和勞動生活是影響布努瑤古歌產生及風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布努瑤民族處于偏遠或高山地帶,呈現出明顯的封閉性,因而保留了民族民間音樂古樸的鄉土性和原始性。密洛陀古歌中《找地方》等篇可以窺探布努瑤先民生存環境是密洛陀古歌形成與發展的基礎。其次,布努瑤人民居住在地勢險峻、偏遠的深山里,交通往來不便,與外界的文化接觸較少,保持了古歌的較為純正的原生性,也使古歌能較為真實地反映該地區少數民族先民純樸、本真的生活樣貌,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布努瑤民族在服飾選料、制作技術、款式、圖案、顏色方面往往取之自然,密洛陀古歌中《造衣裳》描述了拿木葉制作成衣裳的過程。
布努瑤古歌的形成與發展得益于當地的自然環境以及相應的生活方式的補給和滋養,反過來又折射出布努瑤先民與地域環境的關系。布努瑤依生于地域環境,因為地域環境有了生存環境和精神歸依,地域環境則因為人而有了生命活力。在這個意義上,古歌的產生是自然的、自發的,與作為生命母體的地域環境有著血脈相連的契合關系。[5]
2.民族風格
民族風格是各個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標志,在一定意義上說,是整個民族的社會生產和精神意識的總體反映。布努瑤古歌不僅反映了布努瑤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婚嫁、喪葬、祭祀、節日等,而且能原汁原味地傳達出現實生活中布努瑤人民的喜怒哀樂,傳唱出一種和諧團結的民族情感,展現著布努瑤人民純樸的至情至性和全部的心靈秘密,揭示出布努瑤人民生命的真實,本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
從古歌的內容來看,古歌謠在很大程度上取材于本民族的日常生活,反映本民族的歷史、生產、生活,也反映了布努瑤傳統音樂文化的思想和布努瑤先民的審美趣味,貼近于本民族“醇古”的民族風情,承載著布努瑤的民族精神與情感。如布努瑤在農歷5月23日至29日,家家戶戶都要通過各種形式紀念這位偉大的母親,這個時候就會演唱《密洛陀》,盛裝起舞,配以銅鼓,邊舞邊唱,唱述祝著節的來歷,祭祀偉大的創世母神——密洛陀。古歌《殺日月》這一章里,著重表現這場斗爭的艱巨性,這是古代勞動人民用不自覺的藝術方式譜寫了一首英雄的頌歌。從《買種子》、《猴蜢斗》、《銅鼓魂》這幾組歌看,我們聽到原始先民戰天斗地的吶喊聲和勞動節奏的節拍聲,從中看到這是布努瑤先民逐步取得對自然某種程度支配權的反映,是描繪布努瑤先人勞動實踐的過程。創世諸神各顯神通,為創世盡心盡力,艱難的創世勞動中洋溢著人類樂觀主義的精神,閃爍著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光芒。古歌的內容都或隱或顯地呈現出本民族特有的情感、意識、審美、性格等等特征,是民族風格的真實體現。
古歌的地域風格與民族風格是相互依存并融合為一體的,古歌的內容表現了布努瑤先民當時的思想意念,體現了布努瑤古歌和諧統一的藝術風格特征。
3.演唱風格
密洛陀古歌在演唱過程中根據演唱內容的不同歌曲的情感也有相應的情感變化,但總體來說情感平穩起伏不大,例如在演唱《殺日月》這個片段的時候,情感比較激昂,高亢;當唱到《羅剛遇難》的時候,情緒就會悲傷。
以《序歌》為例。《序歌》粗獷、豪放的情緒,帶有明顯的布努瑤民間音樂的風格特質。《序歌》給人一種調式穩定,明確的感覺,一個調子到底,旋律中的多處倚音使樂曲旋律更好聽,更豐富,演唱中起著修飾、潤色曲調的作用,可以豐富樂曲的表現力,也更富于色彩,對于塑造音樂形象十分重要。這樣的旋律能夠把布努瑤人民對密洛陀的那種敬仰愛慕之情更充分地體現出來。《序歌》(密洛陀古歌傳承人藍永紅記譜整理,例一)[3]將本地的自然語調予以音樂化,用來行腔吐字,顯得十分自然、流暢,地方色彩也極為突出、濃郁。
三、都安縣布努瑤古歌的藝術審美
布努瑤人民生活的地理環境、社會生產、宗教信仰、歷史來源等各種因素,形成了布努瑤獨特的審美意識、審美趣味以及思想觀念。古歌中我們可以看到布努瑤先民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那種齊心合力、不畏艱辛的民族精神。在極具惡劣的自然地理環境下,用樂觀的、堅強的精神征服大自然,體現了布努瑤的群體意識以及團結互助的精神和民族的凝聚力。古歌是布努瑤民族民間音樂創作和音樂文化的源泉,獨具特色的布努瑤民族民間音樂就是從這些古樸、本真、原生的布努瑤原始古代歌謠開始的。
(一)神秘色彩的內容之美
布努瑤古歌具有令人回味無窮、嘆為觀止、充滿神秘幻想色彩的內容美,古歌以密洛陀為中心,密洛陀古歌的歌詞反映了布努瑤人民對創世之母的愛戴、崇拜、敬仰之情。從(1)下人間,(2)造天地,(3)造神童,(4)造武神這幾個片段看到了布努瑤人民把自然界形象化了,這種幻想大大超過了現實,造天地造萬物這絕不是什么奇異的神能,也不是什么符咒與法術的作用,而是古代勞動人民幻想的產物,這種把自然界形象化了的方式也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方式,表現出布努瑤人民高超的想象能力。
(二)整齊嚴謹的詞曲之美
古歌具有整齊嚴謹、朗朗上口的辭藻美,每一首古歌從開始到結束都是同一個調子,因此,古歌的旋律一般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音符前前后后出現的都是相類似的音符,盡管有輔助音修飾旋律,但總體來說,只是旋律的情感有一些相對穩定的改變,歌詞,曲式的內在結構、情緒還是比較平穩的,在這樣的條件下,古歌還是表現出比較整齊嚴謹的詞曲之美。
(三)古樸本真的情感美
布努瑤人民長期生活于偏遠大山區,交通閉塞,這就保持了布努瑤人民純樸、原生的性格及審美特點。布努瑤人民熱愛大自然,這種生態的審美意識和自然純樸的性格也滲透到了古歌當中,古歌里面也呈現出人民所特有的那種古樸、本真和堅強樂觀的審美形象。布努瑤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歌本、唱本等史料均無文字記載,只有口碑流傳,因此民歌是布努瑤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布努瑤人民思想觀念以及情感最直接、最真切的反映。
布努瑤先民獨有的審美趣味和美學意識,在古歌中得到了充分的顯現,這就是古歌向人們展示的特有的美學價值。古歌是布努瑤民間音樂的鼻祖,既神秘又抽象,在它的神秘面紗下,保存著布努瑤豐厚別具特色的文化藝術,研究古歌,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布努瑤先民原始的生產勞動、生活,還可以看到遠古時期最原始的審美觀念和思想情感。因而,布努瑤古歌無論從音樂藝術的角度,還是美學的角度看,都能吸取豐富而有益的養分。
四、演變與發展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古歌的傳承面臨失傳的頻危狀況。首先,密洛陀古歌賴以生存、發展的社會基礎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傳統習俗日益淡化,婚慶、祝壽、建房、喪葬、祭祀等民間活動注入了新的時代文化內涵,唱頌密洛陀古歌不再是唯一的節慶活動,不復往昔隆重,甚至日益減少。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審美需求日益提高,對整天整夜唱念密洛陀(完整念唱需要七天七夜)的興趣越來越淡漠。密洛陀古歌正逐漸遠離布努瑤民俗活動的舞臺。其次,民間傳承人面臨斷層。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由于密洛陀是民間宗教、民族宗教,不再屬于國家法律和政策正式承認的五大宗教,布努瑤歌師、麼工等密洛陀傳承人的地位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許多傳承人心存顧慮,多年來不敢公開開展活動。近年來,這種狀況雖然得到一定的改觀,但是已造成人才斷層;二是布努瑤的各個村寨幾乎都被壯族村寨包圍切割,在長期與周邊壯族的交往和漢語教育的影響下,壯化、漢化日趨嚴重,許多布努瑤的年輕一代都不怎么會講瑤話,特別是在外工作的或到外地打工的的新一代布努瑤人,很多基本都不說瑤話了,也不愿意學唱密洛陀古歌,而密洛陀古歌是必須用瑤語傳唱的,故傳承人面臨斷層。
五、結語
布努瑤古歌隨著密洛陀的產生而產生,千百年來,布努瑤人民一直用感情的瓊漿玉液澆灌培植它,使其大放光彩。
在布努瑤古歌中,飽含了勞動人民的心血與汗水,它緊密配合生產生活勞動,給布努瑤人民以精神上的愉悅,在千百年的傳唱過程中是顯著而不容抹煞的。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因此,更深入地對布努瑤古歌進行收集、整理、研究是十分必要和具有深遠意義的。
參考文獻
[1]藍永紅,蒙啟英.布努瑤傳統文化現狀及其保護傳承發展研究[A].密洛陀研究,2014(01).
[2]覃琮.都安布努瑤自治縣文化生態保護調研報告[A].密洛陀研究,2015(12):2.
[3]藍永紅.密洛陀古歌[M].南京:廣西民族出版社,2002.
[4]蒙冠雄,蒙海清,蒙松毅.瑤族創世史詩.密洛陀[M].南京:廣西民族出版社,1999.
[5]王紅.廣西少數民族古歌研究[M].北京:線裝書局,2015(10).
[6]鐘小勇.傣族民族民間音樂美學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03).
作者簡介:賓麗燕,女,廣西玉林人,廣西大學藝術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