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通過對自己聲樂學習六年多的心得總結,從三個方面總結了作者自身對聲樂學習的體會與感悟,希望借此鞭策自己在以后的聲樂學習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持不懈的信念。
【關鍵詞】聲樂學習;精神狀態;文化修養;思考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學習聲樂已六年有余,在這過程中有過歡樂,有過淚水,也有過不少困惑,更有解惑后的欣喜。《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中說過:“學習歌唱藝術如同登山,登的越高越困難?!钡侥壳拔也朋w會到學習聲樂演唱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它不僅僅要求學習者具備良好的生理條件、優越的天賦,更需要學習者自身優秀的個人修養,再加上堅韌的毅力,持久的耐心等品格,才能一步步到達聲樂藝術的頂峰?,F將這幾年學習聲樂的心得進行整理,以期激勵自己在今后的聲樂學習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持不懈的信念。
一、精神和身體的積極狀態是歌唱的重要基礎
人是一個獨立、能動的個體,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有自己的心理和精神狀態,人所發出的嗓音與他們的生命狀態是密切相關的。人的生命狀態是體現在精神狀態上的,而聲音就是一個人精神狀態的體現之一。一個沉著冷靜的人和一個浮躁不安的人發出的聲音,絕對是不同的;甄立夫在《科學練聲》中說:“一個人的嗓音永遠是其發聲時刻的實際生命狀態的反映?!?/p>
人精神了,聲音也就精神了,這是想要唱好歌最重要的基礎。所以,要想讓自己發出健康舒展的聲音,一定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一定是一個健康正確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一直告訴我,唱歌時全身必須處于積極放松的狀態,全身的每寸肌膚,每個細胞,甚至是每根頭發絲都是處于活躍的狀態。在摸索中我自身也逐漸體會到全身只有處于積極興奮狀態,聲音的共鳴位置才會高,身體才會放松,氣息才會流動起來,才更容易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當中。在學習聲樂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會聽到外界不同的評價,對于這些好與壞的評價,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堅定積極的學習信念,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理想的精神狀態。
在唱歌的過程中身體的穩定擺放也是很重要的。如我們所熟悉的樂器,小提琴需要下巴去穩定;古箏需要箏腳去穩定;笛子需要手指去穩定。同樣我們唱歌的樂器也需要穩定,我們的樂器就是我們的呼吸和發聲器官,這些器官的穩定擺放的支撐就是腰椎,也就是我們人體的脊梁,它是我們全身骨骼的主干所在,如屋之有梁。腰椎立起來了我們人體的樂器就穩定了,整個人也有了精氣神,聲音也就對了一半,這點我是有很深的體會的。所以我的聲樂導師總要求我,腰椎立起來長高,全身積極的去唱,讓聲音有著力點,更加穩定和有力量。
二、文化和音樂修養的積累是唱好歌的重要前提
聲樂是一門綜合藝術,綜合素養高的歌者對這門藝術的表現絕對也是淋漓盡致的,好的歌唱家必然也是一個文化修養極高的人。所以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提高文化和音樂素養是很重要的。綜合素養越高,越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能夠準確抓住作曲者所要表達的意圖,增強對音樂的感受和發揮,從而將歌曲的內容和音樂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來。文化素養的提高不僅來源于書本知識更來源于日常生活的喜怒哀樂和人生閱歷的點滴積累。只有不斷去感受和積累,才能抓住作品靈魂,唱出心中的歌,而不僅僅是一個機械的發聲者。
三、正確的思維方向是學習聲樂的重要導向
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只有刻苦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思維觀念指導著一切行為方式,如果方向錯了那么一切都是徒勞無功。在學習聲樂這些年的經歷中,我漸漸明白,如果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不要一味的去追求提高發聲技巧,而是先要靜下心來想想問題出在哪兒?是思維方式有了偏差?還是精神狀態出了問題?要先從自己的思想入手,逐步去糾正、化解當前所遇到的問題。這點我在導師門下受益是頗多的,記得大四那年面臨就業還是繼續考學等現實問題,心情急躁,心理壓力大,每每上聲樂課都不在狀態,總想達到老師的要求反而越努力離目標越遠,越想唱好就越唱不好,越唱不好情緒就越不好,情緒越不好就更唱不好,就這樣惡性循環,最后自己都快崩潰了。這時我的導師跟我進行了談話,她了解了我目前生活中的情況,幫我分析了事情利弊,讓我根據自身情況作出自己的選擇。她還告訴我,萬事不可急功近利,只有讓自己靜下來,腦思維清晰了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在后來的學習中我逐漸認識到老師的良苦用心,老師為的是啟發我去“自悟”,給我留有思考的空間,讓我自己去開啟智慧。學習中獨立思考是很重要的,擁有一個清晰地思維頭腦是學習聲樂必不可少的,它是能發出好聲音的總指揮。
這些年對聲樂的學習,讓我明白其中不僅僅是氣息和共鳴,原來跳出來看聲樂別有洞天,從“不務正業”中獲取新知,天地更廣闊……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人”。我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要一味的去追求發聲的方法,那僅僅只是音樂教育的冰山一角。重要的是,我們通過對音樂的學習來開發自己的智力,開闊自己的思想,培養自己對美的感受力和創造力。在音樂人文的熏陶下,去完善自我的人格,領悟人生的真諦。
通過音樂的學習來完善人格靈魂,在完善自我的同時也就有了能夠托起音樂的條件,思想會更開闊,不去糾結絕對的技術與方法。胸懷打開了,就會更加包容,聲樂天地中不只有高位置和共鳴,跨過這些會有更大的寶藏。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過:“享受唱歌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有了喜悅,技術就可以慢慢發展出來”只要我們喜歡上唱歌,所謂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它都隨之而來的。所以,我們不要做完美的人,要做富有創造力的人。
在這六年的聲樂學習中,我懂得了萬事不能操之過急,什么事都得靜下心來去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才能有成功的可能。
參考文獻
[1]鄒本初.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甄立夫.科學練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張慧敏(1991—),女,山西省忻州市人,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5級在讀碩士,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